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川今昔
□朱克强
经济强镇
抚今追昔,山河犹在,物是人非;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如果说八十年前,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六两个方面军在乌蒙山区的艰苦回旋战搅得国民党鸡犬不宁的队伍是两条神出鬼没的巨龙,那么如今的乌蒙山深处的赫章野马川则有了两条奋蹄飞奔的野马——经济强镇与教育强镇改天换地的骏马!2016年9月11日下午,我们贵州省散文学会赫章采风团第四组一行8人在赫章县史志办主任王应惠等人的陪同下,来到野马川镇工业园区,先后参观了始建于2000年,2011年从水塘乡搬迁过来,2013年被山东韩氏集团公司收购和本土企业家投资的核桃深加工企业。赫之林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册资金500万,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核桃深加工企业。公司总资产已达2,2亿元,占地62亩,在年产五万吨铁罐核桃乳的生产线上,公司老总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了生产工艺流程。这个儒雅的山东人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企业家,他说:公司现有年产5万吨的核桃乳生产线两条,年产10万吨的PET生产线一条,库存1,2万吨的保鲜库一座。占地215亩的核桃油厂正在建设之中,设计年产核桃油及核桃调和油4万吨,核桃粉5千吨。占地一万亩的优质核桃基地一处。在赫章县宣传部和县作协安排的晚宴上,县作协主席胡彦女士就隆重地介绍了素有“赫章茅台”之称的阿穴酒和与扁桃、腰果、榛子一起,并列世界四大干果做成的被誉为脑黄金的核桃饮品“赫之林”核桃乳。从干果到饮料,从固体到液体的演变,这一打破传统习惯的革命性发展,这种尝试的成功,从改变人们的味觉感受到营养摄入方式的变化,别有洞天地拓展了果品本身的外延,丰富了其内涵的多元化表达和文化意蕴,激活了普通消费者的欲望和热情。
告别“赫之林”我们来到2012年注册资金500万元,总投资3800万元的“贵州金果缘核桃实业有限公司”这家占地20亩的核桃深加工企业主要生产核桃油及核桃工艺品。在展品陈列室,我们被晶莹剔透的核桃油和琳琅满目、造型独特,神态各异的核桃工艺品深深地吸引着。核桃树根雕、飞禽、走兽、花瓶、宝船……一件件做工精细的艺术品令人感受到人类无穷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梦想的追求,领略到了小核桃,大乾坤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趣味。感受到那种平凡生活中异乎寻常扑面而来的文化氛围。的确是令人经历了一次审美情趣的培育和提升!来到工艺品生产车间,更令人感动的是,我们看到了残疾人就业的场面,看到了他们自食其力,体面地劳动,认真地工作,充满信心面对生活的态度。
教育·文化·名人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是基础,只有基础牢实,才能谈及其他。教育强镇是野马川的又一张名片。如今,面积86.462平方公里,人口1.8万的野马川镇的教育设施已很完善,镇内现有县直中学、寄宿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完全小学15所、私立学校两所、私立幼儿园3所。2015年8月,镇教育促进会拿出21万多元为教育发展注入了活力。重奖了当年获得全县小学考试第一的全镇小学教育等优秀集体和个人。据陪同采访的赫章作家、土生土长的野马川人、赫章县一中高级教师林长宽先生介绍,林家曾祖父以上三代单传发展到今天,祖辈四兄弟、父辈八兄弟,到他们这一代25个兄弟中竟出了四个博士、三个硕士、其中复旦大学研究生、清华大学双学士被破格提升为江浙某省会城市检察长;而四个博士中,现有一人远在北欧的挪威、芬兰留学;林长宽的兄弟则是小学未读完便直接读初一,然后又跳级读初三,在威宁一举摘得中考状元,后考到四川大学,现在省内某地级市任局长。而家族中大学一本学历的就有30到40个,今年林长宽亲兄弟的儿子考取了邻省湖南的中南大学,大妹的儿子高中南京大学,其本人的儿子目前在郑州华北水利电力大学就读。以上这组令人骄傲的数字表明林家在野马川无疑是一个基因极好的家族。谈到家族的根时,林老师说,他家最早的老祖宗是从遥远的北方辗转迁徙到福建,又从福建分支到贵州,到台湾及东南亚各国的。问及他们家在贵州出过什么名人时,林长宽自豪地说:明崇武年间,在水西一带保靖安民的十大指挥之一的林晟就是他们的老祖宗!
野马川的教育是多元的。不仅公办教育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私立民办教育也是可圈可点。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便是野马川人肖开玉和他独资创办的贵州三联教育集团。提起肖开玉的大名,在贵州民营教育界,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重量级人物啦。
2000年8月,肖开玉毅然走上了民办教育之路。于是乌蒙山私立学校在野马川镇乌蒙碗厂宣告成立。此举,开赫章民办教育之先河。是毕节地区乃至全贵州省当时屈指可数的私立学校之一。15年来,学校一直秉承“聚天下之人才,办天下之教育”的理念,始终以“低收费、高质量、低起点,高标准”为目标,以“面向农村城镇立足平民百姓,合理低价收费,竭诚优质服务”为宗旨,在贵州民办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6年8月,学生人数增至10053人,突破一万大关。
作为贵州三联教育集团发源地的乌蒙山私立学校在历届小考、中考中都居全赫章县之榜首。2011届中考总分平均分、及格率、语文、数学、英语、理综六个全县第一;2012年中考总分全县排名第一;在毕节市400所公办、私立学校排名第六;语文、数学、英语和理综单科均居全县第一的好成绩。2016年9月11日上午,六曲河镇党委书记余才刚挥手指着乌蒙山脉财神镇背面南坡下方一片学校模样的建筑自豪地说,那就是贵州三联教育集团投资两个亿建设的规模4000人,现有2500人就读的乌蒙山私立学校。这是三联集团旗下规模最大的一所全日制封闭学校,学校以“成才先成人”的办学理念,诚聘全国各地优秀教师,实施“优质教师+特色教研”,“特色化课程+个性化教学”的教育模式,赢得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从一张教师年薪表:高中教师10万到36万,初中部教师5万到10万,小学部教师4.5万到8万,免费提供食宿。我们感到如此优厚的待遇,别说在民校,就是公办学校大概也不过如此了。如此重视人才,岂有不出人才之理?
教育界的肖开玉可谓名满天下,而野马川在贵州文学界的两位名人恐怕知道的人不会太多吧。一个是长篇小说《末代土司》《无敌头帕》中篇小说《奴隶的女儿》等多部小说的作者,两度蝉联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问鼎全国民间文学优秀作品一等奖的著名彝族作家苏晓星。一个是毕节地区文学界的领军人物,《高原》杂志副主编、著有诗集两部、中篇小说集四部、散文诗集一部。多次获奖的著名作家、已故毕节地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陈学书同志。两位作家都给我们,给贵州、给毕节,给赫章、给野马川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文在贵州文坛上,乃至中国文坛上的贡献都是不言而喻的。
野马川拥有如此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工业发展前景、教育强镇举措和资源、应势利导的核桃产业资源优势、金三角等区位优势资源、文学传承资源等等诸多发展优势,何愁引不来金凤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