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052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10-25

  核心提示:六盘水市司法局“互联网+”信息化建设,秉承“便捷、优质、高效”的理念,旨在开发公众会用的、愿用的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司法行政”的核心优势,突出“服务”这个中心,开展网上服务机制创新,开辟了法律服务新路径,创造了多项全国领先的网上服务技术,实现了群众需求零距离,受到了广大群众和各级组织、领导的一致好评。

开辟法律服务新路径 实现群众需求零距离

——六盘水市司法局“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取得国内多项新突破

□本报记者 黄福九

  今日,全省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观摩推进会在六盘水市隆重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参观六盘水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互联网+司法行政”信息化平台建设情况与演示,观看有关宣传片、业务介绍片,展示六盘水市司法行政系统“凉都司法12348”信息化平台建设取得的成绩,参观有关县市及乡镇司法所远程信息化平台运行情况,六盘水、盘县、仁怀、兴义、龙里等司法局发言,并进行座谈、交流。

  六盘水市政府、省司法厅领导分别作重要讲话。

  六盘水市政府、省司法厅、六盘水市司法系统有关部门、各县市及乡镇有关人员近200余人参会。

  服务提升 势在必行

  在新形势下,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效率和创新服务能力的新引擎,是解决法律服务资源不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法律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智慧凉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推进会,其中心内容,就是围绕以上题目,重点介绍六盘水市司法系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成绩突出、经验可鉴的同时,展开深入讨论,以推动贵州司法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近年来,六盘水市司法局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司法部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等精神,积极探索,将互联网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司法行政工作,扎实推进司法行政信息化工作,建设了“凉都司法12348”信息化平台。

  记者了解到,与业内相比,六盘水市司法局“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在省内以致国内,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步,开辟了法律服务新路径,实现了服务群众需求零距离,效果明显,成绩卓著,创造了多项全国领先的网上服务技术,受到广大群众和各级组织、领导的一致好评。

  大胆探索 勇于创新

  加快推进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是顺应信息革命时代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是提高司法行政工作效能、增强社会公信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司法行政工作新发展的迫切需要。

  六盘水市司法局以服务、保障民生为根本点和出发点,以推进“线上线下两轮驱动”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为己任,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强化基层矛盾多元化解,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均等性、普惠性、便利性的公共法律服务为目标,不断增强做好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凉都司法12348”信息化平台建设,于2015年10月开始调研筹划,历时9个月,于今年7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

  “凉都司法12348”信息化平台,创新了原有“12348”服务模式。新平台的“1”是指一个“凉都司法12348”信息化平台;“2”是指电脑Web、手机App两个服务载体;“3”是指“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现代办公”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三个转变;“4”是指开通法律援助、“三变”服务、人民调解、政务服务四条热线;“8”是指“7+N”,涵盖在线公证、人民调解、法治宣传、司法鉴定、律师服务、法律援助、审批服务7个主要司法行政业务加“三变”法律服务、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N个陆续开通的业务。平台开通了司法行政主要业务的网上咨询、网上预约、网上申请、网上办理,实现了为民服务“全覆盖、全联通、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通过信息化建设,全市实现了在线公证业务指定类型(涉外业务)的在线申请办理,复杂业务的在线咨询和在线办理以及网上一次性告知;实现了法律援助业务的在线申请、在线资格审查、线下律师指派,律师主动服务;实现了法律服务(包含了律师服务、基层法律服务和“三变”服务)的在线咨询,在线委托、在线支付;实现了人民调解网上咨询和网上申请功能,为人民调解员赢得了缓冲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人民调解员工作效率;开通了法治宣传视频、音频、文字以案释法展示和法律知识问答模块,为群众学法用法提供人性化服务创造了良好氛围和便捷条件。

  周密计划 全力推进

  强化组织,统一认识,为平台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六盘水市司法局将信息化平台建设列为2016年全市司法行政重大工作,成立了由一把手亲自任组长、副职任副组长的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全市范围内抽调信息化专业人才进行项目推进,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确保平台建设工作有人抓,抓得快,抓得实;组织召开7次信息化工作推进会和座谈会,收集各级司法行政部门信息化平台建设意见和建议的同时,组织各级干部职工学习各级信息化建设文件精神,划重点,做标注,明方向,统一建设思想,强化各级干部职工信息化意识,保障平台建设得到最大力度支持。

  精心谋划,做足准备,为平台建设打下扎实根基。

  六盘水市司法局先后前往西安、杭州、宁波等信息化建设全国领先的司法行政兄弟单位考察学习,为研发实用便利高效的系统提供了实战参考;深入基层就平台如何服务企业、群众进行调研10余次,收集设计意见和建议20余条,为研发人性化信息化平台提供了决策依据;历时半年收集整理基础数据6次,整合全市包含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内的1300余个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及3000余位公共法律服务人员的信息,为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撑。

  统一部署,突出特色,强化平台顶层设计。

  在市县乡村四级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市级统一规划部署,明确功能定位,涵盖基本服务内容,突出县级服务特点,强化顶层设计,建成了以市级为中心、各县区为节点、乡镇为触角、村居为渗透的市县乡村四级“互联网+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了“线上线下合一、台前台后打通、纵向横向联动”的公共法律服务新局面,形成了“网络纵横贯通、信息及时全面、硬件高效集约、技术成熟先进、标准科学统一”的司法行政信息化体系,打造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 的标准化模式。

  强化机制,注重监管,确保网络交互信息安全。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除了应用防火墙等硬件设备进行网络搭建外,还建立了相应的网络安全排查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专人对信息网络状态进行监管,切实抓好“人防”、技防工作,严把上网信息审查关,堵住信息安全漏洞,千方百计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创新宣传,拓宽渠道,提高信息化平台知晓率。

  平台建成后,重要的是提高人民群众使用率。为此,六盘水市司法局一是利用电台、电视、网站、报纸等新老媒体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宣传,立足基层,借助手机终端,扩大“凉都司法12348”信息化平台影响。二是立足中央、省、市媒体搞好宣传,提高平台知晓率。截至10月10日,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六盘水日报、乌蒙新报等报刊媒体上刊登我市信息化建设信息20余篇,新华网、光明网、中国长安网、贵州司法行政网等网站对六盘水市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广泛宣传,点击总量超过100万人次,极大的提高了人民群众知晓度和使用率。

  特色鲜明 亮点瞩目

  平台设计秉承“便捷、优质、高效”的理念,旨在开发公众会用的、愿用的平台,正如平台吉祥物“凉娃”的设计,一手托起互联网,一手托起司法行政,充分发挥“互联网+司法行政”的核心优势,突出“服务”这个中心,开展网上服务机制创新,实现了多项全国领先的网上服务技术。

  一是律师积分评价系统。该平台建立了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在线评分系统,可真实、客观地反映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网上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律师积分制管理和公众选择法律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普法工作信息化管理。该平台开发了普法工作信息化管理模块,实现了对各责任单位的网上监督、网上考核、网上验收等功能,使普法工作信息化、动态化、常规化,可大量节省人力、财力、物力。

  三是网上司法确认。该平台健全了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机制,开通了人民调解网上“司法确认”功能,为群众申请司法确认提供了便捷的通道,解决调解协议达成容易执行难的问题,大幅提高了人民调解员的工作效率。

  四是无差别视频沟通服务。该平台开通了多方无障碍沟通的法律服务视频面对面功能,解决了群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使公众能够享受到无差别的法律服务。

  五是人性化法律服务查询功能。该平台开通了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地图定位查询功能、公共法律服务人员信息公开查询功能,让群众享受到更便捷的服务。

  六是手机法律服务一掌通。该平台开通了App端一键呼叫、一键咨询、一键导航、一键学法、一键办理等多个“一键”功能,实现了八大业务App端全办理,做到公共法律服务手机一掌通,可以随时随地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效果明显 成绩卓著

  随着“凉都司法12348”信息化平台的上线,标志着六盘水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线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初步完成。

  一是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城乡一体、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改变线下服务模式单一现状,拓宽公共法律服务渠道,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布局、合理配置、科学组合。今年7月平台上线以来,全市律师线上咨询2170余件,1330余件来自乡镇,受理线上法律援助32件,29件来自乡镇,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向乡村延伸效果明显,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全覆盖。

  二是变“端菜”为“点菜”,司法行政回归服务“本位”效应显现。开通咨询、预约、申请功能,满足“点菜”个性化需求。自上线以来,在线公证接受咨询680余件,接受预约190余件,较之以前来回跑腿办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服务的便利性和高效性明显增强,实现司法行政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由被动向主动、由宏观向精细转变,切实回归服务“本位”。

  三是着力整合法律资源,无差别法律服务新局面逐步形成。为广大群众提供“无差别”服务,进一步拉近政府职能部门与公众之间的距离。逐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新局面,促进城乡法律服务资源布局更趋合理,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法律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四是全力构建“五网一体”新机制,管理能力再上新台阶。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信息化组织管理和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平台实现网上服务、网上管理、网上监督、网上检查和网上考评于一体的线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大数据创新利用,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决策和管理科学化,助推司法行政管理能力再上新台阶。

  五是打破业务模块各自为战的历史现状,塑造服务一体化的崭新司法行政形象。健全和完善涵盖司法行政所有业务职能和工作领域的各类业务数据库和保障数据库,确保数据精准,保证数据时效。将司法行政的服务内容信息化,打通各业务模块交互壁垒,集成了在线支付、短信通知、微博微信、手机APP、音视频接待等,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提高司法行政影响力和公信力,塑造司法行政新形象。

  六是打造线上线下两轮驱动,服务能力全面升级。平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对传统线下服务进行有效补充和延伸,实现全天候无间隙、无盲区服务。平台上线以来,受理网上业务咨询4700余件,受理网上预约1380余起,受理网上申请910余起,平台点击量超过149000人次,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全面升级,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贵州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吴跃(左二)、六盘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政法委书记尹志华(左一)、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丁灏(右二)、 六盘水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蔡军(右一)视察信息化平台运行情况。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于军锋(前右)作讲解。

 

贵州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吴跃在六盘水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揭牌仪式上讲话。

 

  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曾诚(左一)、六盘水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蔡军(左二)、六盘水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于军锋(右一)在调试现场。

 

六盘水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蔡军作平台建设安排部署。

六盘水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于军锋作平台操作培训。

2016年7月13日,六盘水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暨六盘水市法律援助中心揭牌启动仪式。

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于军锋(右一)主持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