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1827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8-27

车,能不能愉快地开?

——贵阳“路怒症”调查

□张 斌 梅 炜 赵兴智

  突然加速减速、强行切入别人车道、故意按喇叭或乱闪灯、开车“骂人”成常态……都是典型的“路怒症”。

  根据省交管局权威数据显示,近年来,因赌气抢道发生的刮擦事故越来越多,并呈现上升趋势,“路怒症”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

  那么,我们生活中的“路怒症”普遍吗?又该如何避免“路怒”?为此,记者做了相关调查采访。

  典型案例 不该发生的交通事故

  这是一次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2015年5月9日,兴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接到报警,在市区遵义路一红绿灯前发生了打架。值班民警前往查看发现,现场一辆小轿车别在一辆面包车前面,双方驾驶员正在扯皮,两车后面已经发生了拥堵现象。

  民警随后调取了监控视频,原来,事发时,刘师傅刚等完红灯准备前行,林师傅开着面包车从左边硬生生地挤了过来。为避让,刘师傅的车被逼到了右转弯车道上。生气的刘师傅又迅速驱车追赶,强行将面包车撞停后,刘师傅还不解气,又下车就对面包车驾驶员林师傅动起手来。

  这是交警部门提供的“路怒症”典型案例,8月17日,当本报记者来到省交管局采访时,工作人员也向记者提起这起原本不该发生的交通事故。

  警方最后认定,虽然面包车林师傅临时变道通行不对,但是刘师傅也不应该强行撞车,更不应该直接动手打人。最后,刘师傅被派出所行政拘留7天,事故也要等待拘留结束才能处理。从打人到拘留所蹲守,林师傅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刮擦事故 2成源起赌气抢道

  “根据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指出,路怒族不文明驾驶行为,充分反映出驾驶员的不健康心态和汽车文明的缺失,且埋下安全隐患,已成为道路交通安全背后的隐形杀手。”省交管局秩序处王媛媛警官说,“路怒”易人为引发交通事故,根据交警部门权威数据显示,近年来,因赌气抢道发生的刮擦事故,占车祸事故的20%以上,且还有上升趋势。

  而本网最近一则涉及“路怒”的报道,则是在8月17日,桐梓县一名“路怒男”驾车与的哥师傅发生争执,随即持装修用刀将的哥划伤,致对方右手臂三角筋断裂。目前,行凶“路怒男”李某正在接受调查。

  问卷调查 “路怒”随处可见

  在接受本网问卷调查时,10位出租车司机(年龄20-52岁,驾龄最短的是2年,最长的达22年)均说遇到过路怒症司机。此外,只有1位认为自己没有路怒,其余的9位的哥坦诚,自己有过“路怒”或偶尔会“路怒”的。

  再来看看公交车司机的答案,受访的10位司机中,年龄40-53岁,驾龄最短的是20年,最长的达30年, 10人均说遇到过路怒症司机。

  这样的情况在私家车主那里同样不容乐观,受访的10位车主中,年龄21-35岁,驾龄最短的是2年,最长的达15年, 10人均说自己遇到过路怒症司机。而只有3位没有路怒,其余7位都有过“路怒” 。

  受访的10位市民中,年龄20-52岁,驾龄最短的是2年,最长的达20年, 10人均说遇到过路怒症司机。

  面对“路怒” 多数选择不计较

  遇到后怎么办?多数人都是不计较,置之不理,能避免则避免、小部分则是,看情况,如果对方过分的话就和对方吵架甚至是动手。受访的10位司机中只有2位驾龄在15年以上的司机说没有路怒,其余的司机都是有过“路怒”。

  当记者询问上述调查群体,如果坐在副驾上遇到“路怒”该怎么面对时,有多人表示,如果是熟人的话就劝说,不认识的话就不说话,而有的乘车人员会比司机更激动,有可能会先动手。

  相比之下,公交司机遭遇路怒时的表现要平和得多,他们表示因为车上有乘客,要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考虑,会礼让对方,让他们先走,当然如果对方过分的话也会回敬两句。如果对方有过激行为,会直接报警。

  堵车 插队 抢道 三种情形最惹人怒

  对于“路怒”原因,记者调查采访中收到的反馈信息主要包括:在很堵车的时候被别人插队、心情不好、赶时间、被超车,车辆乱窜、以上情况都最容易“路怒”的情况。

  相较而言,堵车插队抢道三种行为为大家最不能接受。受访的10位司机都一同讲到,堵车、插队、被抢道以及车辆违停乱放造成堵车的情况下最容易“路怒”。也因此和对方发生过冲突,比如擦挂之类的事故。受访的10位司机中,只有3人没有发生过擦挂事故,其余的司机都是有过擦挂事故。

  在调查中,出租车司机何先生今年47岁,有驾龄15年。他说遇到司机别车、乱抢道时,就觉得自己很生气,就会甩开盘子和对方挤,也和对方发生过冲突,在转弯时与对方发生刮擦事故,坐在副驾座上发现司机“路怒”,就帮忙一起吵。

  而私家车司机吴某,工程师,26岁,驾龄8年。他说最讨厌后车不停按喇叭的司机,曾因“路怒”和对方发生过冲突。他认为“路怒症”已是贵阳司机的普遍现象,想不到可以缓解的办法。

  谈到“路怒”危害时,市民普遍认为,一是造成交通堵塞,二是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影响驾驶人员与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调查中,不少市民也提议,希望驾驶员能遵守交规,调整好心态,互相谦让,营造一个良好的文明驾驶环境。同时,也希望交警部门严查乱停乱放车辆,对抢道、乱按喇叭的行为加强处罚。

  “路怒症”取证难

  针对我省该如何遏制打击“路怒症”,省交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路怒症易引发交通事故,易引发心理疾病、催生犯罪,对社会公共安全潜在危险巨大。在治理路怒症方面,交管部门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遏制和打击,加强源头管理,同时,各交警部门,要开展“路怒症”行为的专项集中整治,深入推进城市交通文明,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发挥文明模范的带动效应。

  将加强源头管理,开展“路怒症”行为的专项集中整治,深入推进城市交通文明。

  事实上,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如何对“路怒”进行认定取证就是一个问题。

  花溪分局刘强,从事交警工作已有31年,他告诉记者:“我好几次去出警处理交通事故,也知道当中的一些起因与路怒症有关,但事后并不是很好取证。”

  在刘强眼里,路怒症几乎与每位司机都有关,只是交警在赶去处理交通事故时,往往是对现场勘验、交通疏导、责任认定等为重,尽管有很多驾驶员,甚至当着出警交警还继续大吵大闹或大动干戈,但很少有交警会对当事双方问及“路怒症” 。

  刘警官说,加上之前未出台有相关对应的处罚条例,除了按照道路交通法进行责任认定等处理外,有关路怒症的情况,交警换成了批评教育、劝说压气等方式进行。他个人认为,要提高自身素质,学会平抑心态,能少开车的就少开车,遇堵车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因路怒症造成不良后果。

  “路怒”是种病

  路怒症如何产生?又该如何预防?国家心理咨询师宋敏表示,路怒症是一个普遍现象,几乎所有的驾驶员都会有这类现象,都会有些情绪化表现,在驾驶行为上,会体现出各种表现行为。比如,骂人、闯红灯、超车、卡停别人的车,甚至停车打架等。

  “有几种情况容易形成路怒症:比如遭遇挫折、遇上堵车、急赶时间等。相对而言,年轻人遇到路怒症发作时,很不冷静,表现强烈,特别是新手,因驾车时间不长,很容易对路况变化产生焦虑,这就很容易产生路怒症。而年长者,则表现得较为理智些。此外,从性别而言,男性比女性要突出些。还有,长途车司机,往往驾车时间长、休息少,更容易产生路怒症。”宋敏分析说。

  宋敏认为,车多路堵是路怒症形成的一大因素。路怒症对一个冲动型的人,很容易暴发出来,对焦虑形的人,只是情绪化的表现。比如:遇到前方堵车,很多人就会不停地按喇叭,这是一个群体性路怒症的表现。路怒症还有其他表现形式,比如,某些人自己开着一辆好车,被开一辆差车的人把自己超了,就觉得心里不爽,随即选择“超回来” 。还有的司机,甚至会从车窗里扔东西,砸车外“不顺眼”的人。这一类路怒症现象,相对会少一些。

  有路怒症的人需不需要去看医生呢?宋敏认为,如果是短暂的,表现并不明显,不需要看医生或吃药;如时间长了,比较明显,就应该去看医生。“作为心理咨询师,我认为区别时间长短的界限可用月为单位,如果只是连续一两个月,设法做好自我调节即可,不必要看医生,更不需用药,而长达3个月以上、半年以上或更长时间,就应该去寻诊,甚至考虑用药治疗。”

  宋敏说,路怒症是一个社会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公共安全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交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比如在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对这类现象早已高度重视,在学员考驾照时,还要对其进行心理测试,而在我国,这还是一块空白。

  相关链接

  数说“路怒症”

  20-30岁易“路怒”

  40名被调查者中,驾龄最短的仅1年,最长的达30年。20-30岁的年轻司机中,自认容易暴发“路怒症”的人占60%;31-40岁的司机中人占25%;41-50岁的司机中仅占10%;51-60岁的司机中占5%。

  10成人遇到过“路怒症”司机

  遇到过“路怒症”司机的,占问卷调查人数的100%;表示没有“路怒症”的人占22.5%;容易在堵车中产生“路怒”的人占35%,被其他车抢道、违停乱放、行人横穿马路、摩托车、电瓶车不守交规等产生“路怒”的人占65%。

  65%的人认为“路怒症”有危害

  因为“路怒”与人发生过言语冲突、车辆擦挂事故的人占35%;认为路怒症有危害的人占65%,觉得危害不大的人占25%,自称不太清楚路怒症有危害的人占10%。

  85%的人赞成查处“路怒症”

  认为通过改善交通环境、提高驾驶员素质、进行自我克制、有关部门查处治理路怒症的人占85%,认为没有办法治理的人占15%。

  小技巧

  路怒自我调节

  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给自己平抑心态,学会对他人让步。比如,你开着一辆轿车,前方窜出来一辆摩托车或电瓶车挡道,你瞬间不爽,正要设法“教训”如此不守交规者,你可以有必要这样想,他买不起轿车、也不懂交规,并非凌辱你,你可以让他一次、两次,用这样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心态。特别是行人,你可以想,他们没有车,我更应该学会让步。

  路怒症是一种愤怒的“迁徙”,它被“移到”了路上。在逃避不了时,你选择深呼吸、开窗吹风、放轻音乐,设法做到自己先行车文明,提高自我素养。时时这样想,就能克制自己,因为部分市民确实不清楚道路交通法。

  (据多彩贵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