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化解“难”,努力巩固“稳”,不断推动“进”,持续呈现“好”,圆满完成经济发展目标任务,保持了稳定向好的势头。其中,金融领域出现了不少热词、关键词。
2015年贵州金融热词盘点
7月 贷款余额超万亿
据省统计局发布2015年上半年贵州金融信贷数据,截止2015年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7010.23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居全国第3位;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3979.92亿元,同比增长22.3%,增速居全国第3位。
与此同时,上半年保险和证券行业也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全省保险保费收入增长21.5%;全省证券市场证券交易繁荣活跃,证券交易额增长217.1%。
9月 融资千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5年前三季度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与去年同季度相比,贵州省2015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265亿元,比2015年前三季度高出565亿元人民币。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贵州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265亿元,其中与去年相比增量较为明显的是人民币贷款为2221亿、委托贷款为733亿。
12月 拥抱上海金融界
2015年12月15日,云上贵州·数据资源招商推介活动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举行,贵州省政府带领贵阳市、黔西南州、贵安新区以及三大运营商,在现场各自推介自己的大数据产业优势。
据了解,中国电信将贵州信息园定位为集团云计算的“南核”,并为之打造了国际等级最高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作为集团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阵地。而上海金融机构数量庞大,数据资源的增长量也非常大,而贵州现在已经有建成的金融中心,再加上自然条件适宜,可以大大降低储存成本。
扶贫攻坚
据了解,2015年,在贵州银监局的引导下,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三大支柱”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创新了一百多个针对“三农”和贫困地区的信贷产品,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工作,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针对性,取得较好成效。截至9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5746.09亿元,比年初增加897.94亿元,增长18.52%,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0.63个百分点,增量高于上年同期92.96亿元,涉农贷款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
下一步,贵州银监局将引导银行业金融坚持“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区别对待”的原则,持续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户的信贷支持力度,确保贫困地区2015年起年均新增贷款1000亿元以上,贫困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当年新增可用资金80%以上用于当地。力争贫困地区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贫困户贷款增速高于农户贷款平均增速,贫困地区新增贷款占全省贷款增量比重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科技”信贷
日前,省科技厅副厅长秦水介表示,省科技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管理改革创新,在贵阳、遵义、六盘水、铜仁等地设立创业投资、科技担保、科技小贷等15家机构,各机构资本总规模13.5亿元。积极出资参与“贵园信贷通”产业园区企业融资试点。通过股权债权投资、天使投资、担保、小额贷款等服务手段,各金融平台已累计为300余家企业提供融资100多亿元,放大省、市两级财政资金36倍。
同时,省科技厅与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国开行贵州分行等金融服务机构签订银政战略合作协议,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建成了“黔科通宝”、“四台一会”等融资平台。建立科技保险风险补偿机制,对关键研发设备保险、产品研发保险、科技产品责任保险等18个险种给予后补助支持。截止2015年11月,已对11家企业进行了科技保险保费补助,保费补助金额总计130多万元,实现保险服务保额68.34亿元,为贵州省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经营和发展风险进行了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