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058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11-03

  十年前,如果我们想旅游,要么自主安排,要么报名参团;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应用的深化,说走就走的大众旅游时代,让我们看到了大数据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随着大数据一词渐渐渗透到各领域,旅游业也吹来了一股大数据的春风。2016中国大数据旅游招商推介会将在贵阳拉开帷幕,在这台全国首屈一指的旅游大数据华丽盛会背后,是大数据为贵阳旅游升级发展带来的新动力,更是贵阳在发展全域旅游、打造世界旅游名城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贵阳建全国旅游大数据中心 倾力打造世界旅游名城

□马晓丹 李 楠

  智慧旅游“贵阳模式”成果初显

  国家旅游局把2014年定为“智慧旅游年”。如何在新环境下发展城市“智慧旅游”,大数据成了背后的支撑。

  其实,早在2012年12月,贵阳市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第二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自此,贵阳市全面启动智慧旅游体系建设,智慧旅游“贵阳模式”获得了多方关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智慧旅游“贵阳模式”,即以旅游大数据的发展为导向,形成“一个目的地、一个支柱产业、一个模式” (DIM)的智慧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智慧旅游“贵阳模式”的核心是通过以旅游大数据为重点的智慧旅游体系的打造,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良性发展,进而以旅游业的巨大拉动效应带动城市经济的整体发展。

  国家、地方多项政策的出台,给予贵阳发展智慧旅游产业最坚实的政策支撑。目前,在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时代浪潮中,贵阳已站在前台。确定了“一创”(创建国家大数据聚集区)、“二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物联网示范城市建设)、“三示范”(宽带中国示范、信息消费示范、信息惠民示范)、“四聚集”(数据聚集、人才聚集、资金聚集、信息聚集)的大数据产业实施路径。一年多来,全市引进大数据相关项目150余个,投资总额达1402亿元;2014年,全市大数据产业规模达605亿元;强力推进包含智慧旅游云在内的“7+N”云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应用,带动集成电路、网络设备、服务器、安全产品、智能终端等硬件的生产。

  贵阳大数据产业的布局和发展方向为智慧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贵阳市智慧旅游运行监管及应急指挥平台”项目开启,成为全省首个智慧旅游运行监管及应急指挥平台。今年6月,国家旅游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相关部门到贵阳调研旅游公共服务实施建设情况,充分肯定贵阳市智慧旅游运行监管及应急指挥平台项目,将作为国家旅游局建设全国旅游应急指挥平台的主要参考标准进行推广。平台应用系统主要包括运行监管系统、数据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综合显示管理系统、应急发布系统、移动终端应用、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以及数据交换接口等。以各应用系统为支撑,达到“看得见、连得上、呼得应、管得住”四大应用效果。目前,市级平台已经完成建设,作为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的花溪区已基本完成区级平台搭建,天河潭与青岩古镇已基本完成景区指挥大厅搭建工作,预计在11月底将实现全省首个智慧旅游三级联动运营监管体系。

  高铁的开通、城市品牌宣传、旅游产品丰富多样,为贵阳带来大量客流,也预示着游客对更加详尽和多样化的旅游信息的需求出现,对更加便捷、更加舒适的旅游服务的需求出现。因此,智慧旅游建设还体现在创新旅游资讯,提升游客体验方面。建成青岩古镇景区车辆分流系统、智能停车场系统、免费无线WIFI覆盖、云闸机系统、自动售票系统等;建成南江大峡谷景区、野生动物园景区闸机系统与自动售票系统;市域范围内其它各4A级旅游景区已启动智慧景区建设工作。同时,以“爽游在线”为代表的区域旅游电商平台搭建,不仅为游客提供最大的便捷度和最好的体验度,也为贵阳旅游营销和品牌传播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渠道。

  贵阳建设全国旅游大数据中心

  爽爽贵阳,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服务全省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业在全市乃至全省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近年来,贵阳旅游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季节体验、全产业融合、全方位服务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旅游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爽爽贵阳”品牌形象不断提升。

  旅游大数据给智慧城市带来的功用远不止单纯的监管治理。作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市,贵阳市旅委主任袁云龙对大数据产业发展十分看好,“这将有力促进智慧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引领贵阳旅游产业升级发展。”旅游业迫切需要通过智慧旅游建设来驱动智能化服务和管理,以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推动贵阳世界旅游名城建设。

  旅游大数据时代,缺少的不是数据,而是方法。袁云龙表示,新常态下,为推动贵阳全市旅游大数据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把贵阳建设成为全国旅游大数据中心,10月27日,2016中国大数据旅游招商推介会在贵阳举行,这对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战略布局,贵阳市发展全域旅游、打造世界旅游名城、改善旅游发展环境、提升旅游影响力、推进旅游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发展大数据是贵阳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培育旅游经济新增长点,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提高贵阳知名度以及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旅游强市、助推贵州旅游井喷式增长的重要途径。

  本次推介会在旅游大数据企业招商和推介的基础上,突出“大数据引领旅游产业升级发展”这一主题,大会期间,来自百度旅游、腾讯旅游、携程网、途家网、途牛网、品橙旅游、蚂蜂窝、驴妈妈、同程网、联通大数据中心、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等60余家知名旅游电商企业及院校主要负责人参会。本次招商会上,20余个旅游大数据项目的敲定,贵阳旅游大数据在应用开发、管理、维护等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以及平台支撑能力不足等短板将得到一一解决。

  在产业培育上,贵阳市将与全国旅游电商企业成立“中国(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创新联盟”,并发布《贵阳共识》。联盟以打造“数据+媒体+资本”的全方位创新型科技服务平台为愿景,凝聚旅游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致力于推动中国大数据特别是大数据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以“中国数谷”在贵阳为依托,辐射中国旅游和旅游相关企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行业协会等机构和部门,积极推动各种类型的合作,提升联盟国内和国际影响力。通过举行联盟会员之间的业务交流,定期的期刊资讯发布,国际新趋势和相关领域的内容引入,促进成员的内部创新,引领中国大数据旅游的新发展。

  在人才配置上,为培育贵阳大数据产业,解决人才、运用等问题,首批8个“旅游大数据研究实训基地”将挂牌成立。通过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等相关组织和成员单位参与贵阳市旅游大数据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加大旅游大数据产业共性、关键或前瞻性技术研发,建立一批“产、学、研、用”创新机构。

  在旅游城市营销上,与百度、阿里、腾讯、新浪等达成“大数据+旅游”营销推广合作协议,将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贵阳目的地品牌营销及推广,助推贵阳世界旅游名城建设。此外,通过居家游总部落户,以大数据为依托,以“互联网+旅游”为发展路径,具体以“居家式酒店+自助式旅游”为运营模式,在提供高品质居家式酒店的同时,还通过互联网提供旅游、交通、美食、娱乐等方面提供的大数据综合服务。

  在产品创新上,将与途家网达成住宿分享经济模式合作,共创贵州旅游非标住宿生态圈,在全市打造一批全国具有领先示范作用的非标住宿酒店。

  在资金配备上,通过前期对接,与途牛、途家达成合作多项“品牌营销+金融服务”合作计划,其中包括途牛通过平台担保、政府贴息等合作方式,途牛将向贵阳市授信人民币3亿元,面向贵阳市旅行商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车辆融资租赁、景区建设资金融资等金融服务。

  7年计划 全力构建智慧旅游模式

  近年来,随着贵阳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省市宣传促销力度的不断加大,贵阳知名度不断提高,尤其是“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等影响广泛,效果显著的会议和活动,有力助推了旅游发展,游客大幅增加。2016年1-8月,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093.7万人次,同比增长33.5%;旅游总收入975.7亿元,同比增长36.2%。预计到2016年年底,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1105.92万人次,同比增长31%;实现旅游总收入1383.9亿元,同比增长33%;全市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速15%。

  大量客流的出现有利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打造,也预示着游客对更加详尽和多样化的旅游信息的需求出现,对更加便捷、更加舒适的旅游服务的需求出现。这也是智慧旅游产业发展的外界促因之一。目前,贵阳市正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和“世界旅游名城”。围绕这一目标,贵阳如何通过推动大数据发展来引领旅游产业升级发展?

  袁云龙主任表示,智慧旅游建设必须以开放的、市场化的方式,从用户视角出发,设计有生命力的、能够支撑和带动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才能真正推动旅游产业的升级发展。贵阳发展智慧旅游任重而道远,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进行贵阳市智慧旅游综合平台建设,才能为旅游产业拓展更加广阔的市场化空间,推动贵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为推进贵阳智慧旅游建设,制定了三个阶段的目标计划:

  第一阶段为基础建设期(2016-2018年),制定完成大数据应用助推贵阳旅游业井喷式发展行动计划,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建立贵阳旅游大数据中心,初步建立市、区(市、县)、企业三级联动旅游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编制旅游大数据应用指导标准,建立旅游大数据融合共享机制,建成具备数据汇聚、运行监管、应急指挥等功能的旅游大数据融合平台。引进和培育5至10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大数据企业,启动实施一批产、学、研合作的旅游大数据应用项目,引进和培养一批旅游大数据实用创新型人才。到2018年,旅游大数据相关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第二阶段为优化提升期(2019-2020年),贵阳市的大数据与旅游业各领域进一步深化融合,旅游大数据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积极探索与国内外领军互联网企业合作,积累游客数据和旅游产品消费数据,逐步增强旅游大数据平台营销数据汇聚、采集和分析应用能力。吸引更多涉旅大数据基地、研究中心落户贵阳,继续推进“产、学、研、训、用”模式,引进国内行业领先旅游大数据旅游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开展联合办学,分层次、分领域进行人才培训。引进和培育10至15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大数据企业,推出一批旅游业应用研究成果,引进和培养一批应用研究、旅游大数据应用人才。到2020年,旅游大数据相关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

  第三阶段为创新突破期(2021-2022年),贵阳市旅游数据汇聚、转化、融合、应用能力不断增强,旅游服务、管理、营销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数据总量、数据自流程化和融合化发展等功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引入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打造一批体验度高、引领示范性强的品牌旅游大数据企业,以及一批具有良好盈利模式、实用性高、用户满意的旅游大数据应用产品,旅游产业形成旅游块数据化的发展新模式,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旅游大数据创新发展基地。到2022年,旅游大数据相关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

  (据贵报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