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云雾贡茶品牌 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贵定云雾茶产业发展纪实
□蒋天宏 本报记者 蒋兴华
前不久,为推进晴隆县茶产业发展,省政协办公厅组织该县多个部门领导及其科技人员到贵定县调研。在认真考察了该县云雾镇铁厂村林场“鸟王种”单株选育、云雾中心茶场、黔星云雾贡茶茶产业有限公司生产、制茶等工艺后,晴隆县考察代表一致认为,打造茶叶自主品牌,突出品牌效应,发展茶产业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贵定县的做法和经验非常值得他们学习和借鉴……
的确,大力发展茶产业使老百姓脱贫致富,贵定县云雾镇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成功之路。
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
7月的贵定,虽然是酷暑的季节,但郁郁葱葱的茶林,却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因为种茶,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在云雾镇,一位姓方的茶农喜不自禁地对记者说。
云雾镇位于贵定县最南端,处于贵定、龙里、惠水三县交界地区,海拔1583.6米,由于土好气候佳,该镇因地制宜,将茶产业发展作为重点项目打造。
“贵定出茶,要数云雾镇的最好,云雾山主峰常年云雾环绕,是贵定云雾贡茶生产核心区。清康熙《贵州通志》早就有记载:贵州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最有名”。贵定县政协主席方昌国说。
方昌国告诉记者,自从发展茶产业后,贵定的许多乡村和老百姓都富了。
如同方昌国所说,记者了解到,作为全省43个重点产茶县之一,贵定县是我省重点打造“三绿一红”茶品牌覆盖的区域之一。该县6镇2街道均发展茶产业,茶园面积17.54万亩,可采摘面积8.16万亩,有茶农12309户43322人,本地鸟王群体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72%,其中有10000亩以上专业示范村3个,5000亩以上示范村2个。2014年茶叶总产量3791吨,其中绿茶产量3750吨,红茶产量41吨,销售边销茶200余吨,总产值5.16亿元,其中绿茶产值50980万元,红茶产值630万元。茶农来自茶产业的年平均收入为3527元。2015年,全县新建茶园面积4万余亩,茶产量2700吨,其中绿茶产量2500吨,红茶产量200吨,总产值3.24亿元,其中绿茶产值24800万元,红茶产值7600万元。
因为大力发展茶产业,该县的名声越来越大。目前,该县现有茶叶企业51家,有40家茶叶企业以生产名优绿茶为主,8家生产红茶,3家生产出口茶,其中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4家,茶青交易市场3个,茶叶专业合作社23个,茶叶协会3个,茶艺培训基地1个,茶楼、茶庄42家,取得QS认证的茶叶加工企业8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开设贵定云雾贡茶专卖店35家,其中、省内专卖店23家,省外专卖店11家,在重庆总代理1家,加工体系和销售网络的建立,较好地推动了该县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抓品牌建设,致使贵定茶省内外闻名
抓品牌建设,是贵定茶能在短期做大的因素之一。
如何打造品牌,记者了解到,该县积极参加各种茶评、茶事活动,先后获各类奖项40多个。2005年,在第五届国际名茶评比会上获金奖;2005年、2009年参加“贵州十大名茶”评选活动均获“贵州十大名茶”称号;2010年参加“贵州五大名茶”评选活动获“贵州五大名茶”称号;2012年获中国著名品牌‘2014年获第十届国际名茶评比特别金奖;2014年获贵州十大茶旅目的地、贵州十大古茶树之乡、贵州省手工制茶大赛基地、贵州省手工制茶大赛集训基地、首届贵州茶业最具公众影响力十大品牌称号; 2014年6月,贵定鸟王种通过第六届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主任委员会审定,成为省级良种;2015年,获全省春茶斗茶赛获手工茶类“金奖茶王”。
贵定茶产业发展有什么主要特点?
记者采访得知,该县主要做到了以下几方面:首先,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一是始终坚持以产业扶贫为主线,狠抓资源整合,通过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狠抓茶园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二是建设以茶叶为主导的特色产品市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移民新区。云雾镇打造移民新村云雾贡茶营销中心,住户们利用自家门面开店,经营茶叶及相关产品,目前茶叶专营店已有33家,通过经销茶叶,解决了移民就业问题,实现增收致富;三是深度挖掘传统茶文化、茶技艺,积极将“贵定云雾贡茶”传统手工炒茶工艺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用茶文化的无形价值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其次,注重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一是继续开发高端礼品绿茶,积极使用先进技术手段,着力提高茶产品产值产量;二是招引“实力强、技术精”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企业开发红茶产品,成功试制出夏秋茶红茶,填补了省内本地种红茶市场的空白,增加了“贵定云雾贡茶”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三是利用夏秋茶资源,积极开发边销茶产品,不断提高茶叶下树率,增加茶农收入。第三,注重茶旅一体化发展:依托扎实的茶产业基础、优美的茶园风光和 “贵州最美茶乡”、“贵州五大名茶”、“中国苗岭贡茶之乡”、“贵州古茶树之乡”等四大名片,强力推进“茶旅一体化”建设。将茶产业打造成富民、生态、特色产业。抢抓机遇,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茶产业培植、茶旅游发展、茶旅经济相互促进的物质及社会资本,形成茶业和旅游业互相融合的良性循环,实现良性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2014年来,该县整合扶贫、“一事一议”、生态移民等项目资金855万元,硬化茶园观光路26公里,建成鸟王长寿寨民族文化广场、120户生态移民新村和甲子屯、石门寨茶园观光亭;2015年,引进天福集团入驻贵定贵都高速公路昌明服务区进行茶旅游综合体开发,项目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在对昌明服务区现有基础设施进行改、扩建,提升现有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新建500亩观光茶园、茶叶加工厂,打造出集休闲娱乐、茶园观光、茶产品加工为一体的茶旅综合体,目标是用5年的时间,把昌明服务区建成国家4A级风景区。
因为种茶乡村和老百姓都富了
云雾镇是贵定贡茶生产核心区,目前,该镇现有茶园总面积30000亩,参与种植茶园的农户1600余户,从事茶业生产人员7000余人,其中鸟王村574户2831人,户户种茶,被评全州“一村一品”茶叶专业村。全镇有一定规模的茶叶加工企业近20家,农民茶叶经纪人近300人,仅协会就有三个。
云雾镇茶叶协会由营上村种茶大户方开祥、方开华、方开国等11户茶农发起,于2005年7月5日成立。会员是以资金、实物、技术、劳动等作为股份,自愿组织起来从事同类生产经营活动,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我服务、民主管理而依法批准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该协会拥有家庭茶园累计1830余亩,丰产茶园近1260亩,每个会员都拥有茶园166亩以上,年户均纯收入达15万元以上。
云雾贡茶鸟王农民专业合作社由茶叶生产大户徐永辉、金芳映2人发起,于2008年6月26日依法在工商部门登记成立,参加的会员有119人,目前该合作社生产的茶叶已通过QS、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 22000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年生产茶叶45吨,产品远销省内外,已建立良好的市场营销网络。
而品御春云雾贡茶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云雾镇七里冲茶场方先娥、方开华、金学良等人发起,该社从成立时的100人发展到今天的238人。该社现拥有茶园2400余亩,年产茶叶40吨,年产值达500万元,实现社员年户均纯收入达3万元以上。
特别是,在党的富民政策和民族政策的指引下,鸟王村委会大力发展家庭小茶园,种茶绿了荒山,富了农民,深受老百姓欢迎。实践证明种植茶叶适合该村经济发展的实际,走出了一条山清水秀人富的路子。该村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实行科学栽培、制茶和规模经营,已初步将茶产业打造为支柱产业。全村机械加工已发展到大、中、小型共计57户,家庭茶园从80年代的70亩发展到现在的近8900亩,户均有茶园12亩,茶产业造就的几十万元户比比皆是。鸟王村从以前的贫困村迅速跃升为州级“小康村”和“一村一品”建设先进村。
推行茶旅一体化战略做大规模
因为种茶,贵定县许许多多的乡村和老百姓都富了。
下一步,该县如何继续打造茶产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关负责人说,将紧紧围绕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茶产业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和贯彻全省茶产业会议精神为契机,紧紧围绕“中国苗岭贡茶之乡”、“贵州五大名茶”、“贵州最美茶乡” “贵州十大茶旅目的地”和“贵州十大古茶树之乡”五大名片,强力推行茶旅一体化战略,坚持强化基地,做大规模,以规模促加工。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的理念,积极引入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发展,上带基地、下连市场,形成良性竞争,加强茶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维护“贵定云雾贡茶”品牌形象和市场信誉。
与此同时,要围绕昌明—云雾25公里茶产业示范带和贵定县黔南云雾山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建设,大力开发荒山荒坡种茶,打造连片茶园观光走廊,整合水、电、路等项目资源,不断完善茶园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实施退耕种茶,扩存量,盘活土地存量,调动茶农、茶企种茶积极性,积极整合退耕还林项目实施茶园建设,加大退耕还茶种植面积,做好示范带动,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大力扶持茶企,促多元,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支持和帮助,除给予茶企一定的优惠政策外,再给予贷款贴息,以解决茶企在水电路配套方面的问题,加强工厂规模建设,提升各类茶叶品种加工技术,撬动金融资本进入茶产业支持茶产业,为企业解决怕贷款、付息难的问题,推动茶产品精深加工和红茶、乌龙茶等多元化发展,积极整合水利、供电、交通、扶贫等项目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茶园管护、茶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扶持力度,实现种得下、管得出、有产品、销得出,一句话,着力推动茶产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