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正能量的释放
——“阳明学的当代价值与传承创新研讨会”扫描
□本报记者 田 野
12月23日,在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指导下,贵州省文史研究馆、浙江省文史研究馆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黔浙文化合作论坛主题活动——“阳明学的当代价值与传承创新”研讨会在贵阳举行。来自黔浙两省以及北京、山东、江苏、湖北、广东的阳明学研究专家四十余人与会。
“阳明学的当代价值与传承创新”研讨会是“黔浙文化合作论坛”第二次活动。“黔浙文化合作论坛”是2014年6月5日,由贵州、浙江两省文史馆和贵阳孔学堂共同主办,两省儒学研究机构协办的。这次研讨会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王阳明曾在贵州参学悟道,贵州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独特优势,希望继续深入探索、深入挖掘,创造出新的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而举办的。这是一次大型的省际文化交流活动,黔浙两省文化资源的相互交流、共享与促进,将有利于推进两省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据介绍,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出生于浙江,悟道于贵州。王阳明在明代正德初年贬谪来黔,在千难万苦中不堕志气,悟出了“知行合一”之旨,从此世间有了阳明学。他同时在贵州讲学,开创了贵州文化教育的新风气,为贵州培养了一批人才,形成了“黔中王门”,其后王门弟子蒋信、王杏、徐樾宦游贵州,也以兴学为要务,宣讲阳明学,推动了贵州文化教育的发展和阳明学的传播。可以说,贵州成就了王阳明,王阳明也报答了贵州。就因为王阳明及阳明学与贵州有这样深厚的渊源,所以王阳明及阳明学在贵州受到格外的尊重和重视,建立了多个阳明学研究情况机构,举办过多次阳明学研讨会、阳明文化节。“黔浙文化合作论坛”就是以阳明学研究为交集点,致力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并采取“两馆一堂两会”方式每两年轮流承办一次。为了让阳明学研究深入、持久,黔浙两省文史馆决定设立“阳明学研究中心”,并在这次活动的开幕式上揭牌成立。该中心是“黔浙文化合作论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门负责论坛有关王阳明及阳明学研究活动的组织策划。中心将聘请黔浙两省及其他省市的阳明学专家为研究员,并与省内外多家阳明学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将阳明学研究向前推进。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长顾久在研讨会上说,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血脉,血脉断了,国家民族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了向上、向前的动力和源泉。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都很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希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融入传统文化。我们的文化传统在过去几十年出现了巨大的断裂,现在急迫的是接续。有接续才有继承,有继承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阳明学风靡中国思想、哲学界很久,及于东邻南越,到了近现代,仍有先贤以之为思想武器,势必有其积极因素,或者说有正能量。阳明学宏大深邃,取去并非易事,所以需要深入持久的研究。阳明先生提出“心即理”,“人人皆可为孔孟”。只要我们对文化有一份敬畏心,有一份责任心,有一份奋发心,知行合一,就能够为国家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省委党校副校长汪建初在他的《唯能主义视阈下的阳明心学初解》一文中说,解读王阳明“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三大心学命题,将天理、良知、知行统摄于能量,认为“心即理”是对生命正能量的本体信仰,“致良知”是对生命正能量的体认过程,“知行合一”是生命正能量的释放过程,为大众理解心学乃至中华文明提供了一个充满现代气息又饱含传统韵味的新视角。
我省著名学者、省文史馆馆员梁茂林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中西方文化交流活动日渐扩大,世界各国学者研究王阳明学术思想的学术气氛日益浓厚,贵州“阳明学”逐渐被外界认知和接受。1994年,贵阳王阳明研究会成立,并举办了首届学术研讨会。1996年,“中国贵州王阳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1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出席,此后,贵州“阳明学”研究开始扩展为国际性的学术研究。1994年,中日韩三国民间阳明学研究学者举办讨论会。1996年,由省政协发起成立‘王阳明研究筹备委员会’,在贵州召开了一次国际性的王阳明讨论会,后出版一部论文集。当时欧美、日本、台湾、澳门都有学者来,规模达到近百人。阳明学研究,通过这些有影响的会议得到推动。阳明学高扬人的价值与地位,强调道德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形成了别开生面的人生哲学,对中国社会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阳明文化的研究不仅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还对贵州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有着不小的促进作用。
12月19日,修文县有关负责人对前来贵州考察的电影《婚礼大师》制作班底介绍修文风土人情、人文文化、旅游资源时说,我们这里有三张亮丽的名片,阳明文化、猕猴桃和桃源八寨......”制作方在参观考察阳明陈列馆、阳明洞,怀着深厚的兴趣了解阳明文化,踏访历史风物古迹,品味修文秀美风光和中国阳明文化园发展前景后,对阳明文化赞不绝口,赞叹阳明文化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意向到修文取景拍摄……
12月23日, 国内首台以王阳明为题材的大型原创历史话剧《王阳明》于在贵州师范大学大礼堂隆重上演。话剧《王阳明》以历史的宏阔视野,讲述王阳明在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历经百死千难,终于悟得“心即理”的传奇故事。《王阳明》话剧是在贵州师范大学党委的统筹安排下,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联合打造完成。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贵州省委倡导的挖掘阳明文化资源,知行合一,构筑“精神高地”,建设“人文贵州”的一次重要实践。《王阳明》话剧的创新实践提供了解读王阳明的一个全新维度,为今后全面弘扬王阳明思想的时代意义、创作更多阳明文化产品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研究阳明学,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阳明学”被赋予了更多的现代意义,逐渐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