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045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10-12

立足政协优势 推进生态旅游

——威宁自治县政协助力生态旅游发展纪实

□卯旭峰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政协围绕“清凉草海、养生福地,百鸟之都、阳光威宁”发展定位和“一核五区五线”战略,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认真履行政协职能,搭建协商平台,通过开展视察调研,撰写视察调研报告,撰写提案,开展民主监督等多种方式,促进了生态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搭建协商平台 积极建言发声

  “加强草海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中央非常关心,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是社会各界的共同期昐,也是推动威宁转型跨越的历史机遇。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了全面、深入、翔实的调研,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请陈波县长、管理局、发改局等参用。感谢政协及调研组的辛勤工作!” 2015年3月,县政协组织委员和县有关部门对草海综合治理情况进行调研后拟写的《关于草海综合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毕节市委常委、威宁自治县委书记肖发君对报告作了批示。县各有关部门主动作为,社会各方积极响应,合力打响了草海综合治理攻坚战。

  县政协利用会议发言、座谈建议、信息直通车、委员提案等建言平台,为生态旅游工作呼吁发声。多渠道深层次地组织政协委员,建议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实施“生态旅游体验区”建设项目,包括草海泰丰园、环草海幸福小镇、甘海子水体公园、高效农业观光园、大桥生态旅游园、白家嘴生态旅游园、书画摄影创作基地等生态旅游工程。广泛开展专题协商建言、社情民意信息反映、委员提案建议等履职活动,助推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推进生态旅游工作的政策措施。

  先后组织政协委员开展了“草海综合治理”、“生态旅游发展”等6项视察调研活动,形成了《关于把生态旅游产业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发展的建议》等一系列调研报告,认真分析了全县自然、生态、区位、文化和产业优势,建议县委、县政府应坚持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紧紧围绕旅游产业来做,突出产业发展和乡风文明;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与旅游开发相配套,农业产业结构与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相衔接,切实用工业化理念来谋划农业的发展。委员所提的意见和建议被吸纳进县委、县政府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

  强化提案督办 履职献计出力

  县政协不断强化提案督办,认真开展履职活动,积极为发展生态旅游业献计出力。如委员提出的《坚持绿色发展强化草海生态保护治理》、《保护高原湿地发展生态旅游》、《关于发展威宁光伏产业的建议》、《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严禁采挖绿色资源、推进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等提案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采纳。

  此外,县政协组织委员通过社情民意、专题发言等建议:理清和完善发展思路,精心制定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集中力量抓好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确保建成生态旅游精品工程;着力研究文化和旅游、产品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服务项目,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加强全县生态旅游功能区七个生态旅游工程的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高旅游的接待能力;充分利用微信、微博、论坛等载体,利用旅发大会等平台,加大对全县旅游亮点的宣传。许多意见建议得到县有关部门的采纳并转化成为促进工作落实的具体措施。

  广泛联谊协商 凝聚发展智慧

  县政协充分发挥政协人才智力密集的优势,通过政协系统的联络联谊活动,与有关县市就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等项目进行了广泛洽谈,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近年来,共接待了100多批次各地政协考察组,相互交流工作经验,探讨了思路。多次围绕威宁生态旅游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了重要共识。同时利用主席会议、常委会议、全委会议等组织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建言县委、县政府应加快威宁生态旅游的规划编制工作;利用威宁生态旅游资源谋划布局一批重大项目,打造生态旅游产业集群;加强旅游区域协作,重点加快威宁公路网络建设,构建区域旅游快速通道,尽快形成威宁生态旅游网络和旅游圈。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拉动了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威宁共接待旅游总人数340.51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32.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