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实力持续增强 服务发展大有作为
——“2016贵州民营企业100强”榜单解读
□本报记者 田锦凡
8月25日,由全国工商联主办,工信部、国家工商总局支持,以“坚定信心、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同日,由贵州省经信委、省企业联合会(省企业家协会)组织评选的“2016贵州企业100强”、“2016贵州民营企业100强”(简称“双百强”企业)亦“出炉”。这是贵州连续第11次发布100强企业、第2次发布100强民企榜单。
该榜单显示,“2016贵州企业100强”整体表现为经营规模保持上升趋势,在全省经济总量中贡献大;税收贡献突出,有力支撑贵州经济快速发展;经营效益有所下滑,入围门槛小幅下降;工业企业保持领先,服务行业实力持续增强;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销售大幅增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新增就业及节能减排成效明显。“2016贵州民营企业100强”则呈现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做大做强趋势强劲;经济效益明显上升,有力支撑全省经济加快发展;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扩大就业努力改善民生3大特点。
值得关注的是,在全球经济持续下行、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双重压力下,处于“赶”与“转”关键时期的贵州企业,主动化危为机、创新驱动、锐意进取,在逆境中闯出新路、创造奇迹。不仅整体实力一年比一年强,以民企以晴光电为代表的4家企业还首次跻身“百亿元大企业”行列。
企业实力显著增强
据了解,贵州省经信委与省企业联合会(省企业家协会)从2012年起,每年开展“贵州100强企业”排序发布工作;2014年,又增加了“贵州民营企业100强”排序发布。
主办方参照国际通行惯例、“中国500强企业”及全国各省(市、区)的100强企业排序发布规则,在企业自愿申报基础上,以上一年企业营业收入为入围标准,经有关专家审核,最终评出贵州“双百强”企业。从此次榜单看,贵州企业发展、进步很快,其规模、实力后发赶超势头明显。
在经营规模方面,100强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7594亿元,较上年增加662亿元,增长率为8.92%、增速比上年提高3.84个百分点;资产总额达20232亿元,较上年增长20.86%。100强民企实现营业总收入1473.41亿元,较上年增加270.83亿元、增长率为22.52%;资产总额达2592.55亿元,较上年增长10.1%。
在税收贡献方面,100强企业纳税总额831.46亿元,较上年增加27.74亿元,占全省税收的73.98%、全省财政总收入的36.3%。其中,整体纳税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66户、较上年增加3户,有13户企业纳税额超过10亿元。100强民企纳税总额70.8亿元,占全省税收的6.89%。
分行业看,70户工业企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税收,分别占100强企业的61.26%、53.73%和73.01%;第三产业(服务业)企业有30户,较上年增加3户,共实现营业收入2941.79亿元、增长29.97%。从地域看,100强企业主要分布在贵阳、遵义、六盘水等地,其中贵阳市71户、遵义市8户、六盘水市6户。
受经济持续下行影响,100强企业的入围门槛为8.37亿元,较上年降低7.03%;净利润出现负增长,共实现净利润477.04亿元,较上年减少16.2亿元、增长率为-3.28%。
值得一提的是,因该项评选活动完全由企业自愿申报,连续两年100强民企均未出现贵州唯一上市民营房企中天城投集团的身影。主办方表示,榜单并未纳入全省所有民企。
服务发展作用巨大
2014年7月18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第二次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强调要充分把握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把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要求落实好,把政府服务的工作开展好,把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引导好,把尊重企业家的氛围营造好。
统计数据显示,当年贵州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42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增至46%。
2015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广泛开展“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着力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准入难、融资难、政策落地难、审批难、盈利难、用工难、创业难问题,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这一年,贵州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的50%,首次撑起贵州经济的“半壁江山”。
此次榜单亦显示,随着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民企的实力不断增强,其已成为拉动就业、稳定经济、促进和谐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营业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2户、较上年新增2户,营业总收入达5432.2亿元,占100强企业营业总收入的71.71%。其中,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577亿元的营业收入蝉联贵州最强企业。
不过,“百亿元俱乐部”的位置并非只增不减,如果业绩不佳,不仅名次先后有变化,甚至有可能跌出这个大圈子。以中电投贵州金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两家企业去年都是100亿元级强企,今年却无缘该“俱乐部”。
今年100强民企的入围门槛为1.17亿元,较上年降低0.54亿元,有31户10亿元以上企业。前三强中,排在首位的贵州宏立城集团于2014年率先杀入“百亿元俱乐部”,贵州通源集团去年实现营业收入逾百亿元,贵州以晴光电集团则是首次敲开“百亿元”大门。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民企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100强民企共实现利润112.17亿元,较上年增长120.72%。贵州宏立城集团以11.09亿元纳税总额仍位居首位,年度纳税超过1亿元的民企有18家。
此外,贵州民企“来自民间、服务民间、贡献民间”的意识极强。100强民企共新增就业人员14979人,全年总就业人数达113662人,在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