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1816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8-07

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切实加强协商民主建设


□帅 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部署。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协商民主建设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一个国家采用什么样的民主形式,总是受该国在政治经济状况和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作为一种民主制度,协商民主在中国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实践。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去年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对加强协商民主建设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充分体现了党对我国协商民主建设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当前,协商作为民主实践中常用的形式,极大调动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提高了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技能,推动了地方治理的有效实施,增强了国家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形式单一、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民主协商的层次不够完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

  去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按照中央、省委的精神,近年来,贵阳市委高度重视协商民主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商量出办法、出共识、出感情、出团结,实现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良性互动。

  结合我省实际,就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协商民主建设建议如下:

  一是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制度建设是协商民主的前提和基础。从实践上说,核心是要增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在实现人民民主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在这些制度的决策程序中引入协商,确保重大决策之前的充分协商。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切实把民主协商纳入党委、政府的决策程序,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实现协商民主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确保协商民主建设沿着正确方向进行,真正取得实效。

  二是建设广泛多层的协商民主。要继续重点加强政党协商,不断丰富政党协商的内容和形式,制定一系列配套的、相对稳定的支持民主党派协商民主的实施细则和规定,大力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搭建和拓宽知情平台和渠道,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提供条件和保障。要继续重点加强政府协商,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把协商民主纳入目标管理,并作为班子考核内容。建立和完善协商成果的采纳和反馈机制。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平台的作用,提高政府决策的公开透明度。通过专家咨询会、社会听证会、民主恳谈会、民主评议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扩大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程度和范围。要继续重点加强政协协商,进一步规范协商的内容、程序、范围和层次,充分发挥政协协商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推进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探索建立政协基层组织建设,畅通基层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扩大基层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要积极开展人大协商,不断强化立法、监督、代表工作中的协商,建立健全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机制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健全向人大代表征求立法意见和向上、下级人大征询立法意见等机制。坚持和完善市民旁听制度,让人大工作置于市民监督之下。要积极开展人民团体协商,充分发挥共青团、青联界别职能作用,积极参政议政。全面落实妇女发展规划中女性参与决策管理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妇女参政议政比例。增加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中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比例,扩大在经济社会发展决策讨论中的参与面。要积极开展基层组织协商,不断修订完善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基础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建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公益资源供需对接平台,帮助基层组织实现协商成果转化。大力培育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事务,参与社区公共政策的制定,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管理。要进一步探索社会组织的协商民主,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信息沟通交流机制,保障社会组织的知情权。各级人大应将相关社会组织列入协商对象,就立法等进行广泛协商。各级政协应与相关社会组织开展对口协商,广泛听取利益诉求。鼓励各级政协设立社会组织界别,完善政协界别协商机制。搭建社会组织相互之间的协商平台。

  三是拓宽协商民主形式,积极开展网络协商。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人数的快速增长,网络政治参与日益兴盛。互联网因其具有便捷性、成本低和易操作等特点,从而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难度,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网络论坛、网络社区、电子政务平台、微博、政治博客、电子邮件等方式直接参与政治生活,特别是近年来网络问政的兴起,国家领导人的率先垂范,政府官员和网民的对话拓展了政府与公众之间互动的平台。网络政治参与提高了参与和协商的层次、丰富了协商的内容、推进了协商民主向制度化和常态化方向发展的进程。当前,推进网络协商民主建设,要完善网络立法,健全网络政治参与的程序和规定,实行注册参与制度,从技术上和制度上保护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利。建立健全定期回复网友建言机制、政府回应与反馈网民建议制度、“网络发言人”制度等。搭建政协委员议政平台,鼓励政协委员运用电子邮箱和微博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向民众征集意见和提案,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一个现实世界与虚拟空间良性互动的新平台。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贵阳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