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道德
□卢瑞礼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中多次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浓缩了国家对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人民对国家寄予的期盼。但仅有希望和期盼是远远不够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谈传统美德
在同城大道征收中,有一对夫妻为了获得更多的户头补偿而假离婚,之后丈夫拿着补偿款不分给妻子,假离婚也变成了真离婚,逼得妻子要跳楼。现实生活中,类似只认金钱不认亲情的事例举不胜举,有为了争夺财产兄弟姊妹之间大打出手的、有不赡养父母的……我们常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但是这些乱象哪里体现了孝?体现了忠?体现了信?
如今,家家户户的经济条件都改善了,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但是人与人之间却变得淡漠了。谁都打着自家的小算盘,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信任,总是怀有一颗戒备之心,哪怕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朋友之间都如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正经受严峻的考验。我认为“家”乃国之基,家和万事兴、家固而国宁,家都不爱,何以爱国?家都不兴,国何以兴之?所以,传承美德很重要,美德不仅要从娃娃抓起,更需要大人们的榜样示范。只有这样,我们民族精神的瑰宝才不会失传,我们的民族文化才会源远流长。
谈口德问题
在公民道德宣传教育中,不难发现,不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总少不了“友善”二字。然而,我却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畅时,总会冒出关于“谁养谁”的问题。比如,有个别小区业主不满物管的服务,把车子开到小区大门堵上,趾高气扬的用“一指禅”指着对方谩骂道“你要搞搞清楚,你都是老子花钱养的!”又如:某领导上班,新来一保安对他还不熟悉,于是拦住他:“请问您找哪里?麻烦登记一下。”本是职责所在,却遭到一阵咆哮:“睁大你的狗眼看看,主人都不认识,你都是我养的!”再如:环卫工人辛苦扫街,有人边走边随手把垃圾扔了,环卫工人不乐意说了他,于是换来一顿辱骂:“没有垃圾你不就下岗了?你都是靠我们养的!”类似事例在我们身边偶会看到,且不管这其中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还是如何,我认为都不该说出“谁养谁”的话来。物管、保安、环卫工人都是靠自己的辛劳来换取应得的报酬。尽管你是业主,尽管你大小是个“官儿”、尽管你腰缠万贯,但人格面前,人人平等!
“口德”也是德,“谁养谁”听起来很刺耳,令人生厌,与友善、平等、和谐等美好词汇都格格不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省一下或是默默地提醒一下自己,我们是不是会犯类似的错误?是不是不能说类似的话?做恭谦有礼中国人,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人格。遇事礼让三分,多一点友善,多一份和谐。
谈官德修养
当人们还在热议全国政协副主席令计划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时,2015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中纪委又公布了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被调查的消息。这是今年首个被查的省部级官员,也是自十八大以来第60位落马的省部级以上贪腐高官。一个接一个的“大老虎”落马,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总少不了的闲聊话题,已然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纵观官员落马原因,不论大小都离不开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包养情妇等有悖于职业道德和人伦道德的方面,他们丧失了政治操守,即官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官员落马之所以会挑动社会大众的敏感神经,让人拍手称快,是因为官员手握公权,一旦丧德失耻,就会造成社会的不公、风气的不正,就会滋生贪污腐败。而此时,官员不仅代表着他本人,更象征着一级领导的官风官气。人们渴望去官风、正官气。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对腐败分子,必须采取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办法,才能收到反对腐败的预期效果。只有对腐败分子坚持一个也不放过,保持‘零容忍’态度,人民群众才会和我们党坚定地站在一起,坚定地跟党一起走。全党也才会更紧密团结、更信心百倍地实干。”所以,不管“老虎”也好,“苍蝇”也罢,于我们每个领导干部来说,都是一堂生动的警示教育课。做人,我们当坚守基本的道德底线;为官,我们要有基本的官德。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总之,道德体现在我们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反映在我们日常的举手投足之间。百姓也好、官员也罢,人人都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社会秩序才会良好,社会氛围才会和谐,国家才会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只有身体力行,才能汇聚起道德的正能量,以小德铸就大德。在此,引用《中庸》中的一句话:“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