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区位优势日渐凸显,自上而下多重政策叠加释放巨大红利,贵州发展商贸物流的需求及信心愈加强烈
贵州商贸物流发展再定位
□本报记者 田锦凡
总投资15亿元、占地400亩的中国·金州·木贾商品批发物流城,2013年5月开建时即获授“全国重点培育市场”、“义乌小商品联盟”两块牌匾;2014年底建成运营后,相继入驻近3000户物流配送、金融服务、家居建材、五金机电等业态商家,成功问鼎“西南最大商贸物流中心”。
如今,这个贵州重点打造的100个城市综合体之一及其所在的兴义乃至黔西南,因一份规划“出炉”而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8月8日,以黔商发[2016]149号文印发的《贵州省“十三五”商贸物流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提出打造六(盘水)兴(义)商贸物流圈。其中,黔西南以“建设滇桂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按“一核、一圈、四带”进行空间布局,将形成“东联西出、西来东去、北上入川、南下出海”4大开放型物流带。
“根据测算,以兴义为中心两百公里范围内的百色、曲靖、安顺覆盖人口1000万左右,潜在的商机至少有1000亿元。省里出台新规划后,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做大‘蛋糕’就不止是千亿级了。”木贾物流城一位负责人说。
受益的或许不止一城一地。事实上,近年来随着“硬软件”环境持续向好,贵州发展商贸物流的需求及信心愈加强烈。
发力“大物流”
对“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正处于“赶”与“转”关键时期的贵州而言,发展商贸物流似乎别具内涵及意义。
一方面,“三不沿”的现实倒逼贵州千方百计打破通道“瓶颈”。随着高速网、高铁时代到来,无论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自然资源及现有基础看,均为贵州商贸物流发展提供了有利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近几年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陆续出台《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关于加快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使贵州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早在2012年初颁发的“国发2号文件”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即是一项重点工作。“加快建设贵州与周边地区物流大通道,规划建设贵阳区域性物流中心和遵义、安顺、毕节、六盘水等物流节点城市”、“大力培育和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成为官方议题。
2014年3月,贵州省政府祭出一份极具“野心”的文件——《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启动100个省级示范商贸流通专业市场建设工程,实施1000个乡镇、社区商贸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到2017年,全省商贸流通业限额以上企业达3000家以上、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达160个,商贸流通行业就业人数达300万人。
《意见》要求深化商贸流通改革开放、加快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商贸流通市场主体、推动商贸流通现代化、构建商贸便民服务网络。其中,鼓励国有、民营商贸流通企业相互参股,鼓励民资进入商贸物流、电商、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及典当、拍卖、融资租赁等商贸流通特种行业。
3个月后,贵州高规格召开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党政主官均出席并发表讲话。会议要求努力把现代服务业打造成贵州发展新引擎,为后发赶超、全面小康开辟新空间、提供新动力、创造新优势。
以此为指导,贵州各地积极制定促进商贸物流配送发展的政策措施,聚焦发展共同配送、打造商贸物流标准化基地,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建立了覆盖全省的仓储、城际配送、运输综合物流网络体系。
进入“十三五”,贵州对发展现代服务、商贸物流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城镇功能区和商贸物流基地,打造通道经济发展核心区。
一城一地“样本”
2012年4月,总投资600亿元、占地近10平方公里、可容纳13.6万户商家入驻的西南国际商贸城开工建设。按贵州官媒所言,此举“标志着中国最大的商贸物流航母正式起航”,将彻底改变全省各类批发市场布局分散、档次低端、管理秩序混乱状况。
2013年,云岩、观山湖两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在年内全面取消老城区商品市场批发业态,整体搬迁至西南国际商贸城。2014年6月,项目一期建设基本完工,1、2、3号广场正式开业,经营范围覆盖服装、小商品百货等业态。
2015年是其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年:3月,新金阳客运站搬迁,带来日渐旺盛的人气;6月,举行开业一周年庆典,4号广场五金机电城正式营业;11月,携手阿里巴巴集团打造的“云市场”上线、O2O体验馆开业,开启线下体验、线上交易的O2O商贸新模式……
截至去年底,项目一期已租售商铺2万余间,正式营业13000余家;3000多间仓库交付使用,宏泰物流园入驻物流企业180家;每天人流量6-8万人(次),节假日期间超过10万人(次)。一个集市场经营、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电商、次级CBD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已然崛起于西南。
在探索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方面,黔南则走在全省前列。
作为连通西南、西北与华南、岭南的大动脉、大枢纽,黔南立足良好的区位、地域及后发优势,积极谋划、布局物流相关产业。早在2012年初,州政府工作报告即提出“发展以物流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把黔南建成西南地区主要物流集散地之一”;2013年初,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培育商贸物流支柱产业,打造贵州南部物流基地,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2014年是黔南“商贸物流年”,州政府出台《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国·贵州首届物流高峰论坛暨商贸物流博览会成功举办;2015年初,州政府工作报告再提“促进商贸物流业跨越发展”,明确启动建设连接“一带一路”的贵广物流大通道,力推广货北上西南分拨中心等一批商贸物流园建设……
如今,黔南围绕“一圈两翼”区域发展布局兴起的商贸物流业一片生机勃勃:位于“一圈”的福泉聚焦重要工业货物集散,建设工业、危化品及以矿产品交易为主的商贸物流中心;位于“北翼”的龙里、惠水、贵定,面向贵阳乃至全省消费者建设高端购物休闲度假中心、生产生活性物质集散和配送中心;“南翼”的“三(都)(荔)波罗(甸)平(塘)”,则建设一批优质农特产品、民族商品、旅游商品商贸中心,把贵州原生态名优特产品输送到泛珠三角地区。
定位“一二五”
大发展催生大流物,大物流带动大发展。细读前述《规划》,贵州发展商贸物流的空间及表现值得期待。
按“一体、两带、五圈”空间布局,贵州将建设一个“大都市物流综合体”,打造黔北、黔东南两条“一带一路”物流通道,形成遵义、毕节、都(匀)凯(里)、(盘水)兴(义)、铜仁5大商贸物流圈,以此提高商贸物流服务质量及水平、增强商贸服务业竞争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规划》首先提出要重点发展总部基地、空港物流、保税物流、快递物流、会展物流,建设以贵阳为核心,贵安、安顺及龙里为次核心的“大都市物流综合体”;打造辐射中西部地区的内陆“无水港”,把贵阳建成国家级现代商贸物流示范城市、西南出海重要陆路商贸物流枢纽、辐射周边省区的物资集散中心,进而带动贵安、安顺物流产业发展,并影响、辐射至黔中经济区及全省。
为推动贵州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并从中分“一杯羹”,《规划》提出重点开辟黔北、黔东南两条“一带一路”物流通道。将积极在黔北发展各类商品市场,完善区域公路网、乌江水运通道、铁路站台建设,开展公铁联运业务,再通过“黔新欧”铁路货运通道对接“陆上丝绸之路”;大力完善黔东南、黔南区域公路网、铁路站台建设,通过“黔深欧”等铁海联运通道出海,对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
针对物流速度慢、流通成本高、行业效率低等影响贵州经济发展的问题,《规划》则提出打造5个商贸物流圈,让圈圈相连、环环相扣,力争早日使物流“三难”变“三快”。
在遵义商贸物流圈,将建成中部现代物流产业带,连通遵义-重庆-长江经济带、遵义-广州-珠三角两条通江达海物流大通道,形成以遵义为中心,辐射毕节、铜仁及川南的3条快捷物流连接线;在毕节商贸物流圈,将以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5县为支撑,建设联接成都、贵阳、重庆、昆明4省城,辐射遵义、安顺、六盘水、曲靖、昭通、宜宾、泸州7市的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在都(匀)凯(里)商贸物流圈,将推进碧波物流园、丹寨金钟经开区商贸物流园、昌明国际陆港、都匀现代农产品物流园等基地建设,把都匀、凯里建成民族地区特色商贸旅游消费中心、西南连接华南重要特色商贸物流枢纽、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节点。
同时,六(盘水)兴(义)商贸物流圈的六盘水将重点建设水城经开区现代物流园等园区,配套建设盘县红果经开区物流园、西部煤炭交易中心等配送中心、专业市场;黔西南将按“一核、一圈、四带”进行空间布局,打造“东联西出、西来东去、北上入川、南下出海”4大开放型物流带。
此外,贵州将构建以铜仁为中心的铜仁商贸物流圈,使之成为黔东物资集散地、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物流节点及承接成渝经济区、黔中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经济圈的区域性物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