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营经济:迎难而上创佳绩”系列报道之一
开篇的话/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亲切看望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发表了题为《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讲话,并特别强调“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健全完善金融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服务”。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答记者问时也指出,“金融首要任务还是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不发展,是金融最大的风险”。这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提振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贵州民营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在稳定增长、推动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全省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0%,已成为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增加税收的重要来源、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贵州的经济发展、同步小康,离不开民营经济的重要支撑。然而,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民营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为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金融业更好地服务民营经济发展。3月18日,贵州省工商联、省政府金融办联合召开全省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座谈会,贵州“一行三局”、10多家在黔金融机构负责人与省内民营企业家代表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如何帮助企业有效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等共商共议改革思路、共建共谋发展良策,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
本刊用四个专版对此次会议进行特别报道,记录会场上各方热烈、热情的声音,也呈现诉求、回应及鼓劲背后的种种努力,以为贵州民营经济向好向前发展提供一点助力。(详见B1-B4版)
贵州:发力金融服务 护航民企发展
□本报记者 董 瑶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民营经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大力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提高民营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全省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活力有效激发、实力不断壮大。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贵州规模以上民营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183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1.8%,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与沿海发达省区相比,贵州民营经济发展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不够大、主体结构不够优、企业实力不够强、发展环境不够好。如何有效破解主要矛盾,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是贵州经济面临的重大命题。
其中,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成为全省各级各部门重点突破的方向。
破题“民企七难”
面对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复杂、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的挑战,唯有因时制宜、主动应对,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
2015年4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以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民营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针对民营企业发展准入难、融资难、政策落地难、审批难、盈利难、用工难、创业难的“七难”困局,官方出台了详细工作方案,责成具体部门抓好落实,为民营企业实施专项服务、精准服务、贴身服务。
其中,为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贵州省政府金融办、省民营经济发展局负责建立全省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定期开展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投融资对接、洽谈活动;贵州省政府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银监会贵州监管局、保监会贵州监管局负责鼓励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展贷款审批、发放方式创新,发行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券,推动抵押质押担保创新。此外,贵州还积极引入了“宁波经验”,探索推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末,贵州省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421.4亿元,较去年初增加1050.9亿元,同比增长25.2%。其中,中型、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2733.7亿元、2246.0亿元、44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4%、28.0%和29.2%,分别高出大型企业贷款余额同期增幅2个百分点、8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开办以来,累计帮助495家企业获得贷款融资5.1亿元;全省创业担保贷款累计发放162.97亿元。
近一年来,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以“七难”为靶标、发扬“钉钉子”精神,群策群力为民营企业开展精准服务,不仅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有所缓解,也促进了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发展环境趋于优化、社会贡献更加突出。
突出“四大重点”
针对现实问题,作为全省民营经济主管部门的贵州省经信委提出,首先突出做大总量,不断提高民营经济比重。据统计,贵州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仅为东部发达地区的10%左右,占生产总值比重落后近20个百分点,差距仍然明显,但潜力同样巨大。“民营经济活则全省活、民营经济兴则全省兴”,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平等对待”。力争到2017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8250亿元,占比达55%以上;到2020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10000亿元,占比突破65%。
其次,突出调整结构,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政策支持推动资源汇集,鼓励民营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的主力,改变传统产业市场主体多、新兴产业市场主体少,服务企业多、工业企业少,个体商户多、规模企业少的现状,着力引导民营经济在“五张名片”、电子信息、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新型建筑建材、现代服务业等贵州重点产业领域有所作为。
再次,突出优化环境,不断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民营经济是环境经济,哪里环境好,哪里就能成为民间资本投资的热土。要打破“规模歧视”、“所有制歧视”,充分提供民营经济发展所需的阳光、雨露、土壤和养分。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注重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落实“简、优、限”及国家、省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继续执行的坚决落到实处、需要调整的加快出台新政策,并完善配套实施办法。
此外,突出增强实力,不断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这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努力打造政、企、银“铁三角”,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每季度组织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开展融资交流、项目对接、现场服务等活动,尽可能满足民营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为民营经济发展输血、充电。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多元化为目标,引导民营企业实施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走产权多元化和资本社会化的路子,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把活力、创造力转变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点燃“三点希望”
3月18日,在贵州省工商联、省政府金融办联合召开的全省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汉宇针对民营企业融资发展提出了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贵州金融界把更多的目光投到省内中小企业上来。李汉宇说,由于历史等客观原因,贵州的民营企业发展比较滞后,大型企业不多、水平参差不齐、管理较为薄弱,对银行而言开展业务成本高、风险也较大。但也要看到,这几年贵州民营企业的发展势头很好,前景是光明的。如果这些企业在困难之时能得到金融机构雪中送炭的支持,成长起来后就会成为银行的忠实客户,所以金融机构一定要有信心、有行动。
二是希望商会进一步发挥作用,团结带领会员企业抱团发展、做大做强。“我省民营企业较小、较弱,所以一定要发挥好商会的服务和自律作用,通过引导会员企业抱团发展,把众多中小企业集聚到商会中来,大家团结一心、体量大了,力量也就大了。”李汉宇表示,把各个企业的融资需求集中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运营、信用等进行指导和管理,既能服务会员企业,也可帮助金融机构降低成本和风险,还能增强商会的凝聚力和活力,是“一举三得”的好事。
三是希望民营企业加强自身信用建设。“为什么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责任不全在金融机构,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急需提高。你想融资、贷款,要说服别人把钱给你,就必须拿得出相应的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报告,这就需要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规范企业的行动,金融机构才敢放心地把钱拿出来。”李汉宇说。
他表示,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春风吹拂下,贵州民营企业会迎来一个更美、更温暖的春天;我们也期待,有全省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的通力合作,大家共同努力、携手发展,贵州民营经济将迎来一个硕果累累的金秋。”
3月18日,贵州省工商联、省政府金融办联合召开全省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座谈会。
(本报记者 董 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