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缉毒警家庭传递出的正能量效应
□王宗伦 沈进笃 本报记者 黄福九
他们夫妻相互关心、相互鼓励、相互信赖,营造起一个“最美家庭”,不断传递出“和谐吉祥”的正能量。而且,这个家庭小圈子的正能量,还辐射到家庭以外与之相关的各自单位、居住小区及亲戚圈、朋友圈、人际圈,从而构建起一个又一个不断延展的幸福和谐大圈子,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令人羡慕、称赞。
——采访手记
家庭力植正能量根基
“贾哥”叫贾昌勇,桐梓县公安局禁毒大队一名53岁的老民警。“贾嫂”叫李正芹,桐梓县烟草公司一名52岁的助理农技师。
“贾哥”正安人,“贾嫂”习水人,两人相隔数百公里,怎么组建成了一个家庭?
原来,“贾哥”1981年在遵义农校读书,“贾嫂”1982年也就读该校。两个志趣相投的年轻人相恋了。
1984年,“贾哥”毕业分配到正安县农业局工作,1987年调入该县公安局,1988年与毕业分配在习水县烟草公司的“贾嫂”喜结连理,1989年调到习水县公安局。1996年,“贾嫂”调到桐梓县烟草转运站,1999年,“贾哥”调到桐梓,成为该县禁毒大队松坎毒品检查站的一名民警。
两人从结婚到现在,表面上看,基本上都在同一地方工作,然而,“贾哥”吃住在松坎毒品检查站,每次一去就是十天半月,遇到轮休才回家;“贾嫂”在乡镇烟叶站,骑着摩托车上山下乡,指导烟农科技种烟,也是十天半月不回家。两人的工作岗位都非常忙碌,家仿佛就是一个驿站。可是,他们一有空就经营自己的那个小窝,在他们的楼顶花园,桃李芬芳,蔬菜嫩绿,鸡蛋吃不完。“整个禁毒大队,只有贾昌勇的幸福、和谐指数最高。”禁毒大队所有人都这样认为。
家庭营造正能量氛围
“贾哥”所说的“圈子”,其实就是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一个家庭结交正能量的“圈子”,传递的也是正能量,回报的也是正能量。
“贾哥”在家排行老幺,哥哥姐姐都已经成家了,而“贾嫂”在家排行老大,七个兄弟姊妹需要当大姐的照顾。两人结婚后,家安在县城,“贾嫂”的兄弟姊妹从农村进城读书,甚至包括表弟表妹进城读书,都吃住在她家,住不下,就打地铺。“贾哥”不仅乐呵呵的,还经常变着法子把学校老师、班主任请到家里面吃饭喝茶,经常谈论读书求学的问题,既增进了家校联谊,又营造出良好的书香氛围。他们两人都不打牌,平常最喜欢的就是把一些文化人请来谈天侃地,文化气息自然浓厚,家庭成员自然受到熏陶感染。
在家庭“圈子”的影响下,“贾嫂”的几个兄弟姊妹、包括表弟表妹,全部考上理想的学校;儿子贾鸿搏更加出色,以优异成绩考取天津科技大学,毕业后考入西南地区一流的黔西南复烤厂,短短三四年时间,凭自己出色的业绩,从一名基层维修工成为该厂技术骨干。儿子受父母影响,交往圈子也非常具有正能量,只要回到桐梓,就要邀约他的清华大学、留学博士等同学到家中和父母交流。儿子的一名在美国留学的同学说,在贾叔叔家耍,是释放压力,是吸取正能量的好机会。他说,李阿姨讲述的“做任何事都不要怕麻烦”的励志故事,让他永远记在心头,哪怕身在美国,也仍然适用。
岗位建构正能量环境
“生活低标准,工作高标准,绝对没烦恼。”这是“贾哥”的人生格言。
当年供养兄弟姊妹读书时,他们工资不高,两人一直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可是,现在经济宽裕了,家庭负担减轻了,但他们仍然精打细算,勤俭节约,连家具都还是过去添置的那些旧东西。生活低标准,的确如此。
那么,工作高标准,他们又取得哪些实绩呢?先说“贾哥”,自从调到桐梓县公安局,一直扎根在条件苦、风险高的松坎毒品检查站缉毒第一线,16年来,和战友一起共查获毒品340余公斤,收缴毒资150余万元,收缴仿真手枪、制式手枪8支及子弹100余发,收缴管制刀具2000余把,假币160余万元,协助破获绑架、盗窃、抢劫等刑事案件40余件。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荣获全省、全市“缉毒能手”等称号,2010年至今,连续5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当年震惊国内的海南“黑老大”、警方通缉的命案要犯,携带德国无声手枪经过松坎毒品检查站时被查获,“贾哥”与凶犯搏斗时,鼻梁骨被踢断,但他忍住剧痛,机智勇敢地与凶犯搏斗,为战友击毙凶犯赢得了战机。“如果疏忽几秒,后果不堪设想。”虽然荣立个人二等功,但直至今天,他的家人仍然心有余悸。
“贾嫂”也是巾帼不让须眉,《遵义烟草》杂志曾专题报道过她的典型事迹,成为烟草系统学习的榜样,她先后荣获全省烟草系统科技进步奖2次,全市科技先进工作者、优秀站长2次,其他表彰奖励10余次,被评为桐梓县公安局“十佳警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儿子、儿媳,也是各自岗位的骨干人才。
邻里间播洒正能量因子
一个权威专家说过,一个家庭的正能量,仅仅让自己家庭过得幸福并不难,如果能够用自己的正能量帮助、推动邻里和谐乃至社会和谐的构建,那么,这个家庭的正能量就具有典型性、辐射性、示范性。
“贾哥”“贾嫂”的一言一行,其意义正在于此。
“贾哥”“贾嫂”平时为人仗义、助人为乐、俭朴低调等事迹,就不用一一叙述了,仅举“贾嫂”帮助烟草公司家属院管好住宅小区一事,就能管窥一个家庭的正能量辐射、影响具有多么的可贵。
烟草公司家属院的物业管理,单位不再负责后,整个小区一时失去管理,出现脏乱差等现象。“贾嫂”利用下班时间,召集小区住户开会,商讨如何管好小区的事情,有人嘲笑她管得宽,也有很多家庭因为这样困难、那样理由不配合。有的住户长年有人在家,觉得请不请保安、安不安全无所谓。小区住户有150多家,要把思想统一起来,客观上存在着相当的困难。针对这些住户,她就一次又一次上门作工作,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利,终于说服大家,使小区管理工作运转了起来,保安24小时值守,环境卫生干净了,地坪花草树木美化绿化起来了,小区路灯也亮了,住户们一个个满意地微笑了,对“李大姐”连声夸赞。
记者在深度探访中了解到,“贾嫂”为困难家庭代交物管费的那些默默无闻的好事,至今没人知道,更是令人佩服。
贾昌勇幸福的一家
贾昌勇向中央电视台记者介绍当年和海南“黑老大”搏斗的经历。很多人从警一生,都不会遇到这样惊险的“大难”,虽然他经历了很多,想起仍然后怕。正因为这样,他要带好“徒弟”,才能减少牺牲。
夜晚,贾昌勇在指导年轻民警查缉毒品。
图为贾昌勇所在的桐梓县毒品检查站查缉中的一幕,像这样的“战斗”,他已经经历过数千次了。
贾昌勇查获的部分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