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4期 本期2024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8-26

一个人和一片土地

——刘知白对贵州多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意义

□谌宏微

  2000年,我在贵阳市文联时有幸参与促成了知白先生有生之年在省博物馆做的最后一个、也是当年最隆重的作品回顾展;前年,也参与了中国美协主办的《多彩贵州中国美术作品展》中,知白先生入选建国以来全国表现贵州主题最有重要的“个案画家”推荐工作;今年,又以省美协的身份有幸促成了中国美协和贵州省文联主办《一纸泼墨·万古白云/画家刘知白诞辰100周年纪念展》10月份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应该会成为先生最重要最全面最高规格的回顾展览。我资历浅回贵州太晚认识先生的价值也太晚,所以错过了很多可当面请益受教的机会,当年看望先生时只顾谈工作谈生活太可惜了!

  在大家一起纪念刘知白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忽然对刘知白与贵州多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的关系有很多感触。我们对应景的、暂时的表面热闹的浅性文化,和引进的、外力推送的强势文化过于热衷关注,对本土的高雅文化、对自己的精神财富、人文历史价值的认识判断和宣传推广很不够,我们自己对自己其实很不够厚道。以刘知白先生为例,既使象他这样对中国美术史都有贡献意义的贵州大画家,也是靠省外学界“意外发现后又不遗余力推崇”才逐渐被更多的人认可。从解放到改革开放的几十年,因为政治和体制等原因,省内主管部门和主流媒体选择了对从安徽来贵阳定居的刘知白先生有意无意的忽视,既便今天“被认可被发现”了,社会也没有对他为贵州的贡献、他之于多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的意义给予应有的关注。

  近日省文史馆牵头举办纪念刘知白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活动,是一个信号,从贵州省文史界的角度,应该重新定位刘知白对贵州的意义。省文史馆提出的“一个人和一片土地”/黔山风骨、百年知白”主题是一个很高定位,即,刘知白是这片土地的刘知白。知白先生中国山水画达到的高峰,早已有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国家画院、冯其庸、殷双嘉、刘晓纯、尚辉等等国内最权威机构和最权威批评家的评价与定位,当学术界的研究和艺术市场的追捧已经形成共识和成果,我们对刘知白价值的判断就不应停止于学术界、更不应停止于市场。

  现在应该做的,一是综合各方各家评价,形成一个权威的学术界评价与定位的论述、形成一个系列推广文本,并明确为公认学术成果,提供给有关政策决策层参照。对先生艺术成就的定位,我认为,如果20世纪贵州只推出一个在文人画学养传承与开创性发展、在表现贵州特有山川地貌、在与世界现当代艺术对话等各方面的代表性的画家,只有刘知白。二是刘知白对贵州的意义应有重新定位。还有很多贵州自己人都不知道刘知白,更谈不上认识他的价值。应大力宣传刘知白和他的艺术,当年忽视刘知白的现象今天不应再延续了。应该把刘知白先生作为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文化成果和标志,定位在地域文化代表性艺术家,以此推出有贵州地域文化家群,让“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有具体的、高端的、呼应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汉文化标志。

  刘知白,不仅仅是贵州美术意义的刘知白,更是贵州文化与历史意义的刘知白。

(作者系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贵州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