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1754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4-21

上下聚焦“七难” 合力破解“七难”

贵州启动实施“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

  本报讯(记者 田锦凡)民营经济占比尚不足一半的贵州,正想方设法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民营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近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于今年启动“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以实施专项服务、精准服务、贴身服务为重要抓手,全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七难”问题。

  近年来,贵州先后召开两次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并出台“民营经济38条”、“提高民营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使民营经济成为全省经济社会重要支柱。目前,贵州有私营企业近27.3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86%;加上个体工商户,占比高达95.7%。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4200亿元、民间投资6240亿元,主要指标较2011年实现翻番,占GDP比重提高9个百分点、达到46%。近几年,贵州民营经济增速均超20%,发展势头和综合实力越来越好,发挥了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

  然而,随着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复杂、下行压力逐步加大,民营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日渐增多、发展形势愈加严峻。“我省民营经济仍存在总量不足、规模不大、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发展环境待提升等问题。”在4月16日召开的全省“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上,贵州省副省长王江平如是表示。

  2014年7月23日,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与出席省政协十一届八次常委会的委员座谈时即提出,民营经济发展要着力破解准入难、融资难、政策落地难、审批难、盈利难、用工难、创业难等“七难”。今年1月27日,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在省政协第十一届三次会议与工商联、经济、农业界委员进行联组讨论时指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要把服务企业作为工作重点,把2015年作为“民营企业服务年”,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为主动适应“新常态”,《贵州省“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工作方案》明确,从本月至今年底,将以着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七难”问题为主要任务,以民营工业企业为重点对象,以实施专项服务、精准服务、贴身服务为重要抓手,结合工业“百千万”工程、“双服务”行动开展“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壮大民企市场主体,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总量和质量迈上新台阶。

  这是贵州省委、省政府优化发展环境、服务民企的一项重要部署,亦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王江平说,“从惠民生的角度看,超过80%的社会大众就业于民营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有利于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普遍福利,对我省加快全面小康进程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围绕“七难”问题,上述《方案》一一给出具体解决方案:对于准入难,重点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三证合一”;扩大民间投资领域,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广大民企进入市场设路标、清路障。对于融资难,重点是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引导银企对接;创新融资工具、产品及贷款审批、发放方式,努力扩大民企贷款总量;支持开展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对于政策落地难,重点是梳理、宣传涉企优惠政策,加强督查、促进落地;实施第三方评价机制,深化作风建设、加强综合执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对于审批难,重点是推进“简政放权”、规范行政审批,压缩时限、减少环节,提高行政效率;强化“贴身服务”,加大监察问责力度。对于盈利难,重点是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加强资金、电力、物流等方面支持和保障;帮助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培育名品名牌等,为企业减负添力。对于用工难,重点是围绕“有人能干活、有人愿干活”,实施订单培养、定向培训,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推动民企工资集体协商。对于创业难,重点是结合产业新导向,实施“全民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制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创新服务体系,推动创新创业;组织开展“阳光助残”、“锦绣计划”等特色创业活动,深入实施“3个15万元”、“万户小老板”工程,推动全民创业。

  《方案》还逐项明确了有关职能部门及其主要工作任务,要求各地各部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出台具体方案及实施办法,确保工作统筹有序推进。省市县三级要分别抓一批重点民企,分级建立民企问题台账,实行问题登记、跟踪、消号管理。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持续开展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