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烟为主开新局 产业富民结硕果
——毕节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开展产业扶贫纪实
□本报记者 黄福九
7月20日至25日,记者参与由国家烟草专卖局和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共同组织的中央、地方12家新闻媒体“走进贵州烟区”采访活动。本次活动以“责任烟草,产业扶贫”为主题,深入了解贵州烟叶产业发展、产业扶贫助农增收、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及烟叶综合生产能力、烟草扶贫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烟草行业“工业反哺农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情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新闻联络处、中国烟叶公司办公室、中国烟草杂志社、东方烟草报,人民日报社贵州分社、新华通讯社贵州分社、贵州日报、当代贵州杂志社、贵州政协、多彩贵州网站、贵州烟草报等12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本次采访活动。
过去,在人们的印象中,毕节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现在,在各级党政组织坚强领导和烟草部门大力帮扶下,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老记们的脑海深处,留下了一个个难以磨灭的印记。
实践“三大课题” 提升“五个形象”
毕节是1988年6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烟草是毕节试验区传统的重要产业,担负着近5万户烟农、2.8万户卷烟零售客户的脱贫致富重任。2014年,全市共收购烟叶138.9万担,销售卷烟22.67万箱。上缴财政20.58亿元,烟农收入18.36亿元、户均3.62万元,零售客户户均毛利润2.7万元。烟草产业对于地方增收,烟农、零售户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兴一个产业 富一方百姓
近年来,毕节局(公司)认真践行“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大力实施“以烟为主、产业富民、生态特色、循环烟草”的烟叶产业发展战略,通过烟草扶贫新村建设、烟水工程建设、慈善(公益)捐赠三条途径,积极投身毕节试验区扶贫事业,逐点、逐片改变着乌蒙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
大力推进烟叶产业扶贫。充分发挥烤烟产业周期短、见效快、价格稳定、市场较稳固、受益面广的作用,用好国家调控政策,加大种植布局调整力度、扶持投入力度、科技创新力度,做大做强烤烟产业,实现了毕节烟叶生产的协调平稳发展,为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和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0年至2014年,毕节市累计种植烤烟409.64万亩;收购烟叶792.3万担,烟农收入79.29亿元,上缴烟叶税收15.86亿元。
着力改善烟区生产生活条件。在各县(区)全面开展烟水配套工程建设,一水多用,被群众喻为“德政工程”、“惠民工程”。烟房、烟路、烟棚、烟机、烟水、烟叶防灾减灾系统全面配套,让烟农真正共享了行业改革发展的成果。2005年以来,全市共投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资金35亿元,投资14.27亿元、建成烟水配套工程236个,小水窖4.1万口,覆盖烟地165万亩;投资14.2亿元、建成密集烤房及附属设施41275座,承烤面积近100万亩;投资4687万元、购置补贴烟草农业机械13237台(套),受益烟地面积25万亩;投资2.15亿元、修建各类育苗设施143.5万平方米,集约化供苗面积达72万亩;投资2.79亿元、建成机耕路项目1450千米,受益面积58万亩;投资3773万元、完成基本烟田整理1.2万亩;投资7346万元建成威宁县马家水库水源工程1个,不断改善了烟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烤烟支柱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扎实推进烟草扶贫新村建设。投资9100万元援建烟草扶贫新村31个。今年,毕节局(公司)以助推毕节试验区“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扶贫攻坚战略,进一步推进烟草扶贫新村建设,夯实烟区生产发展基础,促进烤烟支柱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对国家新增建设的烟草扶贫新村,明确以自然村寨为单位,围绕七星关区何田、百管委米底河水库、织金龙场、赫章德卓等水源性工程和烟区周边集中连片打造20个烟草扶贫新村。其中,七星关区何田基地单元5个、米底河水库8个、织金龙场3个,黔西、金沙、纳雍、赫章各1个,预计投资4000万元。目前项目选址已经完成,正在开展规划设计工作。
积极开展金叶助学和捐赠活动。2000年至今,毕节市局(公司)累计捐建金叶希望小学8所(栋),解决了5000余名儿童的入学问题。上海烟草集团共对毕节基地烟区捐助“爱我中华”慈善助学基金220万元。长沙卷烟厂在毕节市、赫章县、威宁县各捐建希望小学1所,捐款120万元。2008年,面对50多年不遇的雪凝灾害,毕节市局(公司)3600多名干部职工伸出援助之手,捐款32.98万元。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和甘肃舟曲泥石流中,广大干部职工共捐款80万多元。
扎实推进“集团帮扶”。认真落实毕节市委、市政府“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行”六项行动及党建1+1扶贫联系点工作,在纳雍县锅圈岩乡,经过5年的集团帮扶,省、市、县三级烟草部门共同努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914万元,实现了水、路、电、通信“四通”。共规划种植烤烟18846亩,产值3720万元。这种依托产业优势,将“输血”变“造血”的扶贫方式,为锅圈岩乡农民送去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福音。
引领贫困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烟区脱贫致富步伐。2009年至2010年以县为单位全面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在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产业配套、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减工降本增效、生态特色、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为全国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通过“高原烟海”项目的建设,带动威宁烟叶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与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借助学院的智力支持、科技支撑,通过科技扶贫、项目合作、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等方式,助推烟区发展,已在威宁开展了循环经济——“烟、草、畜、沼”一体化发展模式等项目的研究;与湖南中烟、贵州中烟合作,共建芙蓉新村、贵烟新村,展现了烟区新的形象。
抓好组织建设 推进精准扶贫
一是明确“两个责任”,搞好阵地建设。毕节市局(公司)党委始终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努力实现党建与毕节烟草商业同步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在认真落实行业党建工作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党建创新工作,按照“明确一个目标、落实两个责任、建强三支队伍、强化四个机制、推进五化建设”的12345工作思路,在77个党支部全面开展“六有四型五力”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了全方位、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网络。
以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突破口,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四型”驱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认真搞好国家局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试点工作的模式构建与探索实践,以“三严三实”要求和学习弘扬焦裕禄、文朝荣精神为主线,切实履行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抓好分管领导“一岗双责”的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分类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持续开展党支部“五讲五比”、党员“三亮三比三评”活动,引导广大党员主动担当、立足岗位作奉献,主动接受监督,激发内在动力,提升群众满意度,打造组织健全、职责清晰、功能完善、运行有效、考评科学、业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六有四型五力”基层党组织。
二是党支部建设更加规范。制定文件和考核评价标准,理顺党员归属关系和党组织网络体系,强化堡垒意识。注重结合点,树立党员干部信念导航形象;把好出发点,树立党员先锋模范形象;找准着力点,树立党支部战斗堡垒形象。专题片《旗帜----毕节市局(公司)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启示录》作为行业党建案例教学片,并被国家局推荐到中组部参加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
以“六有四型五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使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党员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强化服务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激发基层活力,夯实行业发展基础。结合“八大杜鹃进组织”,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基层党支部建设达标率100%。
三是党支部“五化”建设成效明显。一、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党员活动做到有规范场所、有会议桌椅、有规章制度、有书报杂志、有管理台账,做到党员信息、党费收缴、政治学习等规范化。二、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坚持完善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加强对党员的关怀激励,使广大党员能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入工作。三、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载体化: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毕节试验区“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行”六项行动、“六个到村入户”精准扶贫、烟草扶贫新村建设、“科股长下基层。作风大转变”、“服务零距离,满意在机关”等活动与党支部、党员活动有机结合,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有载体、有内容、见成效。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项目化:采取定人员、定事项、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限,促进党组织建设扎实有效开展。五、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化:建立“支部书记负责烟站、支部委员负责点(线)、党员负责‘家庭’”三级党建网络。在各烟叶站开展帮助烟农协调物资、组织职工帮助种烟大户移栽烤烟、帮助烟农解决农机具问题等,赢得农户好评。全面实施党建精准帮扶机制,党支部间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构建区域化“大党建”网络格局,不断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四是党支部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围绕“为党旗增辉、为发展献力”创先争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七一”期间,市局(公司)组织部分党员代表到文朝荣同志的家乡举行学习践行文朝荣精神活动,党员走进烟站帮扶、向贫困党员和烟农进行捐赠。各单位还根据毕节市委、市政府“决战贫困、提速发展、同步小康”要求部署,开展了党建1+1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市局(公司)开展对党建联系点纳雍县两个村300多户贫困户的遍访工作,受到欢迎。
五是用活动成效激发党员创先争优的热情。以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来鼓舞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激情,以党员先锋突击队在毕节烟草承办的全省企业管理现场会、全省纪检监察工作会及平时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等身边事、身边人来现身说法,做到目标可视、榜样可学。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凝聚扶贫正能量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业“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的宣传和践行为目标,以精益文化管理为抓手,依托文化中心、党建中心的打造,加大内训师的培训力度,以“八大杜鹃六进”为路径,持续推进“杜鹃情”架构体系下的“两烟”服务、党建、精益、廉政、安全等专项文化建设,搞好卓越行为修炼。
一是深化“责任”文化共识,增强凝聚力。充分发挥企业文化思想引领、灵魂净化、行为修炼的作用,强化责任文化典型案例的挖掘、宣讲,深化全员对责任文化的深度理解与融入,推动文化共识,增强企业凝聚力。
二是提高“杜鹃情”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力。深化“八大杜鹃六进”,不断完善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水平,面向社会“奉献”服务;面向烟农、卷烟零售客户“惠民”服务;面向工业企业“协同”服务;面向员工“人本”服务,以规范铸就品牌、创造价值,发动群众干、组织群众干、带领群众干,努力做到烟农、零售客户、员工、党政领导、上级主管部门“五满意”。
三是打造员工成长基地,增强执行力。着力在各基层一线建立成长基地,实现“文化交流、行为规范、机关帮扶、人才评估、技能演练、培训学习、科技创新、工作分享、成就展示、服务群众”的功能,管理人员定期到基地授课,技术骨干以基地为阵地传播技术,党政工团将文化活动开展到基地,营造良好成长氛围。
四是深化卓越行为建设,增强发展力。促进员工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加强修炼,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自觉形成勇于担责、爱岗敬业、学习成长、高效执行的卓越行为。抓好绩效文化建设,推进建立基于目标管理、绩效改进和绩效激励的绩效管理文化,强调责任担当,注重激励和引导,激发员工活力,增强员工动力,提升员工能力,助力毕节烟草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是持续做好卓越先锋修炼。持续推进“八大杜鹃六进”落地运行工作,打造卓越行为,引导客户成长,培养合作精神,构建协同价值链,营造创新氛围,实现管理增值、品牌增值、服务增值,提升人文修养,关心员工生活,勇于承担责任,注重个人礼仪修炼,构建党员活动阵地,打造优质服务窗口,推进基层创建,营造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传播树立了企业良好形象。
[资料提供:毕节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毕节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委书记、局长、经理陈文相(中)、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办公室主任陈勇(左)等领导在记者采访座谈会上。
烟叶丰收。
烟农代表(右排)向记者们畅谈烟草扶贫带来的幸福生活。
党员责任田责任人杨志接受记者采访。
高原烟海管理区规模化种植带动一方产业,带领烟农脱贫致富。
新式灯光灭虫。
绿油油的烟叶使人爱。
育苗基地开新花。
烟草部门援建的烟水工程之一——马家水库。
烟草部门援建的烟农芙蓉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