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1906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1-22

金融扶贫做到家 能人带动效果好

□韦毓璋

  在全省掀起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大会精神的热潮中,笔者在黔南自治州都匀市、平塘县和三都水族自治县调研,发现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和农商银行发放信贷资金扶持能人大户发展生产经营,带动农户和贫困人群增收脱贫的效果特别明显,成为实施金融扶贫的一条好路子。以下列举的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种植业能人:贾卫星

  2010年,浙江省安吉县贾卫星,到三都水族自治县注册三都名贵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九阡镇九阡村和水梅村的荒坡连片种植白茶,建设18500亩的白茶基地。贾卫星说,在基地建设缺乏资金的当口上,三都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给他发放了林权抵押贷款1000万元,保障了基地建设,去年就实现规模投产。现在,基地滚动投资累计已达7500万元,“九阡白茶基地”已成为外地认知三都自治县的一个地理标识。

  村党支部书记潘福善介绍,贾总与他们有个约定,基地用工要优先使用本地贫困户的劳动力,不仅带动了一批贫困农户增收,还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市场销路好,带动农户发展茶园300多亩,仅贾总的基地,每年春季采茶高峰期,采茶工多达2700多人。贾卫星介绍,以今年春茶采摘期为例,公司给当地劳动力付采茶工资320多万元,付炒茶工资60多万元,付运输工资10多万元,共计达390多万元。平时在基地做茶园管理的劳动力也有近百人,月工资收入3000元左右,许多贫困户的劳动力在白茶基地的带动下,经济收入已经打了翻了身。低保户潘再超高兴地说:“自从在贾总的基地打工,手头有了票子,现在修了新房子,买了彩电、电冰箱、摩托车,慢慢过上了好日子,甩掉了吃低保帽子。”水梅村水族同胞还高兴地唱道:“农信贷款来帮助,水梅荒山变金山;贾总带动困贫户,经济收入翻几番。”

  养殖业能人:陆正鑫

  2015年10月22日,《贵州政协报》发表《大学生返乡创业扶贫记》的通讯,报道陆正鑫的创业故事以后,许多主流媒体相继转载,使他成为当地有名的“扶贫大哥”。陆正鑫感激地说:“全靠平塘农商银行的扶持,我才有今天的发展。”

  陆正鑫的家在平塘县摆茹镇新优村甲路寨,前几年返乡创业,注册平塘县正鑫生态养殖场。他向9户人家流转林地60亩发展林下养鸡,连续获得平塘农商银行几笔小额贷款共40多万元。他在省城贵阳设了批发中转站,每年除销售8万多羽成品鸡外,还孵化出售大批量鸡苗,形成了“养殖场+农户+批发中转站”的产业链,年销售收入达400多万元。他为平塘、都匀、罗甸、独山等县(市)100多个农户供应鸡苗和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走上了增收脱贫致富的路子。

  去年初,陆正鑫为贫困户蒙光均担保贷款10万元,帮助他发展林下养鸡,到年底出栏成品鸡已纯收2万多元。蒙光均充满信心地说:“有陆老板的帮扶,往后我的日子会越过越好。”陆正鑫指导本村刘仁立家发展林下养鸡,平均每月出售成品鸡上千羽,年收入10万元,陆正鑫成了省农信社南片区党建扶贫工作经验交流会介绍的典型和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网宣传的“帮扶典范”。

  加工业能人:彭光周

  都匀市归兰水族乡大学生彭光周,返乡创办都匀市圳源环保材料有限公司,从事塑料食品袋生产。有媒体报道《也扶自家也扶人——贵州都匀市归兰水族乡大学生彭光周创业小记》之后,都匀农商银行加强了与他的联系,了解他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使他很受鼓舞,将原来13条生产线增加到19条,月产量200吨,工人由19名增加到30人。他们都来自边远贫困的民族乡村,月平均工资3000元左右,做技术骨干的月收入超过8000元。彭光周说:“我创业也扶自己脱贫,也扶贫困人家增收。”

  彭光周介绍,他家住的那个村就是贫困村,是都匀农商银行的党建扶贫联系点。前几年,他从省外返乡创业时,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掏完了,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他找到都匀农商银行驻村党建扶贫工作队员、归兰分理处负责人谢仁森要求贷款,分理处为他打开了微型企业贷款“绿色通道”。按照贷款优先、服务优良、利率优惠的“三优”政策,给他办理了第一笔信用贷款30万元,为他申请15万元的政府财政贴息。后来,又通过综合抵押授信,为他量身订做“成长通”信贷产品,使他累计获得农信社200万元贷款扶持,为企业增添了发展动力。现在,他的公司是“省级重合同信用单位”,产品在黔南、黔东南两个自治州市场畅销。贵州省水家学会会长胡品荣在走访彭光周时赞扬:“农信社贷款扶持能人大户,带动贫困人群增收脱贫,是金融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