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无关输赢,吃了亏的同时得了人心”
孙宏斌:优雅的“野蛮人”
□罗 韬 李 巍
很少有人像孙宏斌一样,身为融创中国董事长,在房地产的历史舞台上跌倒后又站起来。或许对他而言,超越自己显得更为重要。
很多人认为,孙宏斌是一个“野蛮人”。收购成功的公司和收购失败的公司,比其它所有地产行业的大型收购还要多,因此外界视其为“并购狂人”。
孙宏斌并不狂野。无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私下场合,他说话不太多,但都很认真。比如,大家一起喝酒时,他始终会看着对方、问对方的名字,然后一杯红酒一饮而尽。
在人多的地方,孙宏斌往往坐在一个角落,安静地听大家在聊什么。与每一个人握手,他总是非常“认真”有力,虽然早已是地产圈的“明星”。
9月18日晚间,融创中国与联想控股联合发布公告称,融创拟收购联想41家目标公司的相关股权及债权,这些公司主要拥有42个物业项目的权益,总代价约137.9亿元。
至此,业界为之一震。融创不断收购的确在情理之中,但收购融科却在意料之外。
相逢一笑泯恩仇
对孙宏斌而言,其丰富的并购履历中,这只是极为常规的一次行业收购。
该交易完成后,联想控股的北京融瞰、北京瞰融、融科新地标及第一太平融科将成为融创的联营公司,其它目标公司也将成为其附属公司,合计涉及41家目标公司的相关股权及债权,分別位于北京、天津、重庆、杭州等16个城市,总占地面积约69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02万平方米、未售面积约730万平方米。
根据联想控股官网信息,融科智地成立于2001年,截至2015年12月31日,房地产组合包括位于国内15个城市的52个项目,总占地面积约660万平方米。在克而瑞2015年销售排行榜中,融科智地以125亿元排名行业第81;今年1-8月的销售排行榜,以100.6亿元排名第83。
关于收购联想旗下项目的原因,融创在公告中表示:“通过此次交易将进一步巩固融创集团的区域布局,扩大融创集团在一二线核心城市的土地储备和市场份额。”同时,融创也将得以进入大庆、烟台、大连、景德镇、昆明、长沙等城市。
毫无疑问,孙氏的融创帝国将借此机会进一步壮大,在弯道超车、高速扩张的融创战略历程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孙宏斌与联想之间的渊源,也让这个并购故事注定具有传奇色彩。
上世纪90年代初,联想、中科集团及孙宏斌三方合伙成立天津中科联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正是顺驰中国的雏形。1998年,联想与中科集团退出,该公司正式更名为天津顺驰投资有限公司。
关于孙宏斌与联想掌门人柳传志之间的交集、恩怨,也将成为中国特定商业环境下的经典案例,使人们反思那个时代下的企业环境、人物际遇。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恩怨20多年后,孙宏斌与柳传志重新合作,融创与融科智地收购事件谈的时间不能算长,但比想象中的快。
从1990年到2016年、从27岁到53岁,与其说孙宏斌用26年来了结一桩江湖往事,不如说不提恩情也不提仇怨,随行就市谈成了一笔大生意。这或许才是商人之间最体面的一种重逢。
聪明的“白武士”
融创中国与融科智地的交易,只是孙宏斌及其融创团队众多故事中的一个。此前,他已因多次战役而荣膺“收购狂人”、“白武士”等称号。在一定程度上,融创的并购史及伴随着并购而快速崛起的历程,势必成为中国商业领域的经典案例。
这个并购故事最早受到关注是2014年,国内房地产市场极度低迷,不少企业陷入经营困境难以为继。当年5月,融创与绿城中国的股权并购案一鸣惊人地打破行业沉寂:融创计划以62.98亿港元收购绿城24.31%股份。然而,随着绿城董事长宋卫平决定回归绿城,双方经多轮谈判后,最后宣告协议终止。
孙宏斌为此倾注大量精力却铩羽而归的结果,让人不禁唏嘘。但外界没想到的是,他快速满血复活,出乎意料地导演了另一出更为惊人的并购大戏。
2015年1月底2月初的佳兆业岌岌可危,政府锁定大部分房源,债权人集体追诉查封资产,公司现金流捉襟见肘,处于破产边缘。在许多地产大佬眼中,当时的佳兆业可能是块肥肉,但里面的水到底有多深,谁也拿不准。大家都在观望,行动派孙宏斌却火速出手了。
去年1月初,他和融创团队就远赴深圳,经当地某银行高管引荐,在香港接触到“暂避风头”的佳兆业大股东郭英成,并快速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
之后,融创团队数十人奔赴并驻扎深圳,开始清理佳兆业的资产状况。但人算不如天算,并购案的复杂性远远超出常人预期。最终,该收购因股份买卖若干先决条件未达成,融创宣布主动放弃。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两度失利后,孙宏斌并非没有遗憾,但他很快找到了事件乐观的一面。去年6月底,刚从深圳撤回北京,他便大方地坐到数百名媒体记者面前,声称“买卖无关输赢,吃了亏的同时得了人心”。
事实上,孙宏斌在两次并购大战中得到的并非只有人心。梳理融创的扩张历程不难发现,并购绿城之后,其在华东的版图不经意地壮大,已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合肥等城市成为占据相当市场份额的开发商;而结束对佳兆业的收购重组后,从未涉足华南的融创在短短一年内于珠三角囤下10个项目,扩张速度不可谓不惊人。
因为并购,融创走了一条有别于同行的非常规之路,虽然选择这种扩张路径的公司并非融创一家,但只有孙宏斌在行业里树起鲜明的“招牌”。如今,不少公司会主动找融创谈收购事宜,其团队每天都在高速运转地各地看项目。
与绿城的收购及合作,孙宏斌成熟不少。在任何场合,他都说宋卫平是自己的大哥。这是孙宏斌性格中最难能可贵的,他一直扮演一个合适的合伙人角色。“我们一直学习绿城,融创在全国各地有多个项目复制绿城的产品,比如海宁百合、绿城的蓝色系列。有这么好的跟绿城合作的机会,我很愿意。”
这个年龄的孙宏斌,更懂得人生历练。对于他们输出的营销团队,他只字不提。实际上,宋卫平在2012年中推出“全民营销策略”,是绿城年末出现大反转局面的一个推动因素,其中就是融创营销的缩影。全员营销做得好,正是融创的特色。
多个朋友多条路,孙宏斌有时吃一些亏,但赢得了更多人的心。后来,他总结出一个规律:只收购项目,不收购公司,这样更加简单、容易操作。“并购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做成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话虽如此,但孙宏斌仿佛还在并购过程中不经意地收获理性之外的东西,如对一个城市的认识和感悟。“并购绿城的几个月,我差不多走遍杭州的每个角落,尝遍杭州许许多多的餐馆,到深圳也是如此。”一个出门不带司机、用脚步丈量城市的地产大腕,很难摆脱身上浓重的情怀,即便他并不承认。
“老孙”的野心
孙宏斌并不是一个语言的巨人,当思维与语言同步时,语言往往会慢半拍;很多时候,他只是无奈地笑笑,想不好一个答案。这样的开发商,却经常被媒体形容为“有攻击性”。
融创内部更喜欢叫他“老孙”,较之其它房企都叫老板“x主席”之类称号,老孙显得平易近人多了。甚至很多媒体人,见到孙宏斌也不叫孙总、而是老孙。他的语言不够丰富,但会记得每个人,甚至记得大家的疑问。
融创一直有“夜总会”之称,就是夜里总开会的意思,很多人觉得老孙这样做使大家压力很大。一名离职员工坦言,他在融创每天吸烟两包,离职了每天只吸烟一包。但也有员工很享受这种氛围,觉得充满了激情,职业前景看得到。老孙给员工带来的,或许是压力、或许是希望。
就在融创收购融科次日,历经550轮竞价,融创以楼面地价6852元/平方米抢下青岛高新区河东路以北、华东路以东、规划东23号线以南101.5亩纯住宅用地,成交总金额8.35亿元,溢价率341.49%。这是融创在青岛首次拿地,其中国版图又多了一个城市。
虽然大家叫他老孙,但他并不老,还有无比的热情去扩大融创帝国。今年的公司中期业绩发布会他缺席了,据说与一个重大收购有关。
“我们年初定的目标是800亿元,预计9月份就能完成。按照这个节奏,今年销售1100亿元没有问题。”融创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汪孟德在会上表示。此前,融创的内部目标已是1000亿元。按其性格,一旦公布1100亿元,必然会出现更多的销售业绩。
从2009年销售额仅60亿元,到2011年192亿元、2012年356亿元,再到2013年547亿元。梳理发现,在过去5年国内房市急剧波动背景下,融创的合同销售额持续增长,从2010年上市初的86亿元,到2015年的734.6亿元,复合增长率55.81%;同期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的复合增长率仅为10.61%。其中的故事,用“狼性”或许不能完全解读。
在本轮土地热潮中,融创的土地购置非常迅速。今年1月,在杭州先以2.3万元/平方米高价拿下钱江新城江河汇流区地块,随后在泛城东新城地块竞拍中将楼面价纪录刷新为1.65万元/平方米。3月24日,以总价27.5亿元拍下合肥政务区地块,溢价率达400%,刷新区域总价纪录。8月,以28.9亿元竞得武汉东西湖住宅地块,楼面价约1.1万元/平方米,溢价率397%。8月18日,历经233轮激烈争夺,以25.54亿元在郑州拿地,折合楼板价3.6万元/平方米,溢价率142.31%。
截至6月末,融创运营的项目数达156个,总土地储备4600万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3097万平方米。克而瑞分析师傅一辰认为,融创的土地扩张有利于规模扩大,足够公司未来3-5年发展所需。
最近几年,孙宏斌的一举一动更显谨慎,并透露出禅意。“年纪大了点,希望多做些双赢的事情,少做些一赢一输的事,不做双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