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1963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5-11

萱草上的母爱

□钟 芳

  “心痛心酸心事太微不足道,来来往往的你我遇到,相识不如相望淡淡一笑,忘忧草忘了就好……”静静地听着周华健深情的《忘忧草》,思绪又依稀飞回到了故乡的夏日。

  忘忧草,多么诗意而美丽的名字啊,它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学名叫萱草,在我们家乡又叫黄花菜,叶青青,花黄黄,看后让人长久地赏心悦目。

  儿时的初夏,乡村的田垄上、河塘边、篱笆旁,随处都有蓬蓬茂密的黄花菜在生长,那些鲜艳夺目的花儿成了乡村一道亮丽风景。花开时节,碧绿的叶丛中挺立着高高的枝干,上面缀满了大大小小的或浅黄或橙红的花骨朵儿,成簇成堆,色泽端庄雅典,一派娇媚。每天清晨,母亲总会挎着小竹篮带着我去菜园地头采摘,那些清丽可人的黄花菜,一簇簇的在乡野中随风摇曳,好像正等着我们去寻觅将它们带回家。于是,清早的餐桌上我们便能吃上清香扑鼻的黄花菜,夹一筷子入口,脆嫩清爽,鲜美无比。在母亲汗水闪烁的微笑中,我从此记下她的名字“黄花菜”。新鲜的黄花菜如果一时吃不了,那也没关系,母亲会把它们放到太阳下晒成干菜,在要吃之前放在水中泡一泡,然后拌入美味的什锦,或切碎入馅,包出可口的水饺,那可都是诱人的美食。

  长大上大学后,当我读到《诗经》:“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北堂幽暗,可以种萱。”朱熹注笺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才知道,北堂是指母亲所居的地方,而萱草又名谖草,谖即忘的意思,因此古人也叫忘忧草。《博物志》中又曰:“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古时候游子要远行前种下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苏轼亦咏叹“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芳心”即母亲的爱心,这是一种深情的赞美与歌颂。萱草就成了母亲的代称,萱草也就自然成了我国的母亲之花。

  后来我在绿色军营从军的那些年,每回收到母亲寄来的信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一边轻轻地吟诵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一边落泪,眼前马上会浮现和母亲一起采金针花的情景,感受母亲深深的牵挂与眷念,母亲的爱又岂能忘啊。

  萱草不仅是美味名花,还是良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萱草味甘而气微凉,能去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无有忧郁。”古时有妇女怀孕时在胸前插一枝萱草花可以生男孩的传说,因此,萱草又叫“宜男草”,早在晋朝,周处所撰的《风土志》曰,已婚妇女佩戴萱草花可以如愿产下男孩。更早的三国时期,曹植的《宜男花颂》则提及妇女“服食萱花求得男”的习俗。

  传说习俗固然美妙,独特的花名更是让我浮想联翩,让我深深眷恋。陶潜的“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白居易的“杜康能解闷,萱草能忘忧”;董必武的:“贻我含笑花,报以忘忧草。莫忧儿女事,常笑偕吾老”……它们皆表达了乐以忘忧的思想感情。萱草,平和乐观,四季蓬勃;开朗向上,优雅从容,其花语:放下他(她),放下忧愁。我心中的萱草花,她是童年的快乐;她是母爱的温馨;她是忘忧的感念;她是孤独时的慰藉。

  想来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芸芸众生,总在抱怨生活太累,他们为功名利禄、情爱离愁等世俗杂事而劳神忧虑。须不知,人生是转瞬即逝的,与其苦苦挣于世,不如醉眼看红尘繁华,放下忧愁,坦然处之。让我们在自己杂芜的心田里种上几株“忘忧草”,它们会以它们独有的美丽和睿智,让缕缕快乐的馨香抚慰着我们疲惫倦怠的心灵,禅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