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2083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12-16

群众“点菜” 干部“下厨”

——威宁自治县政协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卯旭峰

  “感谢你们的帮扶,我家母牛下崽了,牛儿都3个月了,3头胖猪每头有300多斤重,猪儿也要满双月了……”10月28日,威宁自治县盐仓镇娱满村一组贫困户费明朝激动地说。费明朝,是该县政协机关实施精准扶贫所帮扶的贫困户之一。

  今年来,威宁自治县政协对盐仓、龙街、二塘、板底等8乡镇8个村87户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采取群众“点菜”、干部“下厨”的帮扶方式,按照“一访认门户、二访理思路、三访上措施、四访见成效”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帮扶工作,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群众“点菜”理思路

  “你家有几口人?孩子上学没?有几亩土地?年收入多少……?”2016年4月10日起,威宁自治县政协机关干部全部出动,进村入户,深入帮扶对象家中,按照“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精准扶贫四看法,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了解具体情况。根据群众提出的困难和需求,认真梳理、提出帮扶思路。

  肖正国,是盐仓镇娱满村一组贫困户,是县政协主席禄俊的帮扶对象。今年4月10日,禄俊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走进肖正国家中,详细了解该户现状,并深入座谈,帮助该户理清发展思路。

  “你家门前的堡坎的确要砌,还要有围栏,不然危险得很,资金我想办法。”

  “你家的8亩多土地,不能只种包谷洋芋,要改变种植模式、改变发展思路,不然浪费了土地和劳力,还不能脱贫致富。”

  “娃娃在读书,无法外出务工,你就要依托资源优势,利用土地种植牧草,发展养殖业。一年只要喂两头母牛,再喂几头胖猪。自己在家创业,既可以管好孩子,又能发展致富,资金我帮你想办法……”

  这些,就是结合贫困户实际,结合群众“点菜”需求,政协干部所列出来的“菜单”。

  在禄俊的帮助下,如今,肖正国家已养牛8头,养猪10头。“如果能帮我解决点资金,我还想再扩大规模,办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人一起发展。”10月28日,肖正国说。

  “费明升,男,汉族,1970年7月出生,家住盐仓镇娱满村一组,全家3口人。有林地、耕地5亩,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住房80平方米。扶贫需求:需要资金支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草养牛。帮扶思路:帮助协调贷款,购买牧草种子和良种能繁母牛。”帮扶干部走访记录本上,记载着每一户帮扶对象的具体情况以及“菜单”。

  干部“下厨”上措施

  “要严格按照要求,摸清帮扶对象的情况,严格按照精准识别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对象识别并帮扶,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绝不能弄虚作假,搞数据脱贫。”该县政协主席禄俊在县政协机关帮扶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

  2016年,该县政协机关从主席、副主席到干部职工,人人都有精准扶贫对象。县政协要求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干部“下厨”,结合贫困户实际,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廖小伍,男,汉族,1961年2月出生,家住盐仓镇娱满村二组,全家3口人。主要致贫原因:缺技术、缺资金。帮扶措施:1、帮助联系县农牧局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2、帮助贷款2万元;3、种植牧草3亩;4、种植党参1亩;5、喂养母牛一头,母猪一头。”在走访记录本上,一条帮扶措施切实可行。县政协领导和机关干部每到一户,都认真询问,仔细记录,深入分析,研究帮扶措施,四处奔走跑项目。

  一年来,县政协机关结对帮扶87户,制定帮扶措施435条,落实帮扶资金32.85万。协调贵州高速集团“六威”项目部资金100万元,用来赞助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全县教育基金。协调200万元一事一议项目资金,为贫困村寨打通了出行通道。

  “县里的干部来我们村里帮扶,为什么不走我家来?我家也要发展,也要致富。”8月28日,在娱满村一组,陪同走访的村组干部电话不断响起,都是村民们的电话。村组干部应接不暇,连连苦笑着说:“看看,只要你们一来,其他不贫困的百姓也坐不住了,也想要得到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