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助建奔小康
——民盟黔东南州工委智力支边工作回望
□本报记者 蒋兴华
近年来,民盟黔东南州工委紧紧围绕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大扶贫”战略、“同步小康创建”和“五学三贡献”等活动,深入基层积极开展开展智力支边助推贫困地区发展、社会服务、共促和谐等工作,协调帮助解决基层资金270余万元,为黔东南州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同步小康创建 共促社会和谐
民盟,全称为中国民主同盟,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记者了解到,民盟黔东南州工委自2014年成立后,于2015年6月正式成立四个支部,分别是民盟凯里学院支部、民盟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支部、民盟凯里市支部、民盟黔东南州工委州直机关支部。
紧紧围绕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大扶贫”战略和“同步小康创建”等活动,针对贫困地区的教育不足,近年来,该工委积极开展智力支边帮扶工作。在助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社会服务、共促和谐等,自2014年成立以来,该工委多次组织致力于教育发展的有关人士积极前往贫困农村、贫困企业,协调帮助解决有关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该工委就积极想办法,帮助基层资金270余万元,用于基层普及开展教育、民族文化传承等活动。
与此同时,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该工委总是要联合凯里市世纪书城在万博广场隆重举行“书香民盟读书年”活动。“书香民盟读书年”活动的宗旨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民主同盟优良的革命传统,加强盟员的政治学习,积极倡导盟员阅读,致力于建设学习型政党、书香型政党,凝聚盟员始终保持与执政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行动上同心同行、在目标上同心同向。活动中,该工委向凯里市五小等学校捐赠大量的学生读物;向黔东南州、凯里市党政机关及市民发放2000多张“书香民盟阅读卡”。
关注农村教育 拨亮烛光星辉
记者采访得知,普及教育,让贫困地区的群众、少年儿童受教育,是该工委的重点工作之一。每年,该工委都要组织有关人士深入农村开展“农村教育烛光行动”活动。
为积极抓好“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工作,该工委派出大量人员开展对全州农村中小学寄宿制教育以及农村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情况的调研。
黔东南州是“老少边穷”地区,交通极不不便,很多乡村道路达不到国家三级路面。针对车辆不能在三级以下路面开展营运等实际情况,该工委建议有关部门在农村道路交通相对滞后和低龄儿童住校寄宿自理能力较弱的客观现实面前,暂缓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的撤并进度;在撤并农村中小学时,要慎重对待处理由“希望工程”等各类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兴建的学校。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该工委总是要与黔东南州图书馆在到贫困地方——台江县台盘乡福慧棉花坪小学慰问贫困学生;在凯里市第十九小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捐赠活动。
与此同时,该工委还通过有关渠道,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让阅读伴随孩子们幸福的童年,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能与城市的孩子们一样享有知识改变命运的权利。
心系传统村落 推动文化保护
智力支边,要体系在“智”的帮助支持上。
心系传统村落 推动文化保护,是该工委长期关注的工作之一。为助推贫困地区文化发展,该工委组织有关人士到黎平县肇兴等地进行《旅游开发背景下肇兴侗寨的文化传承状况调查》的课题调研的同时,还对《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民族和文化村寨的保护》、《黔东南地区民族文化进课堂现状及对策建议》、《侗族萨玛文化产业调查》等课题进行广泛调研。
根据黔东南州委、州政府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工作重点以及民盟贵州省委委托调研《高铁对民族特色村庄保护与发展的影响》课题,该工委积极组织盟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专家学者对黔东南州传统村落保护问题进行专题调研。针对黔东南州实现后发赶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该工委建议应该结合黔东南州州多年来进行的美丽乡村建设,以民族文化旅游村寨为主体,带动周边村寨经济的发展,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也不同于西部的城镇化道路模式,让城镇化的“黔东南模式”成为响彻学界的术语,真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重要方针。
立足社会服务 彰显民盟特色
为搞好智力支边工作,该工委积极探索“内引外联、多级联动”的工作模式,全心投身精准扶贫工作。
精准扶贫,要体现在“精准”上。
为使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该工委特意选择在台江县萃文街道南省村开展“共建美丽乡村”试点工作。
由“点”到“面”,为将精准扶贫的活动进一步推进,该工委专职副主委唐荣成,工委参政议政顾问、凯里学院旅游学院院长罗永常,工委副主委、凯里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刘利民,凯里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王雨容又组成考察调研组到黄平县寨碧村开展“党盟共建美丽乡村”等活动,在如何开展共建“美丽乡村”的活动中,该工委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除此,该工委又多次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到锦屏等地开展智力支边活动;联系有关企业到黔东南州最贫困的地方——从江县加鸠乡读得加努小学开展捐助、捐赠数万元的书籍和学生学习用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