求民主监督实效 需涵养“气”“度”
□滕树红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第十四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实行互相监督。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更需要自觉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民主监督作为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多党合作的重要制度安排,做好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对于彰显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和特色、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工作,民主监督环境不断优化,内容和形式也不断创新发展。然而,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三项基本职能的履职实效而言,民主监督无疑还是最流于形式的薄弱环节,大都无所作为、效能低下。
一、 影响民主监督职能发挥的因素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民主监督涉及监督和被监督两个面。被监督一方是执政党的行政部门,在民主监督中居于主导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内因;作为监督方的民主党派,在民主监督中居于被动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外因。如果作为内因的行政单位领导对民主监督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保障不得力,支持配合民主监督就难以到位,民主监督氛围就难能形成,其作用也难以发挥;如果民主党派各级领导对民主监督意识淡薄、认识肤浅,制度缺位、推手乏力,能力不够、经验不足,监督就会轻描淡写、避重就轻,流于形式,有名无实。
(一)内因分析
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地方行政领导中有的认为人大、行政、纪检和监察部门监督已对手中权力形成制约,再行民主监督是多此一举;有的认为民主监督是非权力性的软约束,作用不大,因而实践中缺乏应有的态度和行动,理论上探索和提炼也大显在足;有的甚至认为民主监督给单位工作添负担,感情上不接受,行动上不予配合,不受监督。
2、机制不全,保障无力
——知情才能出力。但民主党派知情明政渠道有限。虽然有的地方党委建立了对口联系、信息通报、信息公开等制度,但缺乏问责和处置机制。对口联系单位联不联系,被监督单位信息公不公开、公开多少,情况通不通报、通报程度等等,大多无章可循,无人问效。
——视才能有动力,回复和办理是重视民主监督意见建议的重要表现。但是,民主党派经过调研向地方党委提出的意见建议除人大、政协渠道有回复、办理外,大多没有回复和办理,调研成果没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沟通才能达共识。党员干部广交深交党外朋友制度就是实现党际沟通的一项很好的制度。很多地方党委都建立了这一制度。但是由于缺乏考核问效,除地方一把手认真履职外,其他党员领导干部大都没有用心联系。
(二)外因分析
1、意识淡薄,认识肤浅。民主党派的领导干部中,有的认为民主党派拥有的是监督权利而非监督权力,对权利监督权力产生畏难情绪;有的对监督的外部环境缺乏信心,怕打击报复,认为监督者的权利得不到保障;有的自卑心理严重,怕“越位”,怕“添乱”,怕找麻烦,怕惹是生非,缺乏应有的胆识、勇气和魄力。凡此种种,民主监督就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摆设。
2、制度缺位、推手乏力。各民主党派中央、省(直辖市)委均设制有监督委员会,并出台了内部监督条例,但对执政党进行民主监督的办法或意见至今鲜有人见。政策法规缺位导致不能有效监督。由于畏权怕难,有的党派组织出现选择性履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力度较大,民主监督要么走走形式,要么搁置一边,动力不足。
3、能力不够、经验不足。一是履职的知识储备不足;二是履职的办法不多;三是可供借鉴的履职经验有限。
二、提高民主监督履职实效的路径
要求得民主监督实效,必须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对症施策,靶向治疗。就监督方而言,只有练就正气、勇气、底气,才能敢于监督;只有把握角度、尺度、力度,才能善于监督。从被监督方来讲,涵养了正气、勇气、底气,才能自觉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练好了制度、温度、气度,才能主动接受监督、积极配合监督。
(一)作为被监督方,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1、 在“敢”字上下功夫,涵养三股“气”
一是要涵养正气。党政领导干部心中有正气,才能坦荡做人、踏实做事、谨慎用权、大公无私,才能讲党性、顾大局、敢担当。要把廉洁从政作为至关重要的生命线,把党纪国法作为不可触摸的高压线,时刻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以浩然正气对待在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涵养“正气”,首先要讲政治。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维护习近平同志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做到思想上衷心拥护、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主动看齐,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以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中共省委和中共市委的决策部署。其次要顾大局,要把支持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放到维护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推进多党合作事业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践行。第三要讲学习。要在政治理论学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补短板,加强统一战线理论的学习,体会“海龙王的法宝”作用,用好“海龙王的法宝”;要认识到民主监督作为民主党派的一项重要职能,作为政党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重要方式。它不同于西方政党之间相互监督的对抗性和排他性,更不是“权力分割”和“权力制衡”,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在政治方向和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其目的是为了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在业务学习中补短板,把支持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放到业务工作中去安排、去落实。
二是要涵养勇气。勇气是用来战胜自己的。练就勇气,首先要克服一个“怕”字。怕被揭短、怕担责任,这不是共产党人的风格。共产党人要广纳群言,闻过则喜,从善如流,听得进逆耳之言,容得下尖锐批评,并在工作中切实克服那种对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文而不办、办而不实的现象。要充分认识到被善意揭短,是给自己改进工作的机会,是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修复剂。其次要做好自己。作为不乱为,不越雷池,严拒贪腐。
三要涵养底气。底气,是指一个人做人做事的魄力、风格和气度。底气足,则做事胸有成竹,果敢果为;做人公道正派,昂扬向上,让人可信可靠。底气不足,则畏首畏尾,优柔寡断,让人心里没底。底气的背后,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政治水平、品德修养、政治胸襟、办事能力、做人风格等综合素质。底气来源于坚定的信念,植根于良好的品德,来源于广泛的群众基础,依托于过硬的本领。
2、 在“善”字上做文章,练好三个“度”
一要完善制度。要切实把民主监督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制度;要重点完善民主党派在调查研究、知情明政、沟通协商、信息通报和反馈等方面的保障机制,从而使民主党派在实施民主监督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抓好制度落实,严格按规定办事,把制度落到实处。
二要练好气度。有气度才有高度。练好气度,首先要练政治气度,就是胸怀远大理想,保持崇高信仰,能够看清国际大势、国内局势、政治形势,着眼全局谋一域,着眼大势谋一事。只有保持这样的胸襟和气度,才有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度。其次要有容人容言的气度。要有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胸襟和广纳众言的气度,不仅不怕监督,还要主动开门接受监督,闻过则改,从善如流。要把支持和反对的意见都视为是对自己工作的支持、鞭策。再次要有舍去小我的气度。太在乎自我存在、自身的利益的人,是不可能有大气度的。
三要提升温度。有“温度”才能事半功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不带着感情去做接地气的动作,就是作秀了。有感情的同志下基层做工作,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那是一种温度。”在接受民主监督问题上,温度首先体现在对民主党派的情怀上。如果在民主监督中缺乏真情实感,内心冰冷、情感匮乏,支持民主监督的工作是不能做好的。党员干部也唯有抛弃以往的“冷酷”“官话”“官颜”“官行”,学会让自己“升温”,成为有“温度”的干部,才能适应“新常态”,真正构建起和谐的政党关系。
(二)作为监督方,应在两个方面着力
1、“敢”字当头,培育三股“气”
一是培育正气。首先要讲政治。要把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对标看齐,以党为师;要把握政治方向,把脉时代命题,把牢原则要求,把持战斗作风,努力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特别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保持理论上清醒,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学习中强化政党意识。其次要克服畏难心理,努力做到面对各种诱惑不动心、不动摇,真实反映实情,客观表达民意。
二是培育勇气。我们要培育的勇气,是一种勇迎难而上、秉直进言的气节,是无私畏、敢于碰硬的和风范。这个勇气,来源于讲政治、顾大局这个根本,来源于监督为民这个基础和前提,来源于宪法法律、中共的党规党纪和中共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民主党派的勇气体现在敢于说实话、讲真情,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真正做好共产党的挚友、诤友的本分。
三、培育底气。打铁还需自身硬,铁肩才能担道义。民主党派同样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和脱离群众危险,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修养,砥砺意志品格,培养勇于担当的自觉,练就善于担当的本领。
2、“善”字为要,把握三个“度”
一是选好角度。监督角度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监督效果的程度。角度得当,有利于作用发挥;角度失当,就可能流于形式甚至“越位”“添乱”。一要把准重点: 即党政工作中的重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中的难点、群众关注的民生热点上。二要找准切入点。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在深入调查、全面掌握情况后,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找准结合点。将民主监督与党派调研、提案、视察、工作检查、情况通报、社情民意等活动结合起来,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参与。
二是把握“尺度”。摆正民主党派的参政位置,处理好与党委、政府的关系,准确把握党派的民主监督在整个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党派民主监督的方式是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而不是“直接查办”,不是站在对立面去看问题、挑毛病。要有身份意识,始终站在亲密友党的立场监督,站在推进工作的角度提出监督建议。决不能做吃饭砸锅的事。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客观公正地对待,抓住问题的关键,不以偏概全,求全责备,妄下结论。始终保持献策而不决策、帮忙而不添乱、到位而不越位、切实而不表面。只有把握好这样的尺度,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是加大力度。一要完善制度。探索制定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指导意见,把相关的系列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目的、意义、范围、原则、程序、方法等归集、提炼出来制度化,以强化民主监督指导。二要做好功课。要吃透监督事项涉及的政策法规精神;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摸清真实情况、事实依据、问题症结,广泛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合理化意见,使民主监督真正做到“监”到点子上,“督”到关键处。
(作者系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建六盘水市委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