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履职新领域 体察民意解民忧
——写在贵阳市全面推进政协委员进社区(乡镇)一周年之际
□本报记者 刘启靖
“贵阳市三十九中至祥和家园路段道路破损严重,严重影响周边五千余名学生和居民出行,建议对该路段进行修复。”南明区二戈寨社区委员联络组的多名市政协委员经过走访调研后,向社区服务中心、区群工委等单位和部门反映。
委员们的建议提出后,相关部门第一时间给予回应,并在今年5月1日前,通过实施“三年千院”社区公益事业项目,对破损路段进行施工改造并加强了管理。
这是去年6月以来,贵阳市全面推进政协委员进社区(乡镇)活动的一个缩影。活动开展后,2000余名省、市、区(市、县)政协委员走进社区(乡镇),与群众面对面,近距离听民声,大走访察民情,共努力解民忧,使政协履职为民、服务民生的路子越走越宽。
政协“搭台” 委员“唱戏”
过去,群众对政协委员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一年一度的“两会”上,闭会期间却很难听到委员的声音。也有委员反映,平时大多数时间履职没平台、工作没抓手,容易“悬空”不接地气,不能高效地“为民代言”。
一方面是群众“有话”想对委员说,却常常找不到人说;另一方面是委员想更好地履职尽责,但好像总是少了些平台和机制。这一个“痛点”曾经困扰过许多政协组织。
为了解决这个“痛点”,去年6月9日,中共贵阳市委转发了《市政协党组关于开展政协委员进社区(乡镇)活动的意见》,明确了活动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推动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开展,为委员与群众之间搭建沟通纽带和桥梁。
活动按照“属地为主、合理搭配”原则,将全市471名市政协委员有序分配到各社区(乡镇),每个社区(乡镇)由一定数量的市、区 (市、县)政协委员组成委员联络组。
委员联络组组长由社区(乡镇)党委书记或主任(乡、镇长)担任,副组长由一名政协委员担任,并配备专职联络员统筹协调活动开展。
同时,委员联络组积极邀请驻筑省政协委员参与。通过整合编组,全市168个社区(乡镇)共设立了161个政协委员联络组(部分社区、乡由于委员人数少等原因,合并组建委员联络组),活动覆盖率达100%。
截至目前,30名驻筑省政协委员、471名市政协委员和1524名区(市、县)政协委员参与此项活动。通过全市努力,这项活动实现了常态化的“六有”,即有组织、有场所、有设施、有经费、有活动、有制度,活动基础得到大力夯实。
政协委员进社区(乡镇)活动开展后,政协委员们普遍感到为群众服务之“痛”不再那么“痛”,履职“唱戏”有了更大“舞台”。
“三诊”结合 “神通”各显
在政协委员进社区(乡镇)中,如果把政协委员比作是民情“医生”,那么如何组织“医生”去“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市政协党组关于开展政协委员进社区(乡镇)活动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开展“三诊”工作法。
定期“坐诊”。要求每个委员联络组,每月安排1天作为委员接待日,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倾听居民心声和诉求。
主动“出诊”。除政协委员接待日外,明确每个委员联络组每年应不少于2次,组织政协委员深入社区(乡镇)和辖区单位,开展调查研究、视察活动、群众座谈等活动。
适时“会诊”。针对“坐诊”“出诊”所发现的群众普遍关心和难以解决的问题,相应政协组织加强分类指导,开辟职能部门、专家会诊通道,积极转化为提案或民生实事加以解决。
结合“三诊”工作法,各区(市、县)政协和各社区(乡镇)政协委员联络组创新实践、各显“神通”,形成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经验。
在南明区,市府社区委员联络组设立社会治安监督员、城市管理监督员、安全生产监督员、社会民生监督员四类岗位,由委员根据自身实际进行认领,使查找民生问题更有方向性;二戈寨社区委员联络组根据每个委员的资源优势、自身特长和工作实际,为委员“量身定制”实事项目,使活动开展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新华社区委员联络组通过召开协商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入户走访约谈等方式,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努力促成“改造一片、靓丽一片、和乐一片”;中南社区、水口寺社区等委员联络组通过组织委员开展公益活动,帮扶困难家庭超300户。
在白云区,大山洞社区委员联络组发挥政协委员作用搭建岗位、图书、时间、诚信、爱心“五大银行”,用共享互帮方式化解民生难题;红云社区、都拉乡委员联络组开展了委员“亮身份”收集民情活动,通过“广场会”、“院坝会”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方便委员提建议和提案获得“第一手资料”;白沙关社区委员联络组设立“委员信箱”、制作“委员民情联系卡”等,为委员与群众之间搭建桥梁;铝兴社区委员联络组组织委员开展接访活动,畅通民意反映渠道。
在观山湖区,区政协将委员在联络组的履职情况以占总分50%的比重纳入委员履职评分细则,由所在社区(乡镇)进行考核,将评分结果作为委员表彰和届中调整、换届去留的重要依据。各社区(乡镇) 委员联络组通过组织委员开展走访、调研、视察等活动,推动了和谐社区、美丽乡村等建设。
在各区(市、县),类似这样运用“三诊”工作法,创新性开展活动的例子不胜枚举。
今年5月初,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庆黎在贵阳调研时,实地走访了南明区新华社区,高度肯定了贵阳市委员进社区(乡镇)的“三诊”工作法,认为工作很“接地气”,让群众感到政协就在周边,委员就在身边。
委员履职 群众受益
“政协委员来这里调查后,没想到政府三个月内就把这条200多米进出小区的道路硬化了。”住在白云区建设路31号一个老旧小区的杨阿姨说,以前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居民苦不堪言。她感激道:“多亏政协委员向上反映,协调到30多万元财政资金把路修好,我们老年人走这条路再也不用担心滑倒了。”
在南明区市府社区政协联络组召开的政协委员社情民意座谈会上,委员们纷纷发言,就在群众中了解到的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并向区、市两级政府反映解决。如,在理顺社区出具证明类别上,杨青委员建议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提案,建议推进依法办事进程,合理规范社区证明出具类别,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等。
……
走到群众身边,努力为群众服务,成为政协委员进社区(乡镇)的共识。而委员们将这种共识,又转化成行动,温暖了万千群众。
建言献策反映民意。一年来,在各个委员联络组的组织下,全市政协委员走进社区(乡镇),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开展各类视察、调研活动860余次,收集社情民意信息350余条,形成意见建议640余条,切实发挥了上情下达、渠道畅通的作用,推动了地方党委政府更加科学决策、为民办事。如杨晓勇委员建议对老旧房屋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曾涛委员建议整治正新街占道经营、还路于民,罗治国委员建议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等等,建议的话语中无不饱含着民声、代表着民意。
推动实事化解民忧。政协委员不走过场、不图形式。紧贴民生、注重实效,为不同社会群体服务,以履职为民的高尚情怀和于细微之处见真情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信任和支持。如,何惊涛委员推动了富水路省群众艺术馆排污管网堵塞问题的解决,张怀惠、赵文敏委员争取25万元助力开阳县禾丰乡田冲村建村卫生室,吴鹏飞委员协调资金在中华社区新增207个监控探头、推动平安社区建设等等,切实解决了一批最现实、最紧迫的民生问题。
“雪中送炭”温暖民心。政协委员充分发挥智力密集、社会资源广等优势,通过精准帮扶、社区公益、法律援助、送医义诊等,尽一切努力对弱势群体给予关怀。如,张昌志委员帮助农民工追回碧海社区某酒楼包工头拖欠的近10万元工资,倪文勇委员为百花湖乡坪山村困难群众捐款捐物近30万元,曹路委员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二戈寨社区免费为老年人进行义诊等等,默默无闻地为社会积极做贡献,把温暖送到了百姓心间。
通过政协委员进社区(乡镇)活动的开展,委员们普遍反映,履职的路子更宽广了,服务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强了。实现“一个目标、三个建成”的征程中,全市政协委员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