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统战之功 立统战之业
——黔西县构建大统战格局助推县域经济发展记事
□喻懋富
近年来,黔西县统一战线工作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为核心,以“同心”思想为引领,发挥智力密集和联系广泛的优势,主打“合作、凝心、光彩”牌,构建大统战格局实现“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中建统战之功、立统战之业”。
唱响“合作”音符
黔西县统战工作主打“合作”牌,采取搭建参与平台、畅通建言渠道和完善协商民主等方式,从参与上、谋划上和决策上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搭建参与平台。精心组织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实施“同心”工程,建立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社会服务的实践基地6个;邀请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对政府实施的重点工程和项目的论证、督查等工作达3次;积极向县委推荐把党外优秀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上锻炼、交流,培养、选拔、任用党外干部69人;大力推行党外人士聘请制度,拓宽党外代表人士参与资政和监督的领域,聘请特约检察员 5名,县政府法律顾问2名,名誉村主任362名。
畅通建言渠道。邀请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政协委员、党外人大代表等统一战线成员参与全县经济工作座谈会、征求意见会3次;组织党外干部、政协委员、党外知识分子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重大民生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难点问题调查研究3次;采取“请进来”专家授课和“走出去”培训等方式,培训党外人士20人次,培养参政议政意识,提升建言献策能力。
完善协商民主。完成民建黔西支部改设民建黔西工委工作,筹备组建民盟和民进两个基层民主党派组织,夯实基层民主力量;制定《黔西县深入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发展的实施意见》,拓宽全县协商民主的深度和广度;建立乡镇(街道)基层协商民主委员会,健全“民主恳谈会”、“民情沟通会”等制度,创新基层民主协商和监督的形式;推进党政领导与党外代表人士谈心交友,设立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调查研究专门机构,确保民主协商和监督的长久性。
做活“凝心”文章
黔西县充分发挥统战智力密集和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发掘人脉资源,做强“凝心器”、构建“人才网”、念好“紧箍咒”,从凝心聚力上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做强“凝心器”。明确党委开展统战工作的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认真践行好“三个带头”,以上率下,实现合力最大化; 按照“四型”商会要求,推进行业商会、异地商会和异域商会建设,增强商会队伍的生机和活力,目前已有16个商会;加强与民建中央汇报对接12次、与东部十省市民建组织联络联系8次,实现黔西与民主党派同心同向同发展。
构建“人才网”。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为黔西的改革发展倾情倾智,在素朴古胜村持续实施国家星火项目已9年,先后开展生态修复、山区循环农业等课题试验,完成了《喀斯特岩溶山区循环农业经济应用技术推广》和《毕节试验区岩溶山区循环经济示范》等课题报告;按照“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统战工作”的要求,着力做好重点工作对象和一般群众的统战工作,构建县乡村三级统战网络工作格局,目前县乡村党外代表人士信息库1467人。
编制“亲情网”。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交友制度,加强与党外代表人士的联系,促进联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健全完善与民主党派组织不间断互派干部挂职机制,2004年以来,民建中央不间断派出13名干部到黔西县挂职,其中6名处级干部;探索启动党外知识分子、黔西籍在外知名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生、海外侨胞和归国华侨等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将统战工作触角纵横向延伸。
拓宽“光彩”渠道
黔西县充分利用民建中央帮扶之机,建立东部十省市民建会员企业与黔西民营企业长期稳定联络协作关系,深入推进“光彩”行动,采取加强“光彩”招商、搭建“光彩”平台、强化“光彩”服务等方式,从财力上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加强“光彩”招商。通过民建中央牵线搭桥,采取项目推荐会、以商招商等方式引进民建会员企业落户黔西,目前,实现招商引资达70多亿元,同心商贸城正加速县南部新区发展;聚焦生态产业发展,成功举办“2015毕节试验区生态产业发展峰会”,签约项目12个,签约资金18.34亿元;强化县工商联职能,“团结、帮助、教育、引导”本县企业会员瞄准县域特色经济发展市场,转变发展方式,加大技改扩建投资力度。
搭建“光彩”平台。纵深开展“百企黔西行”和“百企帮百村”活动,投入126万元实施大海子村、化屋基等4个“同心”新村,建立同心返乡农民工创业园15个;设立民建中央·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共捐资290多万元,援建希望小学15所,多渠道培训农村医务人员、教师和农技人员共8000多人次,赠送价值240万元的“思源”救护车29台;加强与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中华思源扶贫工程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香港狮子会、贵州大地公益基金等慈善机构的联系,引进光彩资金348万元修建人饮工程、拉通扶贫路、开展扶贫救灾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强化“光彩”服务。建立健全县委统战部长联系招商引资工作和统战干部联系招商项目建设制度,搞好跟踪服务。开展“致富思源、回馈社会”,“富而思进、创业带富”先进非公企业和个人评选活动,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认真组织银企洽谈会和加大“两民”企业申报力度,加强银企合作,扩大贴息范围,为非公企业解决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