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000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7-15

  创新是与掌管创新的人的聪明才智紧密联系的。没有孕育创新人才的社会环境,就不会有创新人才的产生;没有创新人才,就做不出创新环境下的事件及产品

石建立的“门”路

□李艳芳

  从1992年,中国第一家专业从事自动门制造的企业起步,历经20多年发展与壮大,如今的凯必盛已是亚洲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自动门制造商,自动门产品行销全世界70多个国家。

  然而,正是这样一家行业领军企业——凯必盛自动门,其掌门人石建立在谈及凯必盛的发展时却语出惊人,率先说道:“我错了。”

  从约到见,近半年时间才有了此次的访谈。

  走进凯必盛自动门北京总部园区,整齐划一的厂房和安静的环境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在办公楼前的草坪上,还停了一架货真价实的飞机,石建立骄傲而自豪地说:“这架飞机还可以飞800小时。”

  买这架飞机可不是为了摆设,而是源于他的军旅情结。

  1966年至1967年,石建立参加北京市“少年之家”航模比赛获得亚军,随后被特招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掌管雷达无线电导航设备。当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石建立依然是高学历、高能力人才,成为部队的重点培育对象。恢复高考第一年,他就被选送到军校。

  此后6年的军旅生涯,在石建立心里种下了浓浓军旅情、浩浩家国情。

  诞生之路:做中国自动门第一品牌

  转业之后,石建立被分配到北京市旅游局,具体工作是在新北京饭店维护当时全国最先进的电气设备。这一干就是8年。

  上世纪90年代初,中美第一个最大的合资企业——长城饭店开始筹建。作为业务骨干,石建立被北京市旅游局抽调去那家饭店上班。

  在那里,石建立接触并系统学习了西方的企业经营理念、管理经验,还熟练掌握了英语、日语等语言工具。11年间,他快速成长,成为长城饭店总工程师。

  当初经历过的那些培训,使其受益至今。“直到现在,我还用来培训自己的员工。”石建立说。

  后来,全国兴起“下海”热潮。细心的石建立发现:自动门类产品,中国还没有。“不管是人民大会堂、还是港澳中心,在涉及门的系统时,只能用进口设备来满足甲方的要求。”

  要不要自己做自动门?要不要“下海”?石建立经常向自己发问。

  1992年,深思熟虑后的石建立决定下海,把自动门作为主营业务来做。很快,他就带领团队拿下当时国内最大自动门经销商的优异业绩。随着自动门市场的逐渐培育与开发,中国自动门行业在石建立团队的推动下生根发芽。然而,他并没有停下脚步。

  “一定要打造中国自己的自动门品牌。”石建立心中燃起这样的信念,也照亮至今。于是,“凯必盛”这个中国自动门第一品牌就此诞生。

  发展之路:坚持纵向精耕实现扩张

  石建立回忆凯必盛的发展之路:刚开始,在朝阳区东坝河租了一个小院子;后来,租了一个更大的院子;再后来,把两个院子合在一起。包括凯必盛搬到西三旗北京砖瓦机械厂,都是租的。

  随着凯必盛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石建立迫切地想自己建厂。他觉得昌平上风上水,就计划在那里买地建厂。那时,北京昌平电机厂正面临工资发不出来的困境,昌平区政府也看好凯必盛这个新兴企业的发展,于是借机撮合凯必盛收购这家濒临倒闭的国有资产。

  自从收购厂房,凯必盛就背上了上千万元的银行债务,以及数百名国企在职及退休员工的生计。

  “压力一下子就来了,作为一个企业家的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也更加强烈了。”石建立不无感慨地回忆说。而凯必盛的历史,并没有所谓的“原罪”,因为是“完全靠自己一点一点把市场做起来的”。

  经商前十年,石建立坦言“不费力”,因为自动门类产品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国外又找了当时做得最好的合作伙伴,凯必盛得以快速成长、发展起来。

  走过那段相对简单而顺利的发展道路,到2000年,石建立又考虑企业继续成长的道路在哪里?“当时的雄心是把自动门做大,成为全球自动门生产基地。”于是,石建立选择在东北、华东区域相继办厂,铺开扩张之路。

  在快速扩张的道路上,凯必盛选择了纵向发展,并在全国自动门行业一路领跑。

  石建立一直有欲望、有雄心想做事情,把自动门生意做好做强。早年,他有很多机会轻松横向发展,涉足做房地产等行业,但石建立都没有踏入。因为他一直是以兴趣为导向,“不做房地产,是因为不喜欢”。

  而为了领跑,石建立也一直在研究美国企业。从2000年起,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美国,最长一次一住就是4个月。每天就是一个大学一个大学去听人家的MBA班,探讨企业的发展道路。比如他特别关注苹果和乔布斯,因为觉得自己的企业与苹果有很多相似之处:公司结构、发展问题、类别框架等。

  市场之路:企业不唯大,但唯长久

  “我不是不想把企业做大,而是在做大的同时变得更加顺应市场创新需求。”在企业稳居行业领跑者地位时,石建立开始思考:如何把企业做长久。

  “立足于创新,力求把自动门做到极致,企业才能长久。”石建立说。

  因为想创新,石建立带领着凯必盛做了很多很多尝试,也投入了大量资金。

  但是,在技术创新与市场关系上,他一次一次经历创新失败、创新失败……

  以凯必盛建门道馆为例,石建立说:应不应该建得那么好?应不应该把展厅建到别的地方去?公司上下都有很多非议,这些非议从做企业的角度而言,既要认真听、也要懂得甩。

  乔布斯当初如果听大家的话,“好好的苹果公司做什么手机呢?”今天苹果的公司规模,恐怕只有百分之二三那么大。

  “搞创新,100件中成功一件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在石建立看来,创新是与掌管创新的人的聪明才智紧密联系的。没有孕育创新人才的社会环境,就不会有创新人才的产生;没有创新人才,就做不出创新环境下的事件及产品。

  虽然有坎坷,但凯必盛一直坚持贯彻大胆创新、精益求精的创新匠人精神。历经20多年的沉淀、积累,如今的凯必盛发展成了亚洲地区生产规模及销售量最大、产品种类最齐全、技术装备水平最高、研发实力最强的自动门制造商,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自动门单体生产工厂。公司不仅拥有自动门、旋转门、平滑门、平推门等全线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铁屏蔽门研发商、制造商。

  除此之外,凯必盛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门道馆”。这家坐落于凯必盛北京总部内的自动门展示场馆,是当今世界级自动门厂商展示场馆中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自动门专业展馆。

  展望之路:打造企业发展新增长点

  一路走来,石建立还是想着领跑市场,仍在分析自动门的未来发展:讨论向门内延伸,挑战门的应用方式,达到门扇之间的互动,把自动门做到家用。

  如今,凯必盛也在不断尝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就一个家用平滑门概念,石建立组织科研团队研究了近10年。一个看起来简单的触发开关,却蕴藏着很多精细化的技术手段,能做出很多不同反应。比如壮年人通行、老人小孩通行、猫狗等宠物自己通行,在一开一关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应对策略,包含着精细的逻辑思维、程序控制。总而言之,凯必盛自动门是随着客户要求、消费水平的提升,而不断提升研究水平,质量做得更扎实。

  “在中国,凯必盛是为数不多可以出口不怕源代码检查的企业。”石建立颇为自豪地说。

  但是,这个扎实与企业发展做大之间有很大的矛盾。在这个矛盾处理上,石建立却坦言:“选错了。”

  他说,实际上乔布斯也意识到选错了。乔布斯当初做苹果电脑时,是为二维平面设计服务,苹果软硬件都是自己的,技术非常好,但全球有多少人适用这种二维平面设计呢?所以,乔布斯后来要做手机。可在当时,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等,几乎让手机市场无缝可钻。

  对于凯必盛在自动门领域取得的成绩,石建立并不满足;对于凯必盛未来发展的道路,他希望在自动门行业领域继续深挖,引领凯必盛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

  在凯必盛未来的发展设想上,石建立主要谈及了两个方面:自动门的智能化产业升级、移动酒店。

  他认为,目前智能门技术有两种发展方向,即高端智慧化、大众普及化。这个类似于智能手机市场,高端智慧是智能门区别于普通自动门的主要特征;而移动酒店也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纯创新衍生产品,很多国家都在做,瓶颈多但商机无限。

  石建立期待能在这两方面有所作为,把自动门技术与未来市场需求、生活形态转变结合起来,形成企业新的发展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