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1842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9-24

四年不见中秋月

□朱克强

  在远离父母的那段日子里,我竟然连续四年的中秋之夜都未曾见过月亮。浩浩苍天,难道真要给远方的游子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吗?这种阴差阳错恰与我对故乡、对亲人思念的心情暗合,犹如汹涌的波涛猛烈地撞击在心灵深处。

  明月千里寄相思。而我人生中那四个中秋佳节的浩茫苍穹里,不是阴雨绵绵,便是月黑风高。总之,千呼万唤也见不到哪怕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一星半点月光亮色!因而便感受不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份情不自禁。聊以自慰的是,每次手里都有一块明月般浑圆的月饼。咬上一口,五味俱全。当吃完最后一片“月牙儿”时,内心充满的已是对团聚的无限遐思和万端感慨了。

  第一个无月的中秋节是在我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的云雾山中度过的。记得那日白天还是秋阳喜人乾坤朗朗的,可吃过晚饭便莫名其妙地飘起了凉飕飕的牛毛细雨,越来越浓的山雾和飘洒飞舞的秋雨一唱一和地将本应如期朗照的圆月无情地赶到了九霄云外。

  这让我平生首次品尝到了别离的滋味,领悟到了无月的空洞和思乡的惆怅……远隔万水千山的省城里,父母、姐妹们此刻定然是坐在窗前耀眼的月光下,削着香脆可口的黄梨、剥开鲜艳欲滴的石榴……嚼着甜美好吃的月饼……

  但人终归是要长大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无论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还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粱家去了”抑或“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了罢”……反正,无忧无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正向我做着最后的惜别。别了,沙堆上的城堡;别了,五颜六色的烟盒纸;别了,旋转的铁环;别了,乒乓作响的打鸡棒;别了,空中飞翔的模型飞机;别了,同桌的你……我深情地嘟囔着,回味着……

  第二个不见月亮的中秋节,是在我军旅生涯的第一年——从边境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侥幸生还的1979年。部队发给每人一个比饭碗还大的月饼,读着饱含亲情的家书、咬下圆月的一角,不知怎的,便想到了阵亡的战友,想到他们的家和自己家里此刻的情形,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于是我喉头哽咽,怅然无绪。举头仰望茫茫苍穹,那儿一片月黑风高……

  而第三个和第四个中秋之夜则都是在边境线上无边的秋雨中熬过的。同样有月饼,我们甚至还端着连里加餐的好菜与驻训地借宿的老乡一起举杯畅饮,这便有了一点家庭的氛围了。可苦等苦盼的那一轮明月就是不肯光照这边关的寂寞长空。

  ……四年呐!四度春风秋雨,我心中的明月!你为何这般不解人意令人失望呢?其间好友曾从故乡寄来一张给我介绍的女孩照片,“截获”后的战友们争相传阅,评价颇高。爱情的嫩芽从此一天天在心中壮大起来。我甚至想像过“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种种场面。

  但淅淅沥沥的秋雨无情地浇灭了我充满诗情画意的浪漫遐想。那么,父母现在工作忙吗?身体可好?全家都好吗?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这绵绵不绝的秋雨和无边无际的没有月亮的边关黑夜中朦胧起来……

  “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终于,在第四个仍然不见月亮中秋夜里,我这个在保卫祖国的战火硝烟中九死一生的老兵,举起一壶烈酒将自己烧得烂醉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