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1780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6-04

加强古茶树保护 为黔茶产业服务

□方昌国

  贵定县地处东经106°50′—107°21′,北纬26°05′—26°41′。贵定县及云雾镇是“中国苗岭贡茶之乡”、“贵州最美茶乡”、“贵州十大古茶树之乡”、“贵州十大茶旅目的地”。天赐、佛赐的“贵定云雾贡茶”曾为唐、宋、元、明、清“五朝”贡茶,获手工茶工艺“非遗”保护,获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被评为“贵州十大名茶”、“贵州五大名茶”,曾参加国内国际绿茶评比屡获金奖。现又研制出“贵定苗岭红”,被茶专家称为“红茶极品”,贵定“一绿一红”深受消费者亲睐。

  古茶树是指自然生长或栽培年份在百年以上,具有一定特殊形态特征及文化背景的老茶树;古茶树是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的人工栽培的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林)。这是2005年3月在中国召开的古茶山国际研讨会上对古茶树的称谓。

  全世界的山茶科植物共23属380余种,而中国就有15属260余种,其大部分分布在西南,贵州是世界茶树的原生地,从晴隆发现“茶籽化石”已充分佐证,又从评选“贵州十大古茶树之乡”及贵定的古茶山、古茶树群称为“活化石”、“基因库”,这些实物充分证明贵定也是野生茶树原生地、茶树起源地之一。有的古老茶树生长在边远高寒山区、村寨房前屋后、田边土坎,有的是单株,有的是群体或茶园。它们是茶树家族中的长辈、寿星,枝繁叶茂、珍稀健壮,称为茶中瑰宝。

  一、古老茶树资源的历史与现状

  贵定古老茶树资源逐步被人们发掘、认知、重视、保护、利用。1980年,宫光华组织有关人员对县古茶树进行了调查;2009年2月至3月,根据贵府办发[2009]14号文件精神,方昌国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县古老茶树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普查,并在原岩下乡丫口寨召开古老茶树保护现场会,采取挂牌、管养等保护措施。在普查中进一步发现古老茶树散落在全县原20个乡镇,主要生长在不同的海拔,一般在1000米至1900米之间,据有关专家对存活的古老茶树考察,认定古茶树龄在500年至1000年以上的有168株(丛),以园干茶为代表的300年至499年之间的古老茶树有218株(丛),100年至299年之间的古茶树500多亩,“鸟王种”母茶树品种园5000亩左右。古老茶树主要分布在现云雾镇鸟王、茶山、摆城,昌明镇铁锁岩、茶山、丫口寨、的乐、旧治、堡子,沿山镇甲壤岛、茶山、杨柳、龙山、顶耳山、岩脚,盘江镇马场河、太平寨,宝山办事处定东、阳宝山,金南办事处七板河、巫仰冲、海马洞,德新镇四寨、旧铺,新巴镇老干地、坪阳等地。专家认为,贵定的古茶树为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有高大乔木、小乔木,也有大、中、小和圆、椭圆等叶形,芽叶有绿、青、淡黄、微紫等色泽,高大的古茶树形态各异,树身裹满了苔衣、“螃蟹脚”或多种寄生植物。具有叶芽肥硕、茸毛特显、持嫩性、适制性强,加工出来的红、绿茶外形、汤色各显特色,香气各具甜香、糯香、栗香、花果香等特点,滋味具有醇厚、鲜爽、回甜悠久,齿留余香之悦感。

  近几年来,全县古茶树死亡30多棵。目前,古老茶树面临“四个”有增无减的现象:一是人畜劳作时毁损古老茶树的现象有增无减;二是为索取古老茶树移栽造景观、打品牌、创收入而改变古老茶树生存环境和导致茶树死亡的现象有增无减;三是自然灾害、病虫害、山火和建设毁损古老茶树的现象有增无减;四是古老茶树濒临自然老化,而又无保护延寿措施,将会导致古茶树枯死等生命结果的现象有增无减。

  二、古老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经析理,笔者认为贵定古老茶树具有“七种”价值,即:历史、科研、观赏、选育、经济、生态、文化等价值。由于有了这“七种”价值,就更有保护和利用的价值了。

  历史价值。陆羽《茶经》载:“茶之出黔中……”贵定云雾山是黔中苗岭主峰之一,故称“神秘的茶山”。古茶树,是茶的活历史,贵定有几千年的种茶史、千余年的贡茶史、几百年的佛茶史,在古茶树、野生茶树与海葩苗同胞共同生存繁衍的漫长岁月中,悄悄告诉人与茶和谐发展的实践历程,如沿山镇茶山寨一棵古茶树干胸围3.3米,主干高25米,茶树茂盛,前几年一次雷电暴雨中,被狂风刮倒而死,人们感到非常遗憾,群众俗称的“茶神树”,“护寨树”之死,无人敢索取一枝一叶,这足以证明古茶树的历史、人文等价值了。茶专家张其生在《苗茶贡碑》一文中说:“这是贵州所有名茶中唯一一块贡茶碑,在西南民族地区乃至全国众多名茶之中也属罕见,它见证了苗族进贡茶叶的历史。

  科研价值。野生古茶树是古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现存的野生古茶树形状表现多样,具有科研的空间和价值。1980年《贵州日报》刊发的贵定发现千年古茶树的消息,不仅是一棵古茶树,而且是古茶树群,不仅一处有古茶树群,而且多处有古茶树群,被专家称为“古茶树活化石”、“古茶树基因库”。1980年在茶树资源调查中,位于斗篷山海拔1960多米处的二道岩发现古茶树,其高5米以上,干粗直径45厘米,树冠124厘米,并取样送贵州省茶科所化验,该茶树只有简单的儿茶素,无复杂的儿茶素,且角质层细胞组织排列致密,层数多出人工栽培茶种三层,新嫩叶和成叶都硬厚,木质坚硬重实,属野生性状,确定为野生茶树,树龄千余年。

  观赏价值。古茶树的历经沧桑,既是科学研究的宝藏,更是发展旅游事业的珍贵资源。贵定的古老茶树分布全县多处,形状特征有的像伞形,像扇形,像白萝卜形,像姊妹树形等千姿百态。根据植物学特征,贵定古茶树型:有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树姿:有直立型、半直立型和披张型;叶片:有大叶、中叶和小叶;叶形:有卵圆、长圆、椭圆、披针和倒卵圆;毫毛:有特显毫、显毫和微显毫;叶色:有油绿、深绿和淡绿;芽色:有淡绿、黄绿、绿和紫色;发芽:有早期、中期和晚期;苔子:有苔长和苔短。

  选育价值。野生古茶树是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最具有保护和研究价值的初级茶树种质资源,野生茶树资源中蕴含的许多特异性状,如低咖啡碱、高茶多酚、高茶黄素、高茶氨酸、高抗性基因源等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作为远缘杂交基因、嫁接基因累加等高科技育种材料来进行突破性育种。这种质资源含有如耐瘠薄、抗旱、抗寒、抗病虫、抗老化等各种优质基因,对单株良种选育、群体品种扩繁及品种改良优化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价值。贵定现有茶园面积13万多亩,其中鸟王群体种占80%左右。中茶所和省茶科所对“贵定鸟王种”的区域试验及成果转化非常重视,已在省外四大区域进行试验。抓好“贵定鸟王种”母茶树园的保护与复壮、选育、扩繁,建立苗圃基地,为新建茶园和调整茶品种结构提供优质茶苗。

  经济价值。加强对古老茶树保护与利用必然产生经济价值,在有效保护珍稀古茶树资源的基础上,适度利用古老茶树资源。一是干茶。采摘古老茶树茶青加工成绿茶、红茶或其他茶类增加经济效益,古老茶树的干茶比一般茶园的干茶,每斤价差几倍至十几倍,古茶树、园干茶每年基本上是订购。二是育苗。划定母茶树、品种园,一般正常情况下,培育优质穗条,仅卖穗条一项,每年一亩净收0.2万元;苗圃基地,每亩可净收1万元左右。三是观赏。实施茶旅一体化战略,培育、保护、包装古老茶树,增强观赏性、参与性、科普性,提高创收的价值。四是茶食。研发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等打造古茶树资源新品牌。五是认养。增强社会各界人士施善心,参与保护珍稀古老茶树资源认养的意识,激活社会资金帮扶茶主人管护好古老茶树资源。

  文化价值。古茶树是中华茶文化的根。贵定茶文化悠久丰富,特别是具有特色的、灿烂的、创新的贡茶文化和佛茶文化,主要体现“六古六新”,即古茶碑、古茶记、古茶山、古茶典、古茶道、古茶事,新茶石、新茶祭、新茶书、新茶谱、新茶刊、新茶乡。黔中苗岭云雾山是中国贡茶的原产地之一,同是中国贡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在鸟王村关口寨立有“萬古流芳”贡茶碑,1982年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在同处立有贡茶原产地界碑,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品阳宝山的“云雾茶”后,挥毫题“佛茶”两字。《贵州通志》载:“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山最有名,惜产量太少,得之极不易,苗家以茶为生业……”。《莼斋偶笔》载:“阳宝山在贵定北十里,绝高耸,山顶产茶,茁云雾中,谓之云雾茶,为贵州之冠,岁以充贡。”《清宫秘档各省进贡茶叶帐》载:“贵定芽茶献皇上一匣,老佛爷留用一匣。”茶专家张其生在《苗茶贡碑》一文中说:“这块苗茶贡碑不是一块普通的石碑,它承载着苗茶的深遂历史文化底蕴,时刻闪耀着贵州高原民族茶文化之光芒,这在地势不高,民族不多的东部沿海茶区是难以寻觅的。”

  生态价值。习近平同志在2011年5月9日到贵定甘溪林场考察时指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的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黔中贵定地处长江、珠江上游,是“两江”水资源重要发源地,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0%。加强古老茶树资源保护,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老茶树是极其珍贵的植物资源,是自然历史的重要见证,是短期内难以再生的生物标本。古老茶树及茶园,属常绿阔叶类植物,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恢复植被,促进生态建设,具有多元价值,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科普知识的传播,促进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

  三、建议

  管理好古老茶树资源,呵护好珍稀的古茶树,开发好古老茶树资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是切实抓好古老茶树资源的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应列入政府茶产业发展的规划之中,并指导、引导成立古老茶树保护与利用协会、研究会等社团或经济组织。

  二是切实抓好古老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营造社会各界人士都来关心、呵护、参与保护古老茶树资源的良好氛围。建立科普、教育、选育、研发四大基地。

  三是切实抓好古老茶树资源的普查、建档工作,组织专业人员和社会力量对古老茶树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普查和研讨,摸清古老茶树的基本情况,建立数字和电子档案。

  四是切实抓好古老茶树资源的挂牌保护、认养保护、户主保护,部门管理、监督,政府将视其保护与管理的实际需要确保财政资金投入到位,并设立古老茶树保护与利用基金。

  五是切实抓好古老茶树资源保护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制定出台相关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的办法或规定,有古老茶树的村寨要经村民协商,制订好村规民约。

  六是切实抓好古老茶树资源的研发、选育工作,通过单株提纯、复壮,选育优良品种,加快茶品种园建设,建立“贵定鸟王种”扩繁基地,大力发展茶苗产业,为黔茶产业服务。

  七是切实抓好古老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本着保护为先,适度开发的原则,尽快对古老茶树(群、园)进行包装打造,提高观赏价值,研发古茶保健系列产品,促进茶旅互动有效发展。

  八是切实抓好古老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的培养,对拥有者、保护者、管理者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开展专题调研、茶学茶技研讨、交流活动。

  九是切实抓好古茶文化、贡茶文化、佛茶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农耕文化与茶产业、茶旅游业的研究、交流,深入挖掘古茶文化资源等,助推茶旅文化一体化融合发展。

  十是切实抓好古老茶树资源品牌形象的打造,严防古老茶树面临的“四个”有增无减的现象,激发茶企、茶农、茶人热爱、保护、研发、利用古老茶树资源的积极性、创造性,聚力提升古老茶树的多元价值和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