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1749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4-10

贵州茶业:踌躇满志谋“逆袭”

□本报记者 张 洁

  “有一个神奇的地方,高山青、绿水长,云滔滔、雾茫茫,酿了茅台、酿茶香……”今年2月1日,《贵州茶香》MV开始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优美的画面、深情的歌声,将人们带到贵州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美丽茶园,幽幽茶香,让人陶醉。

  在只做出口的计划经济年代,由于品质较高、内含物质丰富,贵州茶一直作为别地出口茶叶的拼配原料。而今,不愿再为他人“做嫁衣”的贵州茶业,对未来踌躇满志。

  1\打造品牌:茶业发展助推剂

  “打造品牌,既是贵州茶业加速发展的需要,也是贵州茶叶市场的一致呼声。”

  2007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随后,茶叶作为贵州“五张名片”之一,种植规模跃居全国第一,创下了新的“贵州速度”。然而,贵州茶一直缺乏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贴牌成为很多贵州绿茶不得已的选择。

  “同样外形、品质的两包绿茶,原产地都来自贵州,标有‘西湖龙井’的绿茶价格比贵州普通绿茶贵几倍到十几倍不等,这种价格落差完全是品牌影响力造成的。”一位有着十几年从业经验的茶叶批发商透露,这几乎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最近几年,贵州绿茶‘为人做嫁衣’的事例较为常见。”相关业界人士深有感触地说。

  据了解,目前在贵州1200多家茶叶生产企业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浙江、福建等省份。其中不乏用外省的优质茶叶品种与先进生产技术,在贵州建基地生产茶青,加工后直接贴牌,且市场价格与销路都很不错。

  上述业界人士就此认为,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证明贵州能产好茶,在初期助推了“黔茶出山”;另一方面,反映出贵州茶叶品牌建设滞后,产品附加值的提升空间还很大。“打造品牌,既是贵州茶业加速发展的需要,也是贵州茶叶市场的一致呼声。”

  基于如此产业现状,2014年8月,在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中,提出将“三绿一红”(即“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作为重点培育品牌。

  2\飘香海外:成功典范的探索

  “绿宝石”既是贵茶公司的企业品牌,同时提升了全省茶叶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更完善了贵州的茶业链条。

  2014年,“三绿一红”之一的新品牌——“绿宝石”飘香海外,成为黔茶品牌“走出去”的成功案例。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贵阳市正新街的贵州贵茶有限公司采访。该公司对外贸易部经理陈小明展示了两款德文版的“绿宝石”绿茶和“红宝石”红茶,新颖的PLA全降解网袋茶包引人注意。他介绍说,这种高端材质包装在欧盟非常受欢迎,既环保又不影响原有口感,泡开后透明茶包里芽叶充分舒展开,就像刚刚采摘一般。“绿宝石”自2013年底登陆德国Kaufhof 和Karstadt超市,便成为德国超市售卖的唯一一款中国自有品牌绿茶,至今仍受广大喝茶爱好者追捧。

  据其介绍,贵茶公司开拓海外市场一是“走出去”。该公司拿着“绿宝石”通过的400多项欧盟农残检测报告,参加世界各地各类茶叶、食品展会,与各国茶商洽谈,通过专业、精准的宣传推介,使“绿宝石”独特的高原品质、过硬的质量标准得到了广泛认可。二是积极参加国内举办的涉外茶叶、食品展会,与前来参展的国外茶叶经销商广泛接触和洽谈。“在2014年5月春季广交会上,就有日本、加拿大、沙特等好几个国家和我们洽谈地区总代等事宜。”三是建设外贸电商平台,通过网上展示寻找合格经销商。

  这些措施极大推动了“绿宝石”在海外市场的销售。2013年与美国星巴克结缘以来,贵茶公司成为星巴克全球高端茶原料供应链里的重要供应商,每年订单成倍数增长,今年已确定订单突破100吨。在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市场,“绿宝石”的销量也在逐年增长。目前,该公司还成功开辟了加拿大、澳大利亚、阿联酋等国际市场。

  在陈小明看来,“绿宝石”既是贵茶公司的企业品牌,同时提升了全省茶叶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更完善了贵州的茶业链条。

  3\黔茶出山:“三绿一红”齐发力

  贵州茶业的发展路径从中国茶叶的贵州原料到贵州制造、贵州创造、贵州品牌,切实有了坚实基础和长足进步。

  “品牌就是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没有规模化、产业化,哪来的市场份额?没有市场份额还谈什么品牌?”贵州省农委、省茶产办常务副主任胡继承表示,规模化、产业化的核心是标准化,要有市场份额就必须标准化生产;要做产业化,就要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据统计,截至2014年8月,“三绿一红”品牌覆盖贵州茶园面积129万亩,占全省茶园总面积22%。其中,“都匀毛尖”94.17万亩、“湄潭翠芽”29.56万亩、“绿宝石”4.07万亩、“遵义红”1.2万亩。覆盖茶园面积中有投产面积86万亩,万亩茶园乡镇47个。去年1—8月,“三绿一红”总产量7070.6吨,其中“都匀毛尖”5017.6吨、“湄潭翠芽”1250吨、“绿宝石”300吨、“遵义红”503吨。“三绿一红”全年预计产值41.13亿元,其中“都匀毛尖”24亿元、“湄潭翠芽”14.08亿元、“绿宝石”1.05亿元、“遵义红”2亿元。

  目前,贵州省使用“三绿一红”品牌企业共829家;支持品牌到一线城市建立营运中心,开设旗舰店、专卖店,建立省外营销网点297个、开设网上销售点400个。

  前述业界人士表示,近几年贵州茶业的发展路径从中国茶叶的贵州原料到贵州制造、贵州创造、贵州品牌,切实有了坚实基础和长足进步。如今,贵州已形成一个大中小并举的茶叶加工企业集群,产品品类、品种、数量都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说,中国最大规模、最优秀的茶叶原料基地已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