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121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3-02

发掘打造水东文化 丰富我省旅游内涵

□本报记者 顾 怡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其中,水东文化就是贵州历史文化发展发展中重要的一环。但目前在研究领域尚未成为热点,关注度还不高。旅游开发也未有效开展。为此,在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期间,省政协港澳台侨与外事委员会就这一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向大会提交了一份《依托水东文化 丰富旅游内涵》的提案,希望通过对“水东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和成功打造,让这一丰富的民族文化成为贵州又一响亮的文化品牌。

  水东文化简述

  水东文化是水东(今鸭池河以东贵阳市,黔南州龙里、贵定、惠水、长顺、福泉、平塘、罗甸和安顺市平坝县等地)各族人民千余年来和谐共处,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唐宋(620-1278)发源于开阳,元代(1279-1310)形成于开阳,元代中后期到明代初期(1311-1424)成熟于贵阳,明代中后期(1425-1630)鼎盛并衰落于乌当。是以水东宋氏等土司文化为典型代表,以儒家文化和布依文化等互相融合为本质,以儒家和而不同的和谐文化为核心,内涵丰富。

  水东宋氏对贵州儒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明初宋钦归附后水东宋氏大力支持明朝在水东推广儒学,刘淑贞和宋诚扩建黔蜀周道并支持首次大规模扩建贵州宣慰司儒学;江西名儒芒文缜任贵州宣慰司儒学教授,主持大规模扩建司学再次把儒学发扬光大,宋斌和芒文缜编修《贵州宣慰司志》等,都标志着水东文化已逐步成熟。

  明洪熙元年(1425),宋斌把私宅从开阳迁到洪边(今贵阳市乌当区新添寨镇)。宣德正统时,宋斌父子先后在洪边新建了会景亭、洪边八景、世禄堂、万松亭、无边风月楼、晚翠楼、崇圣观、宣泽桥、济番桥和乌当桥等,在乖西(开阳县双流镇)新建宣慰行台作私塾,纂修《宋氏世谱》,都御使孔镛在省城建先民祠祀宋景阳等。正统八年(1443),宋昂全力支持副使李睿把贵州宣慰司儒学增修扩建成贵州最好的官学。特别是成化末弘治初,宋昂、宋昱合著并在北京刊行的《联芳类稿》,是儒家文化与布依文化等土著文化水乳交融的结晶,著名诗人罗玘作序称赞“欲与中原大家相角逐”,“确然以不朽”。嘉靖时,宋昂之子宋炫著《桂轩拙稿》诗集,都是水东文化达到顶峰的重要标志。

  水东文化主要载体开阳马头寨保护开发现状

  明代水东的核心区域为洪边十二马头中,葛马、陈湖、开科、马场、清江和底窝等6马头地在今开阳县境内,开阳县城关镇、楠木渡镇、禾丰乡和高寨乡至今还有“马头寨”这一地名,都是明代水东十二马头遗存。其中,禾丰马头寨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土司官寨。马头寨是作为目前贵州省唯一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和贵州十大特色民族建筑为一身的独特民族村寨,还是全省唯一的文物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三规齐备的传统村落,马头寨还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布依族土司官寨和唯一的布依族国保单位,也是保存水东历史文化遗迹最多、贵州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村寨。所处的马头村则是中国唯一的布依族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是水东文化即布依文化与汉文化千余年融合的历史见证。对研究贵州,乃至中国土司制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为加强保护,马头寨成立了有全省唯一一家专职村寨文物保护机构—“开阳县马头寨文物保护管理所”。马头村列入了全国第二批“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实施名单,其中的水东文化博物馆展示项目列为贵州省互联网+文博试点。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马头寨的打造还很滞后,居住拥挤、乱搭乱建、卫生保洁等很多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必需将马头寨保护及利用上升到省、市层面,引起有关部门的真正重视,才能系统的打造保护利用。

  提案建言保护与开发利用

  水东文化是贵州历史文化发展发展中重要的一环。但目前在研究领域尚未成为热点,关注度还不高,旅游开发也未有效开展。

  为此,提案建议,首先是打造出水东文化品牌。邀请省文化厅、社科院、文史馆等部门,并邀请专家对水东文化中的土司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民居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进行系统性研究;其次请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旅发委牵头,由开阳县承办,每年在开阳县召开水东文化保护与开发旅游研讨会。并组织创作以水东宋钦夫人刘淑贞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刘淑贞1381-1396被封为水东土司—贵州宣慰同知,她是与奢香齐名的女杰,曾帮助奢香到京城告状,修建了黔中古驿道,为贵州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此外,还请省旅发委牵头,开阳县承办,每年在开阳县举行水东旅游文化推广活动。打造水东文化与旅游品牌,以此为依托,推动开阳县旅游产业发展,突出开阳县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二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开阳县宝王宫是全国唯一供奉硃砂神的庙宇,是水东地区独特的文化资源,其所在地开阳双流是水东最早的政治经济中心。唐代,在此置蛮州,宋元时期,水东宋氏发源于此,在此设置土司同知衙门。从元代至清中有大量的硃砂开采选址,解放后这里成为核工业部761矿住地,开采的铀矿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原料。很有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建议:省文化厅进一步重视对开阳县水东文化的保护。将贵阳市的开阳县、遵义市的务川县、铜仁市的万山特区硃砂采掘遗址打捆项目,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丰富水东文化内涵。

  三是加强对马头古寨的保护与开发。位于开阳县禾丰乡的马头古寨是全国文保单位、传统村落、文化名村和省十大少数民族村寨,是水东文化,特别是土司文化中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的关键载体。建议:省、市建设、规划部门要将马头古寨子纳入省级文化发展规划和南明河流域文化长廊规划。组织省、市发改、文化、文物、住建、农业、水务、交通、生态、旅游等部门整合资金和项目,进行文化保护和环境综合整治,建成贵州省首个文博传承与十大数据传播的示范点,并以此为基础,建成AAAA级文化景区,带动黔中地区全域旅游发展。

  四是规划建设贵州水东文化产业园区。随着水东文化的品牌不断提升和马头古寨综合整治后将形成的文化传播效应,为做好水东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建议:省文化厅、省旅发委、省旅投集团,与开阳县加强合作。在开阳规划建设贵州水东文化产业园区,异地重建贵州宣慰司署,发挥水东文化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