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1811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7-30

培育优势农产品品牌 走出一条扶贫开发的新路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

□左定超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的重要讲话,充满对贵州人民无限关爱之情,对贵州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扶贫攻坚高度重视。引经据典,如“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沙滩流水不到头”,字字警醒,深入浅出。神来之笔“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真是博大精深、激情满怀、挥斥方遒。犹如一盏明灯,照耀着贵州发展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指出:“重视培育优势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体系,让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市场、走出贵州”。笔者认为,这是在新时期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出发,基于对我国区域发展经验的透彻认识,区域发展战略的准确把握,高瞻远瞩地赋予贵州农业发展的新使命。我们要认真学习,坚决贯彻,全面落实。

  第一、培育优势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体系是扶贫开发的必由之路

  培育优势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体系,既是增强农产品市场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应成为贵州扶贫开发的主要抓手。分析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仅依靠传统意义上的粮食生产,产出水平低,不可能获得稳定而丰厚的生产收入。为贫困人口找到稳定收入,是整个扶贫开发的中心,而培育优势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体系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通过培育优势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体系,可以为贫困农民找到最符合市场需求、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生产项目,为吸引各类资本进入农业生产和扶贫开发建立稳固基础,并为农产品顺利实现销售提供重要保障,确保整个农业生产体系的顺利运行,最终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战略目标。

  第二、我省培育优势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体系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国发2号文件精神,提出要把贵州省建成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牢固树立“大产业、大基地、大品牌”理念,加强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编制与发展工作,做大做强茶叶、核桃、中药材、生态畜牧业、马铃薯、油茶、精品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三品”认证步伐,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培育市场品牌,加快农产品批发与专业市场建设,推进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就目前情况看,上述几个方面的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收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各地发展的特色农产品种类分散,规模化、标准化种养基地小少。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集中力量抓2-3个产业的发展要求没有得到严格落实,什么都有,什么都不多的现象普遍存在,竞争优势与产出带动效果不明显。农业技术服务体制不健全,影响相关技术服务及时有效地开展。

  二是优势农产品品牌支持系统不健全。品牌培育保护制度体系缺失,品牌培育和保护投入不够,品牌发展缺少统一、系统的规划组织和引导。品牌多、杂、小,欠缺整体影响力。区域公共品牌制度体系不健全,品牌资源未能有效整合。优势农产品品牌开发设计、培育成长的专业人员和机构不足。种子培育、技术服务指导等生产服务体系建设不配套,基地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不高,提高了生产成本,影响产出水平。贫困农民产出品的销售与后续加工缺乏体系支撑。

  三是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不配套,整个销售环节多、销售链条容易断裂、销售不顺畅。特色农产品从源头到终端整个销售链各环节的衔接不紧密、比例不适当,稳定性较差,导致消路阻塞,产品滞留变质报废。

  第三、改革创新,大力培育优势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发展现代农业的体制机制,对优势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体系培育,要进行全省顶层科学规划布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全省一盘棋有序发展,在把控引领的前提下百花齐放,竞相发展,成长为后发优势。

  1、集中优势品种,完善生产加工体系

  一是应在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按照突出优势、树立品牌的原则,择优确定优势农产品品种。规模化、标准化是品牌创建的基础。确定的品种数量不宜过多,按照一个乡镇一种、一个县不多于三个主导产业的规模确定全省重点发展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以免力量分散,削弱竞争优势。

  二是完善生产和加工是创建优势农产品品牌创建的重要内容。对于确定的优势农产品品种,全省应建立从上至下的生产服务体系,从产品技术标准、种子种苗培育、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原材料供应、相关生产器具的研制和配置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是落实国家关于农产品加工业各项优惠政策,切实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对各类资本的吸引力。要结合全省产业布局,按照有农产品原料生产就必有加工的原则,配套建设相应的加工企业体系。全省可以通过建立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基金、利用国有企业资产成立省属优势农产品加工集团、定向招商引资等方式,快速发展一批成规模的优势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与企业集团。加强对优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的政府引导,建立技术联盟,及时攻克相关优势农产品加工的关键核心技术。

  2、建设高效的优势农产品品牌支持体系

  一是做好规划引导,从区域、行业和企业等层面制定优势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推进龙头企业、重点品种品牌创建。二是完善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地方立法,加强优势农产品品种资源的保护利用,保护农产品品牌及其知识产权。三是出台优势农产品品牌支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品牌标准化体系与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规范和强化对农产品品牌的认证、评选认定、营销推介活动,让更多名牌农产品脱颖而出,建立健全农产品品牌在工商、税收、质检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四是借鉴茶产业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进行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和产地环境治理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奖补,逐步培育一批品牌产品、品牌产业和品牌企业。五是切实开展农产品“三品”认证,把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作为优势农产品品牌培育的重要基础,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加强品牌资源整合,强化优势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和保护。六是支持发展优势农产品品牌培育服务机构,组建一支强大的队伍指导引领培育优势农产品品牌。

  3、创新思路,培育完善优势农产品市场体系

  一是加强优势农产品分级、分类、储运、保鲜、包装和信息服务、专业市场等市场配套建设,建立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特色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定期发布市场、生产、加工、科技和政策法规等相关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二是培育完善优势农产品市场体系,建立优势农产品从地里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完整、稳定的销售链条,确保农民与生产加工企业间直接的销售收购渠道畅通。三是建立从农民到中间收购商到大批发商到分销商到消费者间稳固的销售渠道,在农产品中间收购商、大批发商和分销商发展不充分的地区和领域,政府应通过适当的政策扶持加快其生成发展壮大,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四是借助电子商务,大力发展从农民直接到消费者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以及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开辟农产品销售的绿色通道。五是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产品市场的现代化管理,加快传统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的整合,改造和升级,特别是要加强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易条件,提高交易效率。六是加强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强化农产品基地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参与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序,增强市场竞争力。七是复制我省茶叶销售的成功经验,加强对优势农产品及其加工品销售的支持力度,促进优势农产品顺利大规模进入国内国际市场。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培育优势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体系,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的关键一招,通过培育优势农产品生产,既可为贫困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又可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结构、提高我省农业竞争力,还可顺势建立前景远大的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方略。全省应统一思想、抓紧谋划、统筹实施,步调一致地做好这一工作,担当起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使命,打好扶贫攻坚战,尽快在培育优势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体系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我省农业发展和扶贫开发注入强大活力。

(作者系省政协副主席、民进省委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