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船型屋:中华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活化石”
□蒋兴华
一间间低矮的茅草房坐落在群山环抱中,因其形状像木船,便被当地人称为“船型屋”。这些“船型屋”,用茅草盖顶,有“隆”船型屋、谷仓船型屋和民居船型屋,它们承载着美孚黎许多传统文化和原始记忆,体现了美孚黎的建筑技艺。近日,笔者与友人驾车50多公里,走进黎族村寨——白查村。享有“黎族最后一个古村落”美誉的白查村,是我国黎族船型屋保存最完整的黎族村庄。在该村,远远便看到一座座船型屋错落有致地排列,黎族文化元素让人应接不暇。白查村是海南省目前唯一保留着民族传统文化生态较为完整的村庄,被誉为“黎族最后的精神家园”和中华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80多间独具风情的船型屋构成的村落,宛如一座桃园世外仙境。
船型屋,是几千年来黎族历史民俗文化的缩影和见证。
穿过白查新村,映入记者眼前的是群山环抱、椰林摇曳、槟榔婆娑,密集而错落有致的黎族落地船型屋。据考证,白查村黎族船型屋是中国黎族人民千百年的家园,它记录着黎族在中国南方生存与发展的轨迹,记录着黎族历史文化传承的脉络。因该村将作为遗址向国内外的游客开放,村民在不久前全迁走了,目前,整个村子只见船型屋不见人,所有的茅草屋都做了编号,平时房门都是被锁着的,杂草丛生中显得一片寂寥,似乎有与世隔绝的味道。
村中立着的两块巨大的牌子特别引人注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白查村黎族船型屋简介》叙说着这片村落的神奇和特别。
记者了解到,白查村船型屋的保存程度可谓在国内是最好的。作为黎族千年来的建筑结晶,船型屋取材简单,却融入不少建筑智慧,讲究颇多。屋子多为东西走向,大多通长约14.7米,通宽约6米,墙体厚约15厘米,屋高约3.2米,茅檐低矮。当地村民介绍称,这样的风格有利于防风防雨。房子分为前后两节,门向两端开,吃饭与煮饭的地方同一节屋子,另外一节屋子是睡觉的地方。茅草屋中间立三根高大的柱子,黎语叫“戈额”,象征男人;两边立6根矮的柱子,黎语叫“戈定”,象征女人,这代表了一个家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组成的。房屋四壁是用细软树枝扎成方格形后,用稻草和泥糊混合筑成。
白查村还有一种小房子叫“隆闺”,女孩子14岁父母就帮助她盖起“隆闺”,10岁的妹妹与姐姐睡;男孩子自己盖“隆闺”。“隆闺”一般建在村头、村尾等僻静处,或者紧挨父母住房搭建,充满原始的浪漫色彩。
白查村的青年男女一般是自由恋爱,双方确定关系后,由男方家的嫂子或婶子挑两箩米去女方家提亲。双方家长同意后择日结婚。结婚时,男方家杀一头黄牛,请亲戚朋友喝喜酒。同时,男方家送给女方家一头猪,100斤酒、100斤米,用于结婚那天女方家请亲戚朋友喝喜酒。有时,家境好的男方家会送给女方家一千元左右的彩礼,婆婆送给媳妇两条筒裙。
被专家誉为“黎族最后的精神家园”的白查村,不但有完整的船型屋建筑,也承载着许多黎族的传统文化和船型屋的营造技艺。虽然该村坐落在深山之中,但因其保留有黎族原始的独木器具、古老的织锦工艺及原汁原味的黎家风俗而散发奇特的文化魅力。
2009年,白查村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2年,白查村入选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长期以来,吸引着全国各地的画家、摄影家和专家学者、旅行者前来参观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