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2037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9-21

提供新平台 推动新发展

——施秉县政协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记事

□舒忠平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认真组织委员有效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是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施秉县政协坚持以十八届历次会议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施秉县委战略定位,大胆探索,积极改革,不断创新委员活动方式,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委员小组活动模式,为委员施展才华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推动了政协工作的新发展。

  精心组织策划,让小组活动经常化

  政协委员是各界人士的优秀代表,他们行业各异、兴趣不一、人员众多、居住分散,集中开展活动不便组织、耗时耗财,单独开展活动又势单力薄、难于奏效,委员“一年一次会,平时活动少”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一些政协委员长期游离在外,不履行职责、不发挥作用。因此,如何将政协委员进行有机组合,让行业各异、特长不一的委员发挥作用、人尽其才,关键是要创建一个好的活动机制和活动平台。近年来,县政协从改进委员活动方式入手,创造性推出了委员小组活动模式,即根据政协委员的特点,以小组为序开展活动,改变了以往委员松散、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的现状。具体操作方法:一是为了便于委员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委员的参政议政作用,我们根据委员行业特点、个人擅长、兴趣爱好、社交面、居住地等实际情况,在尽量扩大政协工作覆盖面的前提下,坚持在自愿和有利于发挥委员一技之长的原则下,将委员进行结对分配,实行优势互补,整合了委员的力量。二是充分发挥组长的职能职责作用。委员活动小组长是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小组活动能否有效地开展,小组长是关键。因此,把组织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群众威信高、热心政协工作的委员选为小组长和小组副组长,实现性别互补、性格互补,他俩既是行政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也是性格外向社交活动的佼佼者。因而,近几年的小组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组长、副组长在小组中起到了顶梁柱和骨干带头作用。三是设岗定责,搭建平台。在实际工作中,出台了“委员管理办法”、“委员活动规定”,明确了组长、副组长和委员的岗位职责,明确了“五个一目标”,即:小组活动每季度不少于一次,每个委员一年四次活动最多只能请假一次,每个委员一年撰写提案不得少于一篇,每个委员一年心得体会不得少于一篇,每个委员一年在活动中表演节目不得少于一次。通过发挥小组的职能作用,定期组织委员开展学习、调研、视察、提案、联谊等活动,使委员活动小组成为委员参政议政的新途径,成为委员之间相互学习、联系交往、共同提高的好场所。

  精选主题议题,让小组活动特色化

  怎样选题、如何活动是委员参政议政能否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基础。在实践中,活动小组紧贴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抓住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采取领导点、群众提、自己找等多种方式,精选活动主题,组织委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富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委员知情和宏观献策渠道,增强了委员活动的实效性。一是请领导点题。各活动小组利用信函的形式,不定期地向县政协主席、副主席、政协机关各委办负责人征求调研视察的课题,然后组织委员围绕领导点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视察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比如去年,围绕“如何突破施秉高中教育”一题,组织委员对岑巩、锦屏高中和施秉一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视察调研活动,提出了《调整高中办学布局,建立高中办学基金,提高一中办学质量,打造全省一流中学》的建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认可。二是让群众点题。开辟了“有话请说”征求意见箱,同时还采取调查、专访、暗访、座谈等方式,让群众说话,让群众点题,并加强了与信访部门、社团组织和各类协会的合作与沟通,多渠道收集群众意见。在此基础上,各组围绕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视察、调研、提案等工作。比如,针对群众反映的施秉县医院新建搬迁一事,组织委员长期视察、调研、座谈,一跟踪就是三年,为县医院整体搬迁提出了很多合理性的建议,都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重视并得到了落实。

  活动精益求精,使小组活动成效化

  近年来,县政协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规范、一手抓创新,不断延伸和扩大委员小组活动的内涵和外延,在小组活动方式、内容、效果上精益求精,有力地推进了政协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色化建设,产生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一是创建了委员发挥作用的新平台,激活了委员的内在工作动力。二是拓宽了委员的知情渠道,增强了委员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领导点题、群众出题、自主找题”,拓宽了政情、民情反馈渠道,为委员开展活动提供了线索、目标和任务,减少了活动的盲目性和无为性。因而,委员们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高涨。仅2015年,活动小组共进行学习、调研、视察、提案、联谊等活动20余次,提出有高度、有份量、有价值的建设性的提案、信息、建议和意见共100多条,撰写各种理论性文章,其中在《贵州政协报》、《黔东南日报》等报刊用稿数十篇。三是提高了委员的自身素质,扩大了政协工作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压担子、交任务、常考核、勤评比,让委员有职有责、有位有为,激励委员自我加压、自我提高、奋勇争先,开创了政协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