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破解民营经济“七难”工作
□石校瑜
为认真贯彻省委主要领导指示精神,继续做好民营企业服务工作,破解民营经济“七难”问题,2016年初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印发了《关于继续做好民营企业服务年工作的通知》(黔经信中小〔2016〕2号)、《贵州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局2016年工作要点》以及《“七难”监测评估实施方案》,就持续做好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作出了明确安排,通过监测评估手段,推动全省破解“七难”工作的开展。
一、最新监测评估结果
根据2016年二季度的监测评估报告显示,经过全省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破解民营经济“七难”工作情况监测评估综合得分77.80分,二季度比一季度提高0.2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破解盈利难82.53分、破解市场准入难79.48分、破解审批难79.23分、破解用工难79.06分、破解融资难76.30分、破解政策落地难74.63分、破解创业难73.38分。
分项结果显示,除融资难出现小幅下降外,其他各项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创业难是本季度监测评估反映最为突出问题。二季度监测评估结果,全省在破解创业难方面监测评价得分73.38分,排位最后。“当地创业优惠政策情况”、“当地政府执行对新设企业或个体户的税费减免政策情况”两个细项评价得分分别为70.51分和76.24分,在15个问题得分排位分列15位和9位。虽然省相关部门及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措施,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建设,创业服务站建设,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强化创业指导,开展创业服务,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在当前经济总体低迷,产品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状况下,创业者信心普遍不足。
2、破解政策落地难的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在破解政策落地难方面监测评价得分74.63分,排倒数第2位。其中,“您对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政策的了解情况”的细项得分71.40分,在15个问题得分排第14位,监测评价得分靠后,显示企业对政策知晓情况差;对当地民营经济政策兑现情况的细项评价得分77.87分,排第6位,比一季度提高2位,显示政策兑现情况有好转,但情况仍然一般。
3、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所加重。二季度全省在破解民营经济融资难方面监测评价得分76.30分,比一季度少3.12分,排第5位,排位下降3位。从15个细项得分排位看,融资难易程度、融资成本高低情况两项得分分别为75.44分和77.05分,分别排在第11和8位,得分比一季度分别少3.97分和2.38分,排位分别下降5位和3位。在多个市州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企业家们也普遍反映:一是商业银行出于自身风险的考量,并未因上述政策措施而降低抵押担保等难以逾越的贷款门槛;二是贷款期限不匹配,长期款短期贷,手续烦周转难;三是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受不公平待遇。人行贵阳中支两个季度总结显示,今年2月末全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2%,5月末同比增长为19.9%,增幅回落了5.3个百分点。
4、用工难用工贵问题依然突出。二季度全省在破解用工难方面监测评价得分处于中偏上水平,比一季度小幅增加。其中“您觉得当地政府在开展就业培训、组织招聘服务等公共就业服务方面工作”的细项得分82.24分,在15个细项中排第4位。反映出二季度以来各级各部门加大人力财力投入,继续实施“雁归兴黔”工程、“人才集聚”工程、“百千万人才”工程、黔归人才计划,推行“人才+项目”引进方式和“人才服务绿卡”制度,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招聘活动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专项活动,加强培训引导,用工服务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企业对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基本认可。但“招收所需人员方面难易情况”的细项评价得分仅75.89分,在15个细项中排第10位,排位居中偏下水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中部分企业家反映一是成熟人员少、不好招,二是新培养成本高,培养出来留不住;问卷调查的自述项中,反映用工难的相关内容占比也较高;问卷调查的多选项中反映招收技术研发人员、技术工人、管理人员难的分别占48.03%、42.52%、33.07%;以上情况反映出,用工难依然较为突出,特别是在专业人才方面更加明显。
5、破解审批难工作还需要持续加强。二季度全省在破解审批难方面监测评价得分79.23分,排第3位,排位居中。各单位总结显示,二季度,省级政府部门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加强省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完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中介服务事项全面清理等工作,且相关文件已按程序呈报省政府;各地政府也在简化行政审批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从破解审批难工作监测数据的两个细项结果看,“您觉得当地政府在简化行政审批方面工作情况”细项得分为77.24分、在15个细则项中得分别排第7位,与一季度相同;“您觉得当地政府部门办事效率”细项得分为74.62分,在15个细项中得分排第13位,监测评价得分较低。以上情况显示,各级政府在简化行政审批,提高办事效率,破解审批难方面的工作还需持续推进。
三、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专家组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提高创业扶持的针对性
针对当前创业者普遍存在的意识不强、技能不足、资金不足、信息不畅、意志不坚等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培训、辅导、示范及行政服务的力度,以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为引领,积极引导符合地方资源禀赋的产业发展,对前景好、效益高、带动作用强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引导和政策资金扶持,示范和引领地方创业企业的蓬勃发展。
(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率
针对省政府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各类媒体对该政策的持续宣传报道;充分发挥省工商联及各类商会协会等社团组织的协同作用,以提高企业知情度,加强对基层政府及部门的辅导、指导,使得基层具体政策执行者知晓、会用、善用省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开展政策知晓度测评,及时收集各类反馈信息。
(三)创新思路,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鉴于银行业已经出现多年未见的不良贷款及不良率的“双升”现象,预示着银行渠道融资会更加艰难,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融资门槛则在不断降低,股票发行注册制即将推出,“新三板”也将迎来大规模的扩容。建议持续引导企业开展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进一步帮助企业适应融资方式的重大转变;持续推动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众筹金融、产业基金等新金融的发展,创新融资新模式;持续开展全省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服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资金运行的良性环境。
(四)多管齐下,着力缓解用工难
结合我省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特点,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我省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大对现有人才队伍的培养、培训、选拔、使用、补贴力度,扩大“星光工程”、“银河工程”受惠面,培训急需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推动构建大专院校与企业结合互动的机制。
(五)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加快公布各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中介服务事项等;加强社会监督和行政效能问责,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建议近期集中开展全省企业完善用地手续工作,切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六)持续帮助本地企业拓展市场
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建议鼓励商会组织开展内部的互帮互助活动,加大相互采购的频率;加大对各类电商企业的支持,鼓励互联互通;将各类会展平台的推销功能常态化;制定政府采购中优先选用本省产品的具体措施。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贵州中鼎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