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万科是一头狮子领着一群狼,即便最大的那头狮子出去游山玩水,留守的狼群依旧可以开疆拓土的话,在一名知情人士看来,“宝能就像一头狮子领着一群羊。”宝能系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姚振华,要进入哪个行业、退出哪个行业,都由姚振华拍板。
姚振华:领着群羊的狮子
□安吴
原本这里风平浪静:深业物流大厦高20层,姚振华以及宝能系部分核心高管的办公室位于19楼。现在也似乎风平浪静:自2015年下半年宝能系发起了对万科股权的争夺战后,王石高调回击,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事态演变虽出人意料,但处于风暴中心的宝能系领头人姚振华却始终按时上下班。
那么,姚振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舞动各式金融工具,将万科控股权“玩弄于股掌之中”?他用怎样的人格魅力,来引领事业扩张?
个人决定就是公司的未来
宝能系员工把姚振华称为“大老板”,将其弟姚建辉称为“小老板”。大、小老板之间,有着鲜明的个性差异,其角色分工也如中国大多数兄弟一样。“简单说,大老板是艰苦奋斗型,小老板是随和享受型,大老板对自己、对公司的要求比较高,该发火的时候发火,小老板为人就更加随和。”宝能系员工说,姚振华对于工作的重视,“除了出差或外出办事应酬等,他几乎都在办公室,早上8点半到办公室,和其他员工一样上下班打卡,有的时候甚至周六、周日都能看到他在办公室加班。”
按照广东的传统,每年春节回来,大、小老板都要派发红包。员工在开门红的会场外面排长队,“大老板”亲自把红包一一分发到员工手上;而“小老板”却不一样,多由秘书给派发。
正如中国大多数处于发展中的民营企业一样,老板就是主心骨、就是一切,对于宝能系来说,姚振华的决定就是公司的未来。
“大老板比较敬业,小老板没有架子。”宝能系员工评价。
如果说万科是一头狮子领着一群狼,即便最大的那头狮子出去游山玩水,留守的狼群依旧可以开疆拓土的话,在一名接近宝能系的知情人士看来,“宝能就像一头狮子领着一群羊。”能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姚振华,要进入哪个行业、退出哪个行业,都是由姚振华拍板决定。
当整个商业机体的发展与未来都押注在一个人身上时,必定要对这个人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有更高的视野、更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更加专业丰富的知识框架。
对政策的把握与解读非常到位,善于结合政策发掘行业商机,可以说,宝能在地产、物流、文旅、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之路都是姚振华不断研究的结果。姚振华此前曾担任广东省政协常委,2013年换届后不再担任政协委员。一名广东省政协工作人员对姚的敏锐嗅觉深有同感:“感觉他对于领导讲话比较认真研究,对政策把握得比较好,对商机很敏锐。”
独断前景果断“折腾”
当然,这种单单倚靠老板一个人做出判断的商业机体,也极容易强化对老板独断性格的依赖感,最后衍化出整个企业由这种独断性格主导的发展模式。
“此前,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前海人寿的临时股东大会,当时,几个股东都来了,但会场里基本是姚振华一个人在说,审议的议案,姚振华拍板同意了,其他股东也就跟着同意了。”宝能系员工说。
在宝能内部会议上,姚振华通常有两种风格:要么,他沉默听;要么,他包场说。“大老板口才很好,原本预定一个小时的演讲时间,他通常能说1个半到2个小时。”姚振华口若悬河,现场讲话极具感染力和煽动性。与一般的潮汕老板相比,姚振华的知识储备、工作能力和眼光都要强得多。
尽管王石不屑姚振华“入主东宫”,但对其口才还是印象颇深,“我见过姚老板一次,在冯仑的办公室谈了四个小时,从晚上10点到凌晨2点。”“他还是挺健谈的,有点收不住嘴。主要谈了他的发家史,也谈了对王石的一份欣赏。”
“大老板一旦看好哪个行业,说干就干,不行再调整。”宝能系前员工说,“折腾”是宝能系这些年的常态,在未来几年中,或许还会继续“折腾”。“只要他判定某个行业有前景,就会大力布局,并寄望在短时间内冲进行业前列,一旦发现决策失误,就会快速自我否定、转变策略,无论此前投入多少,当断则断。”
2013年,宝能宣布大力进军商业地产,要在5年时间内投资1200亿元,到2018年开发建设40座创新型购物中心,全部统一自持经营。这意味着,宝能平均每年要投入200亿元,需要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在姚振华的主导下,宝能商业地产决定效仿万达用物业销售养资产的模式,在全国各地斥巨资布局城市综合体。然而,201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环境骤变,全国库存积压严重,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销售形势不容乐观。姚振华意识到此前高速扩张的策略已不再适用,便迅速收缩、放缓,并放手让小老板来接管。例如宝能原本在2013年宣布要投资300亿元,在芜湖江北进行大规模建设,但到了2015年9月却退掉了其中三块地,损失了1.3亿元的履约金。
以时间和忠心考验高管
“万宝之争”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潮汕商帮的热议,事实上,每一个商帮的背后都会有一些显著的符号,而在潮汕商帮里,“自己人”或许就是符号之一。
对于潮汕人来说,“自己人”有着更深的含义,比如,潮汕人开的餐馆,会以“胶己人”命名,而“胶己人”正是“自己人”的音译。
“自己人”再不济也是自己人,而外人再好,也是外人,从外人晋级为“自己人”则要经历时间、忠心的历练。在宝能系内部,姚振华的管理框架内,同样有着“自己人”和外人的差异。比如在前海人寿,员工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阵营:一块是从宝能系其他板块转入前海人寿的人,他们跟了姚振华多年,掌握人、财、物等核心部门,可以说是“自己人”;一块是外聘的业务人员,他们的薪水可能很高,但同时承担着为公司带来高业绩的压力,是相对的外人,干不好就得走人。
当初,宝能商业地产决定效仿万达模式时,为了迅速学习标杆、寻找捷径,宝能甚至用高薪从万达大规模“挖角”,张春昊、亢小燕等万达前高管先后加盟宝能。
但张春昊、亢小燕两员万达前大将来宝能不到一年就离开了。知情人士认为,姚振华做事较为激进,对于新进入的行业一般都要求在短时间内实现爆发式增长,挤入行业前三,最差也要在行业前十,压力很大。“在前海人寿,其业务团队六成是中国平安过来的人,三成是其他保险公司的人,其中,IT团队基本都是平安的人。”这些人的到来,是要用业绩说话的。外界对于前海人寿的颇多争议之一就是三年换了三名总经理,内部高管变动如同“走马灯”,高管变动无外乎两条原因:一是业绩达不到要求;二是忍受不了内部文化。
当然,除了大、小老板之间的血缘关系外,但凡自己人,必是经历了时间和忠心的考验。比如,多名员工对本报透露,前海人寿的监事会主席陈琳是姚振华的老部下,姚振华对其极其信任;另外,前海人寿副总经理、银保渠道负责人姜燕由于业绩突出,受到姚振华的赏识。
在2012年到任前海人寿前,姜燕曾在合众人寿担任副总裁,分管银行保险业务和法律合规部。
在保险圈内,大家对于银保业务也是心知肚明:依靠银行渠道大量销售短期理财型产品,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带来保费的迅速飙涨,但却难出利润,通常是新成立的保险公司借此迅速占领市场。
银保渠道是前海人寿保费收入的主要贡献源,其披露的2014年年报:银保业务在保险业务收入中的比例高达98.17%。
凭借银保业务,前海人寿的保费收入犹如坐上过山车,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前11月,前海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151.70亿元,是2014年同期保费收入的5.10倍,是2014年全年的4.50倍。
适者生存的管理模式
除了“自己人”以外,低调也是潮汕商帮的另外一个符号,姚振华的低调与王石的高调形成鲜明的反差,以至于众媒体在选用姚振华的照片时,用来用去就是那么一张。
早在2014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中,姚振华便以45.3亿元的身家位列第359位。但财富似乎并不是姚振华的终极追求,在个人生活方面的一些细节,甚至能看出这位富豪过得相当节俭。
姚振华常拿自己的手表举例,说这块天梭表用了八九年了,一样可以用,何必要花十多万买名表。员工传说,姚振华的秘书为他买了一双价值7000元的皮鞋,姚振华拿到后非常生气,认为太浪费了,把秘书骂了一通,秘书把鞋退了回去,又买回一双价值2000元的皮鞋。
由于大老板出口成章,宝能系内部还曾经印发过两本专门收录姚振华在各种场合、会议中讲话纪要的小册子。这两本名为《姚振华董事长论管理》的小册子,其中的内容包括姚振华对公司战略、机遇优势、选人用人等多方面的观点集锦。这种语录性的手册带有某种程度的个人崇拜意义,或是地位的,或是精神的。
姚振华身上也有着诸如对风水的信奉。有一次,宝能旗下一块地举行奠基仪式,说是一定要选一个固定的时间点挖掘机才开始启动,而员工在搬动沙盘模型的时候,不小心把一个楼的模型晃倒了,姚振华当场发火,当时,台上站着高管,台下站着员工,气氛显得很尴尬,姚建辉在一旁劝着姚振华,打圆场。
在宝能系员工们的眼中,大老板此次举牌万科“令人振奋”,一名离职员工说:“在我的朋友圈里,每天都是前同事的各种转载刷屏,他们看上去都挺开心,尽管这事儿跟他们其实并没多大关系。”
无论是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狼,还是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企业已经形成了许多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甚至在现代的企业管理学教科书中也将成为经典案例。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这些模式野蛮生长,韧性十足,或是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或是农业社会草根商业意识的现代化变种,或是经济体制转型中的创造性适应,没有高下之分,适者生存。成王败寇,只有未来的时间能够告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