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以企带村、村企共赢新路子
——金沙县开展“名誉村主任”工作纪实
□易鹏程 本报记者 杜 薇
近年来,金沙县统一战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全县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工作重点,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金沙县非公经济人士和金沙籍在外非公企业家回报社会、助推农村建设全面小康为抓手,以“凝聚正能量、建设新金沙、非公经济人士参与建小康”为主题的同步小康创建活动,选派思想上有觉悟、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事业上有成就、“三农”工作上有热情的民营企业家担任“名誉村主任”。“名誉村主任”工作的开展,为金沙县城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探索走出了一条以企带村、村企共赢的新路子。
五举措做实“名誉村主任”
为了把“名誉村主任”工作做好做实,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非公经济人士担任“名誉村主任”的工作方案》和《金沙县“名誉村主任”管理办法》等文件,县委统战部、县委组织部、县工商联密切配合,加强指导,确保“名誉村主任”工作不走过场,不流形式。
一是引导做好“一个主题和目标”。即以“凝聚正能量、建设新金沙、非公经济人士参与建小康”为主题,以“农村建小康、农民得实惠、提升非公企业家社会形象”为目标,通过产业带头、投资拉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促进农村发展。截至目前,“名誉村主任”意向投资金额已达近3亿元。
二是引导做好“两个角色”。即引导“名誉村主任”发挥好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施者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组织者的角色作用。长坝乡花滩村“名誉村主任”周兵拟投资5000万元新建占地约1000亩,集现代农业观光、休闲、花卉、苗圃种植、技术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农家;长坝乡店民村“名誉村主任”曾祥凯拟投资3000万元新建3000亩芋头生产、加工、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基地;化觉乡新中村“名誉村主任”李培党投资6500万元建设乌江库区生态循环养殖示范场区等。
三是引导做好“三重身份”。即引导“名誉村主任”把“非公有制企业家、村的带头人、名誉村主任”等“三重身份”统一起来,把“名誉村主任”工作与非公经济发展、村级经济社会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起来,把自身企业的发展和所任职村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长坝乡石关村“名誉村主任”何天敏在石关村新建千头养牛基地,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村企双赢。
四是引导做好“四个对接”。即引导“名誉村主任”做好非公企业与原材料基地对接、非公企业家资金技术与所任职村土地资源对接、非公企业用工与任职村剩余劳动力对接、“两委”班子与非公企业所在行业商(协)会对接等“四个对接”,推进农商合作。沙土镇和群村“名誉村主任”曾志炜,带动沙土镇30余户农户加入养殖行业,签订合作养殖协议书,使每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木孔乡湾子村“名誉村主任”游建华,带领当地农户大力开展辣椒种植,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免费为农户烘烤辣椒,既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又促进农民群众致富增收。
五是引导做好“五项工作”。一是参与研究制定所任职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二是引导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进推广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三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四是实施多种形式的合作合资项目,帮助农民致富增收;五是扶持农民发展个体工商业、民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现代家庭农场等。“名誉村主任”以“五子工程”为抓手,大力开展农业现代化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社会公益事业和民生保障,实现企业家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双丰收”。
走出村企共赢新路子
据了解,在“名誉村主任”选聘工作中,坚持自觉自愿、互惠互利、双向选择、组织考察、就近选派、兼顾全局的原则,非公企业家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与村互相选择,由县委统战部、县委组织部联合下发选聘文件,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颁发聘书任职。
“名誉村主任”不仅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认可,还作为经验在全市推广,并于今年12月1日在金沙县召开了全市民营企业家担任“名誉村主任”推进大会。
自“名誉村主任”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广大非公经济人士担职履责、共融共建的热情不断高涨,参与队伍、参与规模不断扩大,“名誉村主任”由最初的186名扩大到现在的385名,任职村(社区)由130个扩大到174个,涵盖了全县所有的乡(镇、街道),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00余万元,实施产业帮扶项目41个,计划投入资金3亿元,带动直接就业人数3000余人,初步形成了“企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合力奔小康”的良好格局。“名誉村主任”不仅为农村带来了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经济发展要素,同时也带来企业先进经营理念、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引发了农村生产方式、民主管理、思想观念等系列变革,为金沙县城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探索走出一条以企带村、村企共赢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