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黔东北打造成为文化旅游精品长廊
——访省政协委员韩碧维
□本报记者 何 博
黔东北一带,地处武陵山与乌蒙山结合部,行政区划横跨遵义、铜仁两市,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众多民族聚居于此。韩碧维委员告诉记者,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多方面因素,这里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贫困和偏远一直成为这里的标签,但该地历史上长期受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和黔中文化的交互影响,这一带的每一个县(区)都拥有十分深厚的文化积淀,勘称绚烂多彩的文化大观园,不仅在素有“文化千岛”之誉的贵州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其资源之丰厚、地域之宽广,就在全国也不多见。
韩碧维委员向记者介绍,去年七月上旬在正安县召开了“黔东北文化旅游精品长廊”首次联动协作会议,来自省、市和16个县区的相关领导、旅游局负责人等就黔东北旅游发展相关事宜进行会商交流。通过了有关联动协作规则,并正式启动了“黔东北文化旅游精品长廊”的联动打造工作,计划力争在“十三五”期末完成规划目标,实现与“大三峡”旅游环线的无缝对接,使这一区域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正安县政协首先发起了打造“黔东北文化旅游精品长廊”这一倡议。”韩碧维委员表示,随后联合了道真、务川两县政协,与此同时又向黔东北区域的另外13个县(区)发出了该倡议,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响应。“他们一致认为这一构想是站在省级层面谋划区域性的发展问题,定位准确,机制科学,完全符合这一区域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实际,是改变‘老少边穷’现状,实现同步小康的有力抓手。”韩碧维委员如是对记者说。
根据记者的了解,“黔东北文化旅游精品长廊”系“大三峡”旅游环线上的一段。“大三峡”旅游环线以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葛洲坝水利工程为起点,经长江三峡至重庆市,然后沿东南方向至南川的金佛山,再横穿黔东北,连结铜仁市梵净山、湖南省凤凰、吉首、张家界,最后回到起点宜昌市。
韩碧维委员向记者描绘了“黔东北文化旅游精品长廊”的整体架构:以重庆市南川区的金佛山、武隆区的仙女山、铜仁市的梵净山和湖南省的凤凰县为重要节点,北接黄金水道长江三峡,南连山水甲天下的广西桂林,东临南北大通道京广线,西承西部桥头堡重庆、成都的宏大构架,着力打造三大旅游核心集散地(播州海龙囤、“武陵正源”梵净山、务正道尹珍、仡佬文化),建设发展四大特色旅游片区(中部康体健身文化休闲旅游、西部土司文化生态旅游、东南部休闲度假旅游、北部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形成七条旅游文化长廊(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自然生态旅游精品南长廊、自然生态旅游精品北长廊、茶旅休闲度假精品长廊、休闲养生精品长廊、红色旅游精品长廊),形成“三核四区七廊”的空间布局。
韩碧维委员在采访时说:“作为驻本区域的省政协委员,理应全力支持、积极参与这一事关区域发展大局的重大举措,强力推动联动打造工作。”为此,韩碧维委员建议:
一是对联动打造“黔东北文化旅游精品长廊”这一战略举措,建议省政协组织专题调研,全力帮助争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进而使这一战略构想上升到省级层面得以顺利实施。
二是建议省市两级旅游部门在全面考察,认真考证的基础上,分别将“黔东北文化旅游精品长廊”纳入省市两级的《“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当中,以利于统筹实施。
三是建议省政协明确一位领导牵总负责联动打造工作,便于协调解决跨两市、三级之间的关系问题,确保联动打造工作顺利推进,按时实现规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