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011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8-04

  2015年我省全面进入贵州高铁时代,贵广高铁、沪昆高铁贵阳至新晃段的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我省全面接入全国高铁网络系统。高铁开通首月,黄果树景区接待游客51991人,同比增长154%,其中持高铁票游客占42.3%。荔波景区接待游客40011人,同比增长393%,高铁游客占29.5%。贵广高铁强有力的“磁场”拉动今年春节前后贵州旅游,全省旅游景点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0%。

  截至2015年6月底,沪昆高铁贵州西段、渝黔高铁、成贵高铁贵州境工程进度分别为86%、49.5%、34%,预计2016年、2017年、2019年将陆续建成开通,我省旅游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契机。在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致公党省委提交了《关于加快构建我省高铁旅游体系的建议》的提案,建议:

全方位提升高铁沿线城市的旅游品质

□本报记者 杜 薇

  随着贵广高铁的开通,不仅缩短与“两广”的距离,成为西南便捷的出海通道,安全快捷、绿色环保的高铁也让贵州旅游迅速升温,2015年,贵州省共接待省外游客1.66亿人次,旅游收入1850.51亿元。截至今年7月11日,中国高铁动车组累计发送旅客突破50亿人次,旅客发送量年均增长30%以上。

  高铁助推旅游升温公共服务短缺问题凸显

  “地接导游现在都忙得没有时间休息。”海外旅行社一位负责人表示,今年贵州冬春季旅游市场堪比旺季,赤水、西江苗寨等旅游线路房源一度紧张。来自贵阳市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清明”假期,贵阳市就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7.04万人次,同比增长30.8%;旅游总收入8.83亿元,同比增长38.6%。

  西江千户苗寨、青岩古镇、南江大峡谷、肇兴景区在今年春节小长假和清明小长假期间也迎来了大批的游客,游客增幅较往年呈现出两位数的增长,其中西江千户苗寨游客较往年增长近50%。

  据致公党省委调研,当前在我省高铁旅游中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一是高铁开通以后,沿线城市积极抢抓机遇,推出自身种种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但普遍都遇到了公共服务短缺的尴尬,如地接配套系统不完善、信息服务差、集散能力弱、游客购票难等,限于财力,这些公共服务短缺问题还不能立即解决。二是旅游信息系统尚存高铁语音、视频系统没有实现与高铁站信息、旅游景区及酒店等旅游企业信息的对接,无法实现票务、游客流量等关键信息提示和信息共享,缺乏高铁公司与旅游的整合营销;高铁站、城市道路、商业街区、景区、酒店等旅游企业的道路交通导视没有形成体系,无法满足旅客需求。三是特征客源产品不足,如缺少针对“周末情结”设计和推出家庭游、周末游特色产品;专项旅游产品不足,缺少参与性、体验性旅游产品。四是旅游管理压力进一步加大。高铁开通后,沿线站均为游客集散地之一,黑车黑导、欺客宰客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情况可能频繁出现,给旅游管理带来压力。

  整合资源制定规划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基于高铁对城市旅游的深刻影响,我省旅游业发展从旅游业态、游客数量、客源结构、出行模式等都会相应发生显著变化。致公党省委建议:

  一是制定全省高铁旅游发展规划,整合资源、提高协调能力,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围绕全省旅游发展定位和“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研判高铁时代旅游的新情况、新动态,明确目标市场定位、旅游产品定位和开发,实现高铁旅游发展规划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加快构建旅游快速交通体系。完善城市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打通各沿线城市最短交通连线,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汽车租赁等服务,规范道路标识标牌,逐步形成“高铁+公交”、“高铁+租车自驾”等各种交通方式无缝链接、换乘便捷的道路交通网路。

  二是推动“高铁休闲圈”的形成。从全省层面研究区域合作机制,建立旅游战略联盟,促使高铁沿线城市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最大程度发挥高铁带动下的无障碍旅游。确立差异化错位发展原则,加强区域旅游产品开发,深度挖掘高铁沿线城市本土文化内涵,高标准规划、建设特色项目,引导项目形成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开发,形成上下游衔接、产业延伸有序的旅游产业发展集群。探索旅游景区客源互换、宣传促销资源互享的机制,策划一批跨区域旅游线路和产品。打破地域限制,根据不同景区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整合旅游景点,联合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线路,进行旅游的策划和营销,实现共赢发展。

  三是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全方位提升高铁沿线城市的旅游品质。要加快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加快实施一批大的接待服务类旅游项目,大力发展旅游购物、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行业,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加强旅游软环境建设,把提供安全、及时、便捷的公共服务作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以旅行社、酒店、交通运输、餐饮公司为主体,以保险、银行等企业为辅助、向市场提供旅游产品。

  四是完善综合旅游执法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实施公安、工商、城管、旅游等多个部门对高铁车站常态化的综合检查执法,对黑车、黑导及拉客、欺客和宰客等损害旅游形象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加强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管理,健全优胜劣汰机制的旅游企业退出机制。深入开展旅游诚信创建活动,完善行业自律规则和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建立旅游人才吸引机制,解决旅游管理、创意、策划、市场开发等方面的人才短缺问题,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旅游企业积极引入高层次旅游人才;建立旅游投诉快速处置机制,第一时间受理和解决游客的投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