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创新不负青春 创业路上各展风采
——贵州青年电商创业力量采访小记
□本报记者 李 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下的贵州大地创业热潮高涨,各类创业行动风起云涌,其中不乏可圈可点的尝试,值得记录。而创业这个听起来就颇负激情与勇气的人生选择,更是活跃着许许多多青年人的身影。不论成败,这些敢于尝试的行动都值得尊重。
创新模式走巧路
早上5点左右,载着新鲜粮油果蔬的小货车到达贵阳市区的一些小区,给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带来便利的“小赶一场”。这是贵州青年电商创业团队的“美食云”的线下实体小市集,在线订购,上门送货,粮油果蔬、茶盐酱醋、节日特卖品等便捷的送到市民手中。
贵阳市城市魔方小区的市民们,每天早上下楼就能买到一天所需的果蔬等基本生活用品,不再苦于附近没有超市造成的购物不便,而且买到的各种商品都有溯源可追,质量可保证。这些产品源于“美食云”团队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走访田间地头签约的基地,“东西卖得挺好,虽然利润薄,但积沙成丘。”团队创始人之一曾亮说,目前已在贵阳市东山社区在内的地点开放10辆美食流动式小货车,已签约20个社区。
“贵州许多食品企业规模小、产品走不出去,我们主要做‘资源转化’,帮助企业做设计、策划、营销等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赢利。”之前业内工作经验极丰富的曾亮与几个志同道合、各有专长的小伙伴,顺应时势选择了电商作为创业方向,力争将“美食云”打造成为贵州特色美食电商的领军平台,并希冀帮助贵州美食跨出大山、走向全国、推向世界。
放眼全国电商行业,已有业内大山屹立在前,“面对众多知名电商,必须创新。”曾亮表示, “美食云”属于分众型电商,在全国首创造了新型的电商运营:T2C模式,(Transformation To Customer),即同类或相关企业得到资源共享,使企业通过整合与平台实现相互转化成为专业的综合群,再面向消费者的一种全新模式,从而使“资源转化+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美食云”的创新是实现独立M—POS验证,即为一些店主、摊主、农户专门设计的一种验证模式,无需电脑、无需输入、只需通过手机对手机扫码即可验证,使“美食云”的卖方更加便捷、更快地加入到美食云平台中。
其消费者以来黔旅游的游客为主,前期推广采用“一万+”的推广模式,高校一万名学生作为美食向导,以点打开面的方式,投入小,效果看得见,避免同质竞争。现在“美食云”建立2个月,其微信公众号“美食云”设立游戏闯关送礼品的形式,提升粉丝粘度,一个多月的时间其已聚集粉丝一万多。
“美食云”的第一炮将在清明节打响,其将与本地食品企业合作,共同推出“清团”,宣传文明祭祀新风。对于自身的创业模式,曾亮团队信心满满。
蓝海市场抓商机
“我们以本地消费者为主,从小年夜到腊月二十九,日均差不多5万多元的销售额,过年期间网上一天300多单,生鲜类产品需求还是很大的。”刚过完年,电商“宜生活”公司创始人杨婧懿告诉记者,她们在过年期间有不错的收获。
据了解,“宜生活”主要经营法国群岛三文鱼、阿根廷红虾、智力帝王蟹等进口生鲜食品,致力于提供优质食品、冷链宅配,实现基地直送、分享营养美味。
90后的杨婧懿2013年毕业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回到贵阳后她发现贵州的消费状况:“在贵阳的商场,花国外一线品牌的钱却只能买到国内三线品牌的衣服。贵阳人喜欢吃,吃一顿海鲜价格不菲,而在省外吃海鲜至少比贵阳便宜2至3倍的价格。”杨婧懿说,就是因为这样大的反差让她决心将自己在上海享受到的便捷、高质量的生活带回家乡。
杨婧懿认为:“天时、地利、人和为创业三要素,‘跨境电商,农村电商’为天时,‘本地相关政策扶持’为地利,‘团队’为人和。”在结识了一帮一致想在贵阳做生鲜电商的小伙伴后,她投入100万元共同创建“宜生活”电商平台。现在,“宜生活”的产品已从最开始的几十种生鲜品种增加到了200多种,包括牛排、面点、进口零食等。在贵阳市云关冷链建立了冷链仓储、同城宅配,已经与部分社区和大型便利店合作,形成宜生活O2O联盟,通过线下布点辐射配送区域。“我们省去了各种中间环节,在贵阳的上市价格平均比本地便宜一半还多;我们同时还配送海鲜半成品,方便城市人。”下一步将会把更多的美味搬上贵阳人的餐桌。
家乡味道解乡愁
“有一个天津的买家,看道菜介绍,对镇远的风光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买了道菜,还提出组团到镇远旅游。一个北京客户买了大蒜辣椒夹馒头吃,蘸水饺吃,对这个产品赞不绝口,恰好他是做进出口贸易的,提出将大蒜辣椒推向日本市场的想法,目前我们正在商讨中。还有一个远在在祖国边疆的贵州老乡买家,在店里买到黄粑、红酸汤内心无比激动,说感谢电商,让他吃上了家乡的美味。”对于苗阿妈土货店创始人李诗林来讲,这些都让她感觉欣喜。
2014年,李诗林从上海财经大学毕业以后前往英国学习。到了国外她常听到一句话,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老干妈。然而,在英国的中国超市,除了老干妈以外,看不到家乡很有名气的红酸汤,蒜辣椒。她思量,贵州有那么多的美食,为什么就不能像老干妈一样走向全世界呢?思想照进现实。回国后她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经过努力于2015年注册成立了苗妈土货商易公司,并在那家网和淘宝网开业了两家销售平台。
为了让最具特色的土特产品进驻网店,团队小伙伴们一起下企业、访市场,走遍黔东南一半以上的县市。在寻找产品的过程中,她们遇到了很多困难,部分厂家对电商的不了解,对苗阿妈这个新建立的电商的不信任;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听到许多风凉话,也遭到过白眼。但是年青不怕失败,她们没有气馁,耐心地普及电商知识,在不懈地努力下,《舌尖上的中国》宣传的雷山鱼酱酸、国内第一款粮食饮料甜酒,镇远的大蒜辣椒、豆豉、道菜,凯里的红酸汤、施秉的社饭、从江的烤辣椒、三穗的黄粑等22款能代表黔东南美食的产品进驻网店。
刚开店时,没有访问量没有销售,小伙伴们一度情绪低落、消沉,但是她们互相鼓励,坚持不断地寻找优质产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店铺,慢慢的,访问量增加了,产品有了销量。
为了让大家都认识接受“黔货”,她们将产品与当地的饮食文化、风景名胜、乡土人情相结合,让产品有故事、有亲情、有乡愁,于是就有了上述美好的人生际会。
在记者采访当天,截至下午三点,苗阿妈土货店当天总共发货近3000元。李诗林和伙伴们对电商发展了充满信心,她们的努力方向是整合卖家资源互通有无,做到南仓北货和北仓南货,让生活在全国各地的异乡人,在他乡也能品尝到家乡的味道,以解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