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688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12-16

  12月13日,“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论坛”在贵州省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官方、商协会、企业界代表及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绘贵州大健康产业蓝图。当天,贵州省大健康产业联盟正式宣布成立,这一新兴产业在力谋后发赶超的贵州吹响了更嘹亮的号角——

黔多方合力作为 促大健康产业提速

□本报记者 李 丽

  大健康产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大健康产业是指与人体健康直接相关的医疗产销及医疗服务产业活动;广义的大健康产业则指与健康相关的系列产业体系,即除传统的以药品、医疗器械为主的医药、医疗工业体系外,还指以保健食品、药物保健化妆品、功能性食品、功能性日用品等为主的保健品产业,包括药材种植、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态食品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农林产品、生态产品,穿戴设备等新型医疗保健产品,以及与健康相关的服务产业,如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检测评估、健康咨询服务、营养保健、休闲健身、养老养生等。从更广义角度看,大健康产业还包括与健康相关的一些边缘性、延伸性产业,如生态旅游、健康旅游、医疗保健旅游及老年产业、养老房地产,与食品、药品安全相关的系列产业及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等。

  大健康产业是永不凋零的“朝阳产业”,这决定了其永恒性的基础。从市场角度看,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产品需求急剧增加,市场潜力极大。目前,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民营医疗机构、公立医院及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等,纷纷在大健康领域寻找新的突破点并提前谋划布局。有资料显示,大健康产业已是全球第一大产业,年支出总额占GWP(世界国内生产总值)总额约十分之一。在我国,2013年大健康产业规模接近5万亿元,约占GDP总额的8%。有分析认为,到2023年有望突破20万亿元,大健康产业将成为继IT产业后第五波经济浪潮的新支撑。

  无论是数据显示还是理论预测,大健康产业都展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拥有得天独厚资源和产业优势的贵州,也正在此点发力。

  多彩贵州 “健康”可期

  新当选的贵州省大健康产业联盟主席罗小刚认为,贵州发展大健康产业拥有资源基础和重大机遇:一是丰富、独特、不可复制的自然资源。作为中国四大药材产区之一,贵州有一大批道地中药材和食药两用的产品,大力发展中药民族药及以中药饮品、中药保健酒、中药日化品为代表的中药衍生品,将成为其大健康产业的中坚力量。二是多彩贵州的美丽风光、不可复制的宜人气候、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健康旅游、养老养生、休闲疗养、养老地产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三是“国发2号文件”定位贵州要大力发展中药民族药产业,省政府已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两个重要文件,明确到2017年全省新医药产业总产值达800亿元。为实现这一目标,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继亮相。贵州把医药健康产业、大数据产业列为“姊妹篇”,大健康产业在黔迎来了战略性发展机遇。

  据罗小刚介绍,贵州省大健康产业联盟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它的成立,开创了全省同行抱团集合、共同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新格局。“只有政府、行业、企业大结合,产学研商大结合,才能对贵州发展大健康产业优质资源进行大整合,才能实现人才聚集、思想碰撞,从而产生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大思路。”他表示,政企要面对面沟通交流,共同拿出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大举措,形成在全国乃至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大格局,最终促进贵州大健康产业跨越式大发展和大飞跃,从而实现“健康贵州”的大目标。

  贵州省科学与健康协会会长林光进回顾称,贵州健康行业的发展走过了艰辛历程,受市场分散、人才培养不济、技术低下、企业体量小、资金筹集难、技术引进难、团队培养难、经营管理水平低等因素制约,造成产业发展迟缓,单兵作战能力弱,小平台难有大作为。他认为,贵州要有机整合各企业资源,建立大健康产业发展平台,“想跻身全国先进行列,就要携手联盟、共同推动”。

  罗小刚则呼吁贵州省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教育科研机构和媒体大力支持新生事物“贵州省大健康产业联盟”,并号召联盟所有成员协会、企事业单位、企业家、专家及会员团结在联盟旗帜下,坚定信心、精诚团结、鼓足干劲、艰苦奋斗。

  贵州省民营医疗机构协会会长骆刚认为,只有借势“三公平台”(即政府为公共平台、协会为公益平台、企业为公司平台),贵州的医疗大健康产业才能发展,贵州的经济才能更好地发展。“贵州是生态之州、养生之州、生命之州、幸福之州,也是大健康产业的天堂。如果说海南是中国健康的后花园,那么贵州就是中国健康的人间天堂,是实实在在的人间健康养生天堂。贵州有好山好水好空气、好吃好喝好心气,生态优势聚财气、健康快乐好福气。”这位本土民营企业家对家乡的热爱显而易见。他表示,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要突出行业集群、突出民族药、突出生物产业、突出国有“公益”医院、突出民营特色高端专科医院、突出生态养老产业。

  前不久,随团赴吉林长春修正药业集团的一次考察让骆刚颇有感慨。修正药业创造了医疗大健康产业每年500亿元的产值,仅其一家企业的产值即远超整个贵州医疗大健康产业的产值。“这让我们深刻反思,贵州虽然是医疗大健康产业的福地,但医疗大健康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靠政府、银行对医疗企业的更大支持,同时企业本身也要加倍努力。”

  多方发力 助航前行

  在宏观分析、理论畅想的同时,贵州省内相关方也在思考着自己的作为。

  “医疗机构是健康服务业的重要方面,而民营医疗机构是其中最有活力和生命力的,是顺应老百姓需要和时代发展的产物。”贵州省民营医疗机构协会秘书长孙丽华说,自2010年11月26日国办发〔2010〕58号《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出台以来,国务院及卫生部、卫计委颁布涉及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办医及其发展的文件就有13个,政策力度是空前的。

  特别是2013年10月14日国发〔2013〕40号《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明确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引入社会资本,着力扩大供给、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消费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该《意见》提出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8万亿元以上的发展目标: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

  实际上,贵州省民营医疗机构协会自2009年成立起,一直为全面推动健康服务业和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呼之鼓之。5年来,全省民营医院从234家增至2013年的688家,增长294%,占全省医院总数比重由43.98%上升至69.42%;占全省床位总数由2009年的15.63%,上升到2013年的31.9%,增长104%;占全省门诊量由2009年的13.27%,上升到2013年的21.67%,增幅为63%。民营医疗门诊部、诊所由2009年的2785家,上升到2013年的3191家,增长了15%。

  对于协会在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孙丽华表示,协会将聚于贵州省大健康产业联盟旗下,充分发挥行业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坚持会员办会、服务立会、活动兴会,服务会员、服务政府;坚持积极主动当好政府部门的参谋、助手;坚持依法治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好维权服务;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行业自律、文明服务意识。具体而言,要建立健全协会各工作机构,以金融服务部(贵州医疗健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贵州健康医疗投资有限公司)为投融资抓手,建设好贵州大健康产业投融资平台;以专家指导委员会为抓手,切实帮助民营医院解决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发展的实际问题,打造民营医院人才培养、专科建设平台,提高民营医院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以医院管理咨询委员会为抓手,为会员咨询诊断,帮助会员更多了解医疗前沿科学及行业发展信息,掌握新技术、新学科并推广应用,以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及市场营销策划手段,指导帮扶会员单位发展;以学术继教培训部为抓手,帮助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搭建人才学习、培训大平台;以政策法律法规部为抓手,依法治会,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搭建为会员提供法律服务的平台。

  作为大健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成立的贵州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也在思考着如何为大健康产业助航。该协会会长张长明认为,贵州作为医药大省,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企业、市场相对分散和弱小,产品集中度较高、发展速度较慢。“加快贵州医疗器械行业健康发展,将成为我省发展大健康产业一个新的突破口。”结合行业特点和省情实际,他建议通过“四个借助”助推贵州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一是借助省委、省政府发展大健康、大数据产业的契机。贵州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提出“两园一市场”的战略发展规划,即重点抓好医疗器械工业园、物流园和医疗器械专业市场的规划、选址和建设工作,以此助力全省大健康、大数据产业发展。协会围绕“两园一市场”建设开展行业调研,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借助贵广高铁开通的交通优势。贵广高铁建成后,贵州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凸显。要进一步整合行业内外资源,依托“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医疗器械生产、研发、制造的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和带动贵州本土的医疗器械行业。

  三是借助贵州军工技术设备优势。贵州的军工实力雄厚,要把军工技术设备优势转换为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加速器”,让医疗器械行业成为全省重要的产业。

  四是借助“大数据”和“云上贵州”的优势。充分整合大数据资源,依托“云上健康”服务平台,打造“贵州云上医疗”,开创移动互联网健康产业发展新时代。

  链接报道>>

  黔东南力促新医药大健康产业招商

  近期,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2015年全国“两会”前在北京举办以“绿色新医药、生态大健康”为主题的贵州省新医药大健康产业推介会的统一部署,黔东南州积极开展新医药大健康产业招商工作。

  该州认真分析国内外新医药大健康产业投资动向和方向,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编制了一批标志性和带动性强、产业链条长的项目,拟通过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投资发展。

  12月9日,黔东南州委书记李飞跃带队赴山东开展医药产业招商活动;12月5日至11日,该州相关领导分别带队参加省分赴华南、华北、华东、东北和西南五个片区开展新医药大健康产业招商活动,认真做好26个医药产业重点项目的对接、洽谈工作;12月14日,在广州开展以“苗侗医药大健康·生态养生黔东南”为主题的黔东南高铁经济暨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合作推介会,邀请药材种养殖、医药制造、科研、流通、医疗服务、大健康及休闲旅游养生等300家医药企业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