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1906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1-22

抗战胜利时的抗日根据地

□李玉林

  1945年8月上旬,日本乞降,中共中央立即通过新华社,把这一消息传达到其所辖的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各地政府和驻军连夜组织宣传队,或派出骑兵、通讯兵,把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根据地的每一个角落。根据地的各大小城镇、村庄,反响强烈,立刻成为欢乐的海洋。

  延安:游行集会

  8月15日这一天,在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延安,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上午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出后,全市轰动,万人欢腾,街上张灯结彩,国旗飘扬,各处黑板上都用大字报道消息。

  晚上,东南北各区到处举行火炬游行,全市灯火辉煌,欢呼声从各处传出;霎时,鼓乐喧天,无数火炬照亮山岭河畔。机关与群众的乐队、秧歌队,纷纷出发游行。人们高举火炬,簇拥着斯大林、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从四面八方涌向市中心。当实验工厂、联政宣传队、大众剧院、延大、完小等十余支秧歌队在新市街口汇合时,市民高呼:“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声震山谷。

  一个卖瓜果的小贩欢喜得跳起来,把筐子里的桃梨,一枚一枚地向空中抛,高呼:“不要钱的胜利果,请大家自由吃呀!”群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庆祝的人群如潮水一样涌来,秧歌越来越大,完全卷成一片人海了。

  美军观察组闻讯后也乘汽车随秧歌队致庆。诗人艾青称八一五这一天为“人民的狂欢节”。他以此为题写诗说:“日本无条件投降了的消息像闪电划过黑夜的天空,人们从各个角落涌出,向街上奔走,向广场奔走。‘日本投降了!’没有话比这更动人更美丽!”“人们的心都像火把一样燃烧……地壳在群众的脚步下震动了!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

  9月5日下午,延安各界群众两万余人集会于南门外广场,热烈庆祝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暨抗战的最后胜利。会场上,不时传来一阵阵有节奏的、高昂的口号声;乐队奏起了同盟国进行曲。两点整,庆祝大会开始。朱德总司令首先发表演说。他指出:“几十年来受日本侵略,今天得到解放,这个胜利的获得,是依靠全中国人民的努力、军队的英勇作战和同盟国的帮助。现在要做的,就是首先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这就首先要全国民主,只有民主,才能使全国各界人士很好的团结。”他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坚持和平、民主、团结,建设新中国”。当朱德借扩音器把他的每一句话送到静坐在广场上的群众中时,所引起的反应,几乎是很难遏止得住,他的演说不断被掌声和口号声打断。

  随后,林伯渠、吴玉章、黄齐生、刘少白等也先后发表了讲话。林伯渠主席的白发因激动而上下飘动,他的声音是那么响亮:“我们中国和日本50年的血海深仇,”他费力地止住了台下的口号声,说道:“今天已清算了,我们已得到了胜利。”

  当晚,延安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晚会。

  晋察冀:高呼口号

  8月10日深夜,晋察冀边区政府和《晋察冀日报》报社接到日本要求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星夜组织宣传队奔赴附近机关农村,宣传这划时代的事件。

  成千成万的听众,都报以“中国共产党万岁”、“八路军新四军万岁”、“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解除敌人武装,消灭日本侵略者”的口号。

  先得消息的群众,都奔走相告。村中的乡亲们说:“毛主席发下了消灭日本侵略者,配合苏联红军及盟军作战的命令来了。咱盼了七八年,出头的日子到了!”

  是夜,中共晋察冀分局、军区司令部等机关,均彻夜工作,听取情况变化与党中央和延安总部的指令,报社连夜赶印号外与传单,以便次日清早飞送各地。

  晋绥:兴奋讨论

  8月11日拂晓,听到日本要求无条件投降消息,晋绥各地完全沸腾起来了。送号外的骑兵和通讯员,把大小村庄都呼醒了,有些人,刚揉开眼睛,就跑出被窝欢叫起来。到处是兴奋的人群,到处是欢笑和议论。在军队驻地,人们围着报告消息的人,围着广播收音机,兴奋地讨论着新的工作。军队首脑机关正按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紧张地作军事上的具体策划和布置。

  1945年8月14日,晋绥边区的《抗战日报》详细报道了晋绥人民欢腾鼓舞、热烈庆祝抗战胜利的动人场面。

  报道称:中国人民经过8年多抗战的艰苦牺牲,所要达到的日本无条件投降,终于来到了。11日晨3时传来这个消息后,人们立即沉浸在狂欢中。本报电话室的铃声彻夜不绝。向各机关传送这个消息,全体人员均通宵未眠。由于一夜来急电频传,报纸排版连续更改3次之多。驻村军民都从辛劳后的酣梦中惊醒,编辑部驻院的一个青年民兵,马上从炕上爬起,披着上衣就跳出村里传话。村里小学教员连夜沿街挨户扣门,把毛主席的声明和朱总司令的命令告诉大家,随即男女老幼群集街头,在朦胧的夜色里拉手相告。晨鸡竞鸣中,全村充满狂呼欢笑的声音。一个抗属老太太,巍巍颤颤地进入人丛,连声惊喜地说:“熬了七、八年,可熬出来了,可熬出来了。”她号召大家,把粮食交给部队吃,好扩大八路军。在坪地上连夜浇棉花的变工组员们,于天色微明中听到这个消息,当即放下吊杆,拍掌欢呼:“毛主席领导真高明,抗战得到了大胜利。”

  晋冀鲁豫:商店降价

  8月11日,日本要求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冀鲁豫边区后,全区腾欢,军民以百倍振奋的精神动员起来,迎接新形势下的重大任务。此间《冀鲁豫日报》报社于10日夜接连发出两批号外,并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自12日起暂改为对开日刊,并为加强对收复区的宣传,发行份数由1.2万份增至4万份。第一批号外5000份,随首批出征部队送向敌占区。

  日寇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出,晋冀鲁豫全区各界欢欣若狂。8月11日早上,消息传到河北涉县索堡,轰动了全镇。这天正逢集,有的连买卖都不愿做了,顿时街上遍挂国旗,结彩志庆。商店门前,都用巨幅的红绿彩色广告写着:“庆祝日寇无条件投降,本号大减价。”

  各机关更是紧张兴奋,《冀鲁豫日报》报社的电话铃声,不绝于耳,各方均打听这一消息。抗大六分校一接到消息,立时轰动全校,忙煞了宣教科油印股的同志,他们马上赶印捷报编印歌曲,有的同志飞跑各处报告消息。听到这消息的人,有的跳起舞来,有的目瞪口呆,称为“八年来未曾有过的兴奋”,六队学员马上赶编活报,准备演出。通讯员自动跑到厨房打浆糊,到大街上贴捷报。宣教干事和收发拿着捷报到村边大路上去散发。其他如太行干校及偏城高小,在接获消息后,立时组织宣传队,出动宣传。

  1945年9月8日延安的《解放日报》报道了太行各地庆祝胜利的活动。消息说:本区各地,近日纷纷集会,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老乡们从心里提出动人的口号:“享福不能忘了本”、“拥护共产党,爱护八路军”和“优待抗属”。

  鲁南:最后一战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标志着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当全国人民欢庆抗战胜利的时候,此年的12月11日,新四军四师九旅27团(旅长为第四师长张爱萍兼任,政委为副师长韦国清兼任,团长是赵海峰、政委是王静敏)却在鲁南枣庄县小窑镇与日军打了最后一仗。

  12月11日晚,27团开始发动进攻。战至13日半夜,新四军爆破组勇士炸开敌人圩墙,突击队冲了进去,向纵深杀去。敌军亡魂丧胆,纷纷逃窜,日军进了小圩据点,顽、伪军皆躲进煤窑井中去了。日军这时也不再抵抗了,新四军把日军据点包围起来,叫九旅的日本反战同盟的日本军人对其喊话促降,日军被迫派人向我接洽投降事宜。

  14日天亮以后,日军士兵都站在据点院子里呆望着天空,等待着投降。受降仪式在小圩子东门前举行,团政委王静敏端坐在石堆坡的一堆平石上,机关干部拥立左右,警卫部队持枪肃立。只见日军中队长走出小圩子据点,走到王政委面前立正,向王政委敬礼报告,放下指挥刀,交出人员武器等清单,然后低头垂手站立,听候王政委训斥。政委讲一句,翻译就翻译一句。这个昔日不可一世的皇军中队长,则不断点头认罪。

  受降仪式结束后,日军中队长立即回去,授意他的下级军官集合队伍于圩子东门里。那军官喊的口令新四军听不懂,他每喊一声,他的下级便有一个动作。首先是架枪,然后队伍后退三步,放下刺刀,再后退三步放下子弹盒、钢盔。我接收人员按照清单一一清点无误后,才令他们返回住屋,整理个人物品。日军吃早饭的饭桌上散乱地摆着碗具,碗里多少盛着一些大米饭,有的盛大半碗,没有菜,都是用酱油精和在米饭里的。他们枪上的国花都锉掉了。这个日军中队交出了5门迫击炮。

  攻克小窑,我俘虏日伪顽军900余人,内有日本鬼子191人。缴获九二式重机枪、65轻机枪、步枪、迫击炮等大量武器弹药。小窑镇附近被我25团包围的顽、伪军何志斌部千余人,也在14日被迫向我接洽起义。这是新四军27团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也是最辉煌的一次胜利。

 

延安各界欢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