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16878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12-15

毕节市政协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政协协商民主。

凝聚后发赶超“正能量”

□本报记者 蒋兴华

  提要:近年来,毕节市政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体现人民群众意愿的民主协商形式,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政协协商民主,凝聚后发赶超“正能量”,为助推毕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市政协认真组织好各种形式的政治协商,为试验区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建言献策。充分发挥政协的协商平台作用,扩展协商民主形式,更加活跃有序地组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活动,不断增加协商密度,紧紧围绕全市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推进“四化”同步战略和重点任务、重大民生事项建言献策。

  对重大事项进行协商。在市政协全体委员会议上,认真协商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等有关报告。市政协全体委员会议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均出席大会开幕和闭幕会,参加界别联组讨论,认真听取各界别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在市政协每年7月召开的常委会议上,分别对市政府通报的《毕节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毕节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协商讨论,向市政府提出工作意见建议。

  深入开展专题协商。为增强协商议政的针对性、实效性,市委每年都要安排一些重大课题请市政协进行视察调研并结合视察调研成果,召开专题协商会。在专题协商会议上,协商议题涉及的相关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均出席会议,与委员们一起平等协商讨论,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吸纳,作为改进党委、政府工作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近年来,市政协就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扶贫攻坚工作、“美丽乡村”建设与市政府进行专题协商,提出意见建议,一些意见建议得到采纳,成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改进和加强工作的措施。

  积极开展对口协商。各专委会、各界别活动小组通过召开情况通报会、专题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市的城市公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污水处理等工作与市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协商讨论,提出的不少建议得到及时采纳。近年来,市公、检、法、卫生、环保、农委等30余个市直单位向市政协通报有关工作情况近100余次,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开展协商讨论,提出的不少工作意见和建议得到有关部门肯定或采纳,一些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得到落实和解决。

  认真开展提案办理协商。每年通过召开提案交办会、重点提案督办协商会、提案办理面商会等形式,在政协提案分办、交办等环节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努力推进了政协提案办理落实。

  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加大民主监督力度。改变以往监督方式,将民主监督延伸到重大项目和重要领域中,不断拓展和创新监督方式,把监督着力点放到具体工程和项目实施上。

  通过组织委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现场视察、走访调研等形式,对全市产业园区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扶贫项目实施、农村“两硬化”工程等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实施民主监督,在监督中发现问题,提出工作整改建议80余条,促进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的改进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