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1760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4-30

对加强人民政协履职能力建设的浅要思考

□言 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推进履职能力建设,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以下简称“四个能力”建设)。这一重要论述,为各级政协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履职科学化水平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工作要求。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9·21”重要讲话精神,是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至此,笔者从加强政协组织履职能力建设这一角度,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领会“坚持履职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重视学习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政协事业不断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提高履职能力、做好服务工作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人民政协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履职能力建设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9·21”的重要讲话,又明确提出了坚持推进人民政协“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履职能力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可以说方向清楚、目标明确、要求具体,也蕴含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的殷切希望。各级政协组织要采取委员学习、干部培训、集中研讨等形式,组织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9·21”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和努力掌握讲话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工作要求,深刻领会大力推进人民政协“四个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把习近平总书记“9·21”重要讲话切实贯彻到推进人民政协工作实践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之中,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始终坚持和主动争取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9·21”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人民政协事业要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重要原则,客观要求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理论探索和履职实践都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安排部署下进行。各级政协组织要自觉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增进政治认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三个”自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接受和主动争取中共党委的领导,以党委、政府工作中心为履职中心,紧紧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做好凝聚力量、服务大局、建言献策的工作,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判断形势、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汇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推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高度重视和科学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从而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为此,在民主革命时期他作了大量深入的社会调查,特别是农村调查(比如著名的“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对中国国情和各阶层结构有了深入而透彻的了解,从而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汇集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社会各界代表人士的协商议政机构,在当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要更好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出水平来,真正为改革发展出实招、献良策,就必须始终坚持“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科学的调查研究,也没有发言权”的工作理念,把做好调查研究作为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基础性工作,作为献策建言的看家本领,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科学方法,深入实际摸清真实情况,集合众智提出解决办法,努力使提出的对策建议有根有据、有的放矢、切中要害,着力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树立和坚持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紧扣党政工作中心,科学选题,选足选准样板点,保障调查时间,掌握真实第一手材料,集中委员和相关专家智慧运用科学方法加以分析研究,做到“真”调查、“实调查”,切忌搞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和“调演”、“约研”等浮光掠影式的调查研究,也不搞“一言堂”简单听取汇报式的调查研究。以科学的调查研究,实实在在的情况分析,提出有利于党政科学决策和促进党政相关部门工作改进的意见建议,更好地保障和行使人民政协有效的话语权。

  ——更加重视界别活动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9·21”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这一基本定性,必须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人民政协由各界别委员组成,每个委员都代表和联系着相应界别的群众,能够直接听取和了解到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状况、想法意见和利益诉求,因此,各级政协组织具有反映民情、上传民意的独特优势。各级政协组织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引导和鼓励政协委员深入基层和界别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民情民意,通过积极开展界别小组活动、召开常委会议、专题会议等形式,集中整理和收集社情民意,并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推进党政决策更具广泛的民意基础、能采纳各方智慧,从而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充分发挥政协组织的协商“平台”和专门机构作用,认真开展好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和提案办理协商活动,积极探索在政协组织的协商与其他形式民主协商特别是基层协商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我省遵义市有成功经验,遵义县龙坑镇发挥政协联络组作用加强基层协商的做法等),为党委、政府与各民主党派、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民主协商,畅通各民主党派、团体和社会各界群众意见建议和利益诉求搭建平台,创造有益条件,不断提高联系群众、履职为民的能力和水平。

  ——不断增强合作共事能力。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参与国是、协商议政的重要平台。这一性质,客观要求各级政协组织除了要在中共党委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安排下,加强与党政有关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的联系、沟通与协作外,还要发扬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优良传统,贯彻民主协商、平等议事的工作原则,尊重和包容不同意见的存在和表达,以民主的作风团结人,不断增进思想共识、加强与政协各参加单位内部的合作共事,努力营造政协组织与各参加单位合作共事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协对此作有益探索,比如:每年省政协开展的主席会议视察都要邀请各民主党派省委负责人参加,省政协与各民主党派省委秘书长联席会议也坚持得较好;贵阳市政协倡导实践与各民主党派市委共同在花溪区实施区域扶贫方式,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等,这些合作共事的成功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在今后的履职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

  ——进一步加强政协机关自身建设。作为政协组织日常机构的政协机关,肩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为政协组织、政协领导及广大政协委履行职能服务的工作职责。从一定程度上讲,不断加强和推进人民政协的“四个能力”建设,最终的具体工作和任务要求要落脚到政协机关的工作上,换句话说,各级政协机关在推进政协组织“四个能力”建设中责任重大、任务具体、工作繁重。为此,各级政协机关要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9·21”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通过加强学习教育、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工作追踪、严格目标考核等方式,着力抓好机关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学习型、务实型、服务型和廉政型政协机关,为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履行职能提供坚强保障。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政协机关干部坚定政治信仰、把握政治立场、牢记政治责任,提升综合素养,热爱政协事业,不断提高为政协事业发展的政务性和事务型服务能力。要进一步增强群众意识,不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组织机关干部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并及时反映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努力做好新时期的扶贫济困工作,为政协组织和委员收集反映社情民意、围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开展协商议政活动做好优质服务,不断增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要引导机关干部树立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协作意识,主动加强与工作对象的正常联系、沟通和交流,不断增强合作共事能力,努力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为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履行职能提供更好、更及时、更有效的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