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郭游文通过提案指出,良好的就医环境不仅能满足患者各种医疗、护理、生理的需要,而且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非介入性的、非药物的治疗心身疾病的作用,也有利于激发职工工作热情,使他们能安心工作,心情舒畅地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病人康复。该提案建议:
进一步加强我省医院就医环境建设
□本报记者 曾 丹
共圆百姓“健康梦”
近日,安顺市西秀区杨武布依族苗族乡卫生院通过集群授信,从贵州银行成功获得300万元“大健康”流动资金支持,用于卫生院营业用房标准化建设和设备、药品采购。这是贵州银行授信23亿元改善45个县区乡镇卫生院就医环境,满足多民族贫困地区农民普惠医疗服务需求的首笔贷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为帮助县区政府破解乡镇医疗体系融资难、融资贵的瓶颈,今年以来,贵州银行采用规划先行、批量开发、集群授信的方案,授信期限最长3年,项目项下单户授信最高500万元,将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及改扩建”作为金融精准扶贫项目重点支持,并以市、县为单位,集中资源,加大银政、银企合作力度,梳理筛选融资需求,组织信贷客户经理发扬“挎包精神”,主动上门服务。
前不久,央视新闻对遵义市卫生监督系统强化辖区医院就医环境建设进行了极大关注。报道称,遵义市卫生监督系统重拳出击,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先后四轮对13个县(区、市)进行全面检查。据悉,近两年来,该市共取缔非法行医“黑诊所”、药店坐堂行医、“游医”1500余户,查处医疗机构超范围行医、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发布虚假医疗广告案件513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群众就医安全。在执法过程中,遵义市卫生监督系统多措并举,在加大查处力度,提高办案质量的同时,重点纠正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等单位存在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全市医疗服务单位、托幼机构、学校等开展拉网式检查,监督覆盖率达100%。
“一直以来,我省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强化以‘人性化服务’为出发点,围绕怎样培养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核心的理念,不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落实诊疗规范和重大医疗安全事件责任追究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记着从省卫计委了解到,我省各级医疗机构通过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和服务百姓健康大型义诊活动,继续实施院感控制和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患者就医感受,严格医师定期考核,畅通投诉渠道,引导患者及家属依法理性解决医疗纠纷。全面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规定和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努力做好大型医院巡查工作,以提高医疗质量、严格执行医疗法规和规范为切入点,同时通过在医院内部开展美化亮化工程等,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从而扎实推进维护医疗秩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各级医院就医环境待提升
“良好的就医环境不仅能满足患者各种医疗、护理、生理的需要,而且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非介入性的、非药物的治疗心身疾病的作用,也有利于激发职工工作热情,使他们能安心工作,心情舒畅地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病人康复。”在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郭游文通过提案《关于提高完善我省医院就医环境建设的建议》指出,目前我省就医环境还存在以下瓶颈:
——医疗机构规模偏小。近年来,我省医疗机构逐渐稳步增加,但客观上讲,规模偏小,医院明显不足。譬如贵阳市,人口与2000年以前相比,增加两倍以上,但公立医院基本未增加一所。而黔西南州和乌蒙山区,卫生资源更是严重匮乏,综合性的公立医院,多数医院过道、休息区都是加床病人,挂号排队、交费排队、取药排队、治疗排队,拥挤不堪。
——医院布局不够合理。医院大多呈分散布局,科室分散设置在不同楼房(群),病人就诊路线反复迂回,内部功能联系不便,没有足够停车泊位,空间局促。布置交错像似迷宫,治疗、生活不便。
——人文建设力度不够。就医院的绿化环境看,大多数都集中在老城的市中心,占地面积较小,基本没有绿化带。从文化建设看,很少有宣传栏、展板、墙面等,对医生如何树好医德,患者如何尊重好医生等宣传不够,同时有的医务人员文化素养不够高,服务态度不够端正,做群众工作的经验缺乏,从而导致医患矛盾时有发生。
——就医秩序不够规范。热门科室,有的无业人员靠关系养关系自己谋利益,不挂号不等候,随便破坏就医秩序,加塞看病,占去正常候诊人员的医源和有效救治时间。有的医院管理混乱,病房内外流动叫卖声嘶声裂肺,五花八门,人员进出随意,偷摸现象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折磨。
鉴于此,郭游文委员提出了以下建议:一要着力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二要着力在人文环境上下功夫,三要着力在规范秩序上下功夫,四要着力在以人为本上下功夫,五要着力在奖优罚劣上下功夫。
我省多措并举显成效
前不久,省卫计委对提案《关于提高完善我省医院就医环境建设的建议》进行了书面答复。答复称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以下简称《纲要》),对各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发展提出了全面规划。目前,我省按照《纲要》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正在研究制定《贵州省“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及全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标准,以做到科学规划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布局、功能、规模和标准,科学谋划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我们还将加强对我省县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省卫计委答复称,重点支持县域内千人口床位数尚不达标、业务用房面积不达标,且病床使用率大于80%的县级医院建设。一般单位(单个执业点)医院规模为500张左右,50万人口以上的县可适当增加,100万人口以上的县原则上不超过1000张,允许在新区建设县级医院分院,在医疗资源短缺、覆盖人口多、距离主城区较远的地区依托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县级医院分院,确保县域内优质医疗资源覆盖到所有人口,且形成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竞争格局,提高整体水平和效率。
“近年来省卫计委响应国家相关政策方针,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不断强化医院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改善群众就医获得感。同时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待遇水平,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体现医务人员的工作特点,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努力使医院建设成为患者和医院职工都满意的医院。”省卫计委答复称,2013年以来,我省连续三年组织开展《贵州省医疗质量督导检查》,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涉及到包括医院质量建设、全面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规定和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内容进行督导检查,制定相关检查标准,量化评分,对检查出的问题当场予以指出并限期进行整改,同时省卫生计生委将在次年发布相关通报,对上一年度的检查结果予以通报。通过检查督导医院不断完善自身内涵建设,促进医院质量建设提升。
“对散发广告、流动叫卖、医托和号贩子等严厉打击。”省卫计委答复称,将继续督导医疗机构加强对本院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礼仪培训,让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态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制度,逐步提高群众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秩序、环境等的综合满意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6年是省委省政府将医院环境“整治行动”纳入“平安贵州”建设行动的第四年,全省以创建“平安医院”活动为抓手,正在开展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一手抓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一手抓医疗纠纷化解,大力推进“三调解一保险建设”,医疗秩序得到明显改善。今年,我省对医院周边的治安和就医秩序进行大力整顿,对“医闹”和涉医违法犯罪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大力加强医院的内部安保力量建设,加大对医院内部重点区域和重点科室的巡逻力度,强化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宣教力度,提醒其注意保管好财产安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进行大力排查并整改,保障患者及家属人生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