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2097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1-12

贵安三年:崛起西部新高地

□孙晓蓉

  肩负新使命,新区有作为;面对新常态,新区在发力。

  作为一个内陆地区的国家级新区,肩负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大使命,坚持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后发赶超,在后发赶超中推动国家战略实施,贵安新区三年探新路破难题,交出一份沉甸甸的“贵安答卷”。

  “我们要认真做好特、安、新三篇大文章,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提供生动的贵安样本,当好试验田、当好新窗口、当好新标兵。”贵安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长青说。

  围绕获批创建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开展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国家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试点等8大试点试验示范任务,贵安新区创新拓展、先行示范,向大数据要动能、向大开放要活力、向大生态要效益,厚植新优势、挖掘新价值、引领新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级新区的新路子。

  瞬息万变的时代,黔中大地的核心,贵安新区正以风驰电掣之速翻天覆地。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3年巨变,举世瞩目。

  一年一个样、三年三大步,每迈一步,稳健有力。

  三年成大势:2016年,贵安新区直管区GDP增速比前三年平均高出3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净增历年来最高,公共财政收入实现翻番,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3%、30%,为新区设立以来最高,新增注册资本是前三年总和的3倍多,主要指标均实现持续大幅增长。

  大战略大格局:使命必达

  2016年11月18日,随着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研发中心启用仪式暨北京华芯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被誉为“世界级合作”项目的贵州华芯通公司服务器芯片的研发进程进入实质性阶段。

  华芯通公司在贵安的成长,不仅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增长模式创新提供更多有益的探索,更成为贵安新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推动大数据战略、开放战略和生态文明战略融合实施的典范。

  努力探索创新发展崛起新路子,坚持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精心谋划,精心打造,贵安新区追求品质不降格。

  加快建设五大新发展理念先行示范区,做好“特、安、新”三篇文章,精细开发,精明增长,贵安新区后发赶超作表率。

  服务国家大数据战略深入推进,贵安新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把大数据作为主导产业和核心竞争力来培育,制定实施支持大数据应用与创新、支持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等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打造大数据全产业链、全治理链、全服务链“三链融合”贵安模式发展,富士康、高通、微软、IBM、华为、三大通信运营商、腾讯、浪潮、华大基因、联影医疗等一批引领性标志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

  服务国家大开放战略深入推进,贵安综保区全国第一个当年获批、当年建成、当年通过验收,中国—东盟教育交流活动周永久会址建成,创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快打造5大服务贸易产业集聚区和20个服务贸易特色基地,对外开放向高层次深领域迈进。

  服务国家生态文明战略深入推进,贵安新区生态优先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生态空间体系,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完成绿化4.2万亩,绿地率达到60%以上。打造全国首个独具特色的“生态型”综合保税区,其2.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保留了近100亩生态林地。云漫湖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在开发中为一颗树重新修改规划设计方案。

  怀揣责任,从心出发,使命必达。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大扶贫和大数据“两大战略”一起推,长板和短板“两条腿”一起走,改革和开放“两大红利”一起享,产城景文“四融合”一起互动,三年发展,贵安新区稳中求进,稳中求好,实现了质量和效益双赢。

  大提升大发展:全面发力

  在贵安新区,每一天都是全新的。

  3年,马场镇平寨,从一个到处都是破房子、没有公厕、没有硬化路的村子变成了中国最美村寨之一。

  3年,袁忠祥,从背井离乡的一个“打工仔”,返乡创业致富,摇身一变成了农家乐的“老板”。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实施精准扶贫,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家乐50余家,当地村民的收入从几千元提高到上万元。

  平寨巨变,正是贵安新区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手硬,生态美和百姓富两手抓的缩影。

  三年,功能强化,累计投资1050亿元,建成700公里城市路网和1000公里市政管网,城市轨道交通S1号线开工建设,启动中心区39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大学城、生态城(中心区)、科技城、旅游城“四城联动”。

  三年,产业集聚,“高端”切入,“云”端起跑,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新医药、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成为新区寻找“蓝海”的战略选择,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构建。

  三年,扶贫攻坚,出台“1+10”政策实施高标准脱贫十大工程,建设“1+N+N”大数据精准扶贫运营管理云平台,探索“一云助力、多端协力、多方合力”大数据精准扶贫模式,实现17个贫困村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双提升”。

  三年,改字当头,围绕行政审批、投融资、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全面完成了167项改革任务,多项体制机制改革创下全国、全省第一。

  三年,生态优先,首创城市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在市政管网中增加铺设再生水管线,国内第一个中英BRE生态文明创新园开园运行,投入20亿元关闭150余家污染企业和破坏生态的砂石厂,全省率先全面淘汰燃煤锅炉。

  三年,民生为本,坚持开发先安民、建设先富民、发展先惠民,直管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391元增长到12460元,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感受项目推动的建设速度,感受新兴产业的培育深度,感受美好家园的幸福温度……行走贵安,看一幅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新常态新作为:缔造奇迹

  贵安,贵在“新”;新区,“新”字当头。

  为国家改革发展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贵安新区立足打造全省综合改革先行区,用好国家的改革试验功能,先行先试,善做善成,在一些改革“难点”、“痛点”上率先突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发力?新区出台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3条具体措施,在全国率先推进配售电侧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政府性投入靠PPP、产业投入靠基金、国企发展靠改革“三靠”的开发建设新模式。

  “融资难、融资贵”如何破解?提出间接融资比例、融资成本“双降”和投资总量、阶段需求、资金来源、还款来源、时点保障进行精准测算“五精准”,获国家批准筹建500亿元的基金,累计融资超过1000亿元,确保投融结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政务效率如何提升?率先在全省晒出“权力清单”,搭建基本建设项目集中审批平台,行政审批事项合并精简为94项,成为审批事项最少的国家级新区。

  “天下第一难事”如何化解?推动农民市民化、打造生活新方式、创建保障新体系、探索增收新渠道“一化三新”的土地房屋征收安置模式,三年来平稳和谐征收土地13万亩,征收房屋近400万平方米。

  政治生态环境如何优化?在全省第一个出台严格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规定,搭建“廉洁贵安数据平台”,在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调查中市州级综合排名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

  2016年岁末,贵安新区召开“双创”工作暨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大会,向10位双创导师颁发聘书,向10家机构颁发双创服务机构认定证书,表彰大学生“十佳”双创带头人,新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仅2016年,贵安新区用于双创的资金达1亿元,占了新区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累计支付双创专项资金2300万元。打造创新型新区,双创成为推动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

  向“新”求增长、开发模式向“新”求效率,体制机制向“新”求效率……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在这里“试水”,一个个率先、犹如一次次破冰,贵安加速前进,缔造奇迹。

  新起点新征程:开创未来

  三年奋斗,新区这片土地上,串积着奔跑的记忆,更预示着充满希望的未来。

  2016年12月30日,新区轨道交通S1线一期工程核心段开工,标志着新区第一条城市地铁骨干线路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同一天,新区党武镇摆门安置点启动回迁安置工作,第一批安置的46户群众来到摆门社区服务中心选房、看房、签订确认书、拿钥匙。

  同一天,一场主题为“新长征、新起点”的贵安新区2017迎新长跑活动在云漫湖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举行。

  岁末年初,贵安新区用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将自己再次“归零”,审视、吸收、超越,再前行,以新的动力追求新的卓越。

  立足国家战略和贵州未来发展,充分运用大开发大开放以来积累的良好基础和宝贵经验,贵安新区站在更高的起点思考和谋划未来发展——

  打造“山水田园城市、高新产业城市、国际旅游城市”;

  实现三年有形象、五年大发展、十年建新城“3510”;

  探索全域生态化、全域景区化生态文明城市样本;

  实现2016年高标准脱贫、2018年率先全面小康、2020年向基本现代化迈进“五年三步走”。

  发展,永无止境。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立足三年新起点,贵安新区再出发。

  (据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