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孙诚谊
为深入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学三贡献”学习实践活动,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积极创新思路,举办系列活动,引导各党派深入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和中共贵州省委大政方针政策,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学习老一辈优良传统、学习先进典型,为服务全面深化改革、服务经济协调发展、服务社会和谐稳定作贡献,为建设一个民主理性和谐渐进的社会而携手共进。通过此次学习,笔者对全面深化改革有了更深的认识,以此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一、努力改善民生、关心群众疾苦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以改革统筹民生建设,以改革破解民生难题,确保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也就是说,改革的真正动力来自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都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对人民群众、对基层工作,始终深怀特殊感情。但随着职务的升迁和工作条件的改善,虽然主观上有深入群众、亲近群众的强烈愿望,但真正做起来确实不那么容易。平日里担任较多职务,工作任务繁重,与群众直接面对面、坐在一条凳子上的时候少了,对群众所思所想、酸甜苦辣的感受也不那么深切直接了,导致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那样脱离群众的现象。因此这些干部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尽管想了不少办法,也做了一些事情,但与群众的期待相比,还远远不够。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民主党派领导干部,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树立履职为民的理念,展示亲民、爱民、为民的形象。平时工作要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大于一切、重于一切,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努力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促进民生得到改善。心系民生要做到时刻关心群众疾苦,心系群众安危,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带着群众需要的信息与技术,经常“身”入实际、“心”入基层、贴近群众,广泛集中民智,使群众中的真知灼见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同时搭建起民主党派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常怀爱民之心、常建富民之言、常献利民之策,做到情为民系、智为民用、言为民建、利为民谋。二是要注重政治协商的效果,科学决策保障民生。政治协商是多党合作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集中民智、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中,政治协商要真正体现“协商民主”,积极探索协商议政的新形式、新方法,要把推动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服务大局、履行职能的切入点,盯住重点、关注难点,提前介入,超前思考,把民生问题作为政治协商的重点议题。注重把握政治协商,为群众立好言、代好言、建好言。要更加注重政治协商的实效,避免协商活动流于形式,确保民生工程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共建共享”目标。我们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优势,在全面深化改革道路上,不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的目标。
二、解放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武器。“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改革的大突破。”笔者认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重提解放思想,要准确把握解放思想,要真正解决问题、落实科学发展,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突破墨守成规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以新观念、新方法、新作风开创新局面。只有解放思想才会直面世情的新变化。现在我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这既是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近年来,为使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破除了自我满足、封闭保守的思想,不断创新,积极尝试,特别是我国大部分医院数字化病房、移动工作站的出现,正改变着全国医院运行的管理质量、提高着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着冗余的人力资源、缩短着紧急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这一系列新科技的出现冲破了传统的思想观念,汇成了思想解放的巨大洪流;民主党派干部要立足本职工作,用这些新技术为全面深化改革做好思想武装。二是深刻认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从两者之间的关系上说,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具有根本的一致性。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解放思想,自然会提别人没有想、做别人没有做的事,也容易出现一些偏误,因此要做一个真正的解放思想者,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态度、理性的思考为支撑点,使主观更好地符合客观规律,使决策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失误,少给那些非难改革创新的势力留下借口。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断行事,那就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解放思想。这就要求民主党派干部更自觉地转变工作作风、更多地深入基层,推行调查研究,沉下身子,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提出新办法,使各项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推进,更加符合群众的要求,更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必须要进一步树立敢闯敢试、开拓创新、大刀破斧的胆识和气概,要进一步适应改革开放的大形势,把自己的思想和所从事的各项工作完全融入改革开放中,全盘掌握、精心运作。
三、勇于担当,是全面深化改革前进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民主党派干部在长期与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合作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优良作风。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坚定敢于担当的理想信念。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就应该有“因为有阻力所以更有动力”的激流勇进、奋力争先的意志和信心。信心来自对形势的科学分析。当下,民主党派和共产党一样面临着各种考验,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走全面深化改革这条道路,才会在巨大的考验面前奋勇前行。特别是民主党派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就要坚持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面对重大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豁得出来、顶得上去,面对各种歪风邪气要敢于较真、敢抓敢管。要有敢于担当的政治定力,始终坚守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坚守才能有担当。二是树立敢于担当的理论素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自信才会有力量。要有敢于担当的无私情怀,做到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无私才能无畏。要有敢于担当的浩然正气,带头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胸怀坦荡才会有底气和胆气。要有敢于担当的过硬本领,提高科学决策、履职尽责的能力,有了硬本领才能真担当。任何人都是一定责任的担当者,有对单位、家庭和个人自身责任的担当,更何况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更大。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敢于担当也是民主党派的优良作风和优秀品格,是民主党派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和职责要求。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树立宽广眼界和博大胸襟,大力弘扬敢于担当的作风,锻造敢于担当的品格。
全面深化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努力改善民生、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敢于担当的品格,以与时俱进、时不我待的精神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面深化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带领广大民主党派干部踏步迈向新时代。
(作者系致公党省委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