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委支持老工业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
□李志勇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五部委9日发布《关于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将通过四大方面推进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
发改委表示,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将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预计将用10年时间,建立创新驱动的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机制,形成以园区为核心载体的平台支撑体系,并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集群。推动“原”字头、“初”字号产业向高端化、集聚化、智能化升级,全面优化经济结构。
根据意见内容,将通过4个主要方面推进转型升级。一是通过支持传统优势产业改造促进转型升级。推进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挖掘和提升存量产能的巨大潜力。支持装备制造业增强重大技术装备研发成套能力,提高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的研制应用水平,大力实施精益制造和智能化改造试点示范,推动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淘汰钢铁、煤炭等原材料工业落后产能,促进企业联合重组和困难企业退出。
二是通过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促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和技术成果转化,培育发展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壮大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发展“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10个重点领域。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以高速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产业为支撑,支持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加大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能源、装备制造、生物等传统优势领域的融合创新。
三是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促转型升级。建立项目环境准入标准,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支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优势产业产品、技术、标准等“捆绑式”走出去。加强开放平台建设,支持建设中外合作制造业产业园区。优化外商投资结构,鼓励外商投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
四是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转型升级。引导制造业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模式,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对产品设计、营销方式、支付结算、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创新,培育科技、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拓展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加强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加大对检验检测认证、计量测试、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等领域重大服务平台和研究设计、数字内容、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支撑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工程咨询、信用调查、技术产权交易等专业服务。积极开展国家出版大数据应用。提升文化产业对城市转型发展的贡献率,加快新兴出版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大力发展工业文化,重视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引导与科普教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结合,鼓励改造利用老厂区、老厂房、老设施及露天矿坑等,建设特色旅游景点,发展工业旅游。
为保障意见内容的落实,发改委等部门将在产业、金融、投资、土地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例如,在产业政策方面将发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支持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支持在示范区规划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转型和升级重大工程包等对示范区重大产业项目予以倾斜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等。
同时,完善中央、省、市三级投入机制,加大对示范区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创新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建设。支持通过现有的科技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多种方式,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鼓励企业建设创新创业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和项目收益票据等融资工具,进行多种渠道融资,支持创新型产业项目。国家开发银行加大对示范区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在融资总量、授信准入等方面予以倾斜
另外,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与农村土地整治,有序开展村庄迁并和存量用地挖潜改造。积极探索科学处置示范区内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废弃闲置厂房的有效途径,利用工业存量设施发展创新创业产业。进一步加强项目规划和选址引导,合理、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对示范园区土地利用和工程建设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实行示范园区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三规合一”集中联审等。
(经济参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