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望谟沉香以其的珍稀以及收藏价值,引来大量民间爱好者。以沉香名阁、小唐根艺坊等企业牵头开展的沉香民间挖掘和传承活动,正在不断填补贵州省沉香文化的缺失。
“王母沉香”正飘香
□张 帆
2015年的“美丽中国、发现望谟”中国·望谟“三月三”布依族文化节期间,大量游客由衷感叹“望谟三月三,看了布依民族歌舞、尝了布依民族美食、感受了布依民族风情,还带了望谟的沉香回去。望谟,让人着迷!”
揭秘“王母沉香”
来到望谟的朋友,亲眼目睹了“王母沉香”的各界人士,几乎无人不啧啧称赞。产自望谟的沉香,香味纯正,油量多,品至高尚,独禀灵气而结,味极醇厚雄浑,韵味悠长持久。“望谟的沉香,令人闻起来感觉行气如虹,直贯百会,引气下沉,整个身心都安静下来。”一位行家说。
相传明未年间,朝廷得知贵州省望谟县境内有阴樟科香木长势高大,下旨进贡用于修建宫殿,当地百姓不堪负重,将所有阴樟科香木砍伐用火烧、土埋处理掉,上报朝廷当地已无成材该树种,以免劳役之苦,至此,该树种在本地灭绝。
近年来在望谟县发生特大山体滑坡或洪水后,出土较大的棵状土沉香木尚留有砍痕或火烧后碳化的痕迹,群众在山坡地里或山沟里捡拾回家,询问百岁老人都只是听有传说而不知沉香木活树的样子,不知其木材的珍贵价值,便用其当引火的火引子用(因沉香木含油脂高,易燃),部分祭师用其焚烧驱邪。后被懂行之人机缘巧合识之并展开探究,竟一发不可收止。“王母沉香”由于树干被真菌侵入寄生,发生变化,经多年沉积形成的香脂,是具有驱秽避邪、调中平肝作用的珍贵药材,如今已很稀少!“王母沉香”不仅是非常名贵的木料,亦是工艺品最上乘的原材料。用沉香木雕刻的沉香手串,佩戴在手上会随着把玩时间而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香气会时而淡雅,时而妖娆,变化多端,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可醒脑怡神,起到怡情和保健的功效。
作为望谟县民族非物质文化产业重点扶持项目之一的沉香制作工艺,借助厚重的布依民族文化氛围,用原生态的沉香树根,鬼斧神工般雕刻出附有地方特色的家具、摆件、佛珠、吊坠等饰品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
品鉴“王母沉香”
望谟县沉香的魅力,归根结底在于其自然散发而不是炉具等熏烧才散发出的独特香气,因此称之为贵州沉香绝品也不为过。
“王母沉香”,散发的是纯天然的宜人香料。那些香味生硬呆板的化工合成香料不仅闻久了会令人生腻,而且对人体具有相当大的危害;而“王母沉香”的香料耐闻耐看、富有韵味。而且香味多种变化和独特韵味,让人凝神静心,细细品味。故称得“意”而忘“形”!
可喜的是,如今在望谟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香友”。“香友”们来自各行各业,平时各自感受不同香品,适时聚会表达自己对品香的理解,以引出与香有关的话题进行交流。以香雅聚,香友们可以聆听清高雅致的琴音,品尝优雅别致的香茶,欣赏美妙绝伦的香艺表演,在烟气袅袅升起的同时,彼此从容逍遥地谈天论地,无拘无束,或借闻香过程分享人生境遇,或借观赏香艺表演思接千载。优雅的品香会有助香友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欣赏“王母沉香”
沉香是上天的恩赐,每一块都来之不易,而望谟的制香师们,正在通过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沉香的作用和功效发挥到极致。目前已开发成功的土沉香、水沉香的产品有手串、根雕、摆件、笔架、烟嘴、香包、挂饰等等。
近年来,随着望谟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复苏和沉香市场的兴起,“王母沉香”文化也被逐步的挖掘、传承和弘扬。三月三布依族文化节的带动作用正持续发酵,其溢出效应对望谟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引领作用。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望谟的投资吸引力不断增强,望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也初现雏形。经过持续不断的精心打造,望谟县的“三月三”布依族文化节已经成为贵州省规模最大的布依族群众参与的民族民间盛会,以“三月三”、民族美食、板陈糕、桑郎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领头的文化产业,离不开“王母沉香”这个奇葩。能否打造集研发、生产、检测、销售、展览于一体的“贵州香都”,使“王母沉香”产业作为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极具影响力的产业,对拉动望谟民族民间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