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2083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12-16

用党建扶贫推动“第一民生工程”


□肖先治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党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和自身建设,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从延安整风到西柏坡的“两个务必”,从“八项规定”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通过完善机制体制,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全面从严治党,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励精图治和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在新的征程中,不断破解新的难题,实现新的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即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也是我们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100年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心系贫困地区的广大群众,就扶贫攻坚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2015年6月,总书记到贵州视察指导并就扶贫开发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为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指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贵州省委、省政府将扶贫开发、脱贫攻坚作为全省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除继续打好“六大脱贫攻坚战”,加快搭建产业园区平台、扶贫融资平台、大数据管理平台外,还积极发挥政治优势,在积极探索党建扶贫上下功夫,闯新路,取得较显著的成绩。

  一是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全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的嘱托,领导带头,整体联动。省委坚持把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作为“书记工程”“一把手工程”来谋划和推进。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抓驻村干部,形成真情实意帮基层打好扶贫攻坚战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二是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帮助建强村党组织班子,精准建档立卡,落实责任,确保党的执政基础延伸到“神经末梢”。

  三是着力提升基层干部能力素质,加强脱贫攻坚教育培训。通过巩固拓展,切实发挥好各级党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教育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倾斜。同时,强化作风建设,开展“百乡千村万户”大走访等,增强党群、干群关系。

  省委书记陈敏尔强调,基层党组织特别是乡村两级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基层党组织要建好班子、选好路子、用好政策,搞好机制,真正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并且希望广大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要保持“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以好的精神风貌、好的能力方针、好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按照省委关于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的部署,毕节市在党建扶贫方面,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探索出毕节“三联”模式的党建扶贫新路,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三联”模式为:

  ——组织联建,聚焦发展。组织市县两级机关2006个党支部与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市委组织部4个支部与纳雍县昆寨乡7个支部结对,通过精准扶贫,两年间脱贫661户3010人,占全乡贫困人口的34.07%。

  ——干群联动,合力攻坚。毕节市针对基层扶贫干部不足,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采取建立“市级领导联系,各级部门包保、机关干部结对、驻村干部帮扶、社会力量参与”的党建扶贫集团帮扶模式。近三年来,集团帮扶单位争取投入贫困乡镇的各类建设发展资金近20亿元。

  ——抱团联营,牵手脱贫。毕节市把各类扶贫项目、帮扶资金等捆绑使用,发挥好农村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贫困农户加入经济组织,把党支部、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贫困农户的利益有机联结,实现贫困群众由个体脱贫向组织化“抱团”脱贫的转变。

  毕节市的“三联”模式的党建扶贫经验,是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而具体到一个村,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的例子,则是比较典型的。

  过去的花茂村,党支部书记能力不强,党组织软弱涣散,干群关系紧张,扶贫开发从何谈起?群众意见很大。

  为改变这一局面,村党总支按照“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作风就是抓重点”的总要求,构建组织在村建强、干部在村成长,资源在村整合机制,推动党建扶贫开花结果。

  在党组织的引领和扶贫政策帮助下,转眼几年间,花茂村建成农家乐和乡村旅馆19户,美化民宅800余栋,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00多万元,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607元,比2012年翻了近一番。这里的农民被称为“最幸福的农民”。

  归纳起来,我认为,贵州的党建扶贫,有如下成功之处。

  首先在思想上是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扶贫开发工作,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探索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新路子。

  其次,用补齐“短板”的新理念和政策“兜底”的新思路,从各地的特点出发,聚集精准脱贫,把党建扶贫落到实处、细处。措施具体,可操作性强。

  第三,动员社会力量及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攻坚。贵州省部署社团组织到基层帮扶100个贫困村脱贫致富,并已开始实施。

  第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把各方力量凝聚起来,抱团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为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提供组织保证。

  减少贫困,始终是人类追求的社会正义、社会公正、社会平等的理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就是逐步消除贫困,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在扶贫开发的历史大潮中,从严治党,认真抓好党的建设,落到目前贵州 “第一民生工程”——扶贫开发、脱贫致富上,这就能扎根于群众,才能接地气,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称赞。贵州在党建扶贫方面,已探索出一些比较成功和可行的经验和作法,成效显著,谱写出新的篇章。

  (作者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