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五型统战” 服务同步小康
——务川自治县委统战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刘志模
近年来,务川自治县委统战部着力开展政治型、经济型、精英型、和谐型、联络型统战工作,努力服务团结和谐、平安稳定大局,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作出新贡献。
■立足政治型统战,夯实共同思想基础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园区型、社区型、校(院)区型、村居型统战建设为抓手,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广泛征集各界统一战线成员对经济社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2014年采集到意见建议20余条,为统一战线成员解决困难10余个。
以“四学四比四提升”为载体,开展无党派人士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几年来,务川自治县无党派人士通过座谈讨论、提提案议案等方式积极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和群众诉求,政协大会发言22篇,政协提案79件,人大议案17件,建议意见44件,社情民意信息122条,充分反映群众意愿,很多好的意见建议被县委、县政府采纳。
以“中国梦”、“务商梦”为主题,以五联(教育联心、服务联企、发展联梦、帮扶联村、关爱联户)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为民营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21个,引进各类人才10人,提供信息38条,组建企业党组织2个,提出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建议16条。在活动中,全县12家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投入帮扶资金1000多万元,建农业基地5万亩,直接或间接安排当地劳动力就业近200多人,救助贫困户50余户,资助贫困学生200多人,修通村组公路3条。
开展“双思”教育和“感恩行动”,引导非公人士进一步弘扬“光彩”精神,积极参加“千企助村”、“联村帮户”、“帮一带一”、“八个一百”、“十项同心”、“敬老助学”活动,几年来,非公企业、非公人士参与帮扶、捐赠、慰问、赞助等折合资金5600余万元。
发挥侨联组织、基层商会、行业协会作用。县侨联、乡镇商会、行业协会发挥“三自”优势,加强宣传教育和组织引导,积极支持参与减贫摘帽和小康建设,形成了大统战工作格局。
发挥非公党建主力军作用。建立了工商联机关党委,选派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书记,专职负责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全县建立了13个非公经济党支部,通过开展非公经济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非公经济创先争优活动、非公人士理想信念学习实践活动、非公经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经济型统战,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配政策。通过召开非公经济人士座谈会、征求意见会、走访非公企业主、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调研等多种形式,不断分析研判发展趋势,形成有价值有质量的参考信息和调研报告,推动县委、县政府出台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
优环境。建立县级领导挂帮企业和联系非公代表人士制度,纪委领导班子、纪委常委联系非公企业制度,检察官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建立县乡主要领导挂帮小微企业制度,落实领导挂帮责任,帮助民营企业排忧解难,仅2013年深入企业走访96人次,收集企业意见13条,收到企业诉求15件次,协调解决14件次。开展外来客商在务投资满意度调查和开展由非公人士对服务部门“办事效率、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作为评先选优的主要依据,并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分值,不断促进服务单位部门作风的转变。
重落实。主要抓好国家、省市县关于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宣传贯彻,对各乡镇、各单位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通报检查考核。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工商联商会、联谊会、促进会等团体组织的联系沟通,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成功邀请武隆、上海奉贤区等地工商联进行交流,2013、2014年在上海、重庆、浙江招商签约近100亿元。
■打造精英型统战,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发现和培训力度。注重从基层、各阶层、各领域发现优秀人才,有目的地做好思想引导和素质培训,建立后备干部库,实行档案管理。通过单位举荐、组织考察的方式,储备了49名副科级党外后备干部,进行跟踪培养。
加大实践锻炼力度。每年选派3-5人到乡镇担任科技副乡镇长,选派1-2人到园区挂职,同时选派党外干部到省外挂职锻炼,搭建与省外联系交流平台。
三是加大选拔使用力度,培养成熟及时使用,切实做好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在县七届人大政协换届中安排75名党外优秀人士担任县人大代表,108名担任政协委员,12人担任特约监督员。畅通他们知情知政、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通道。实职安排党外领导干部66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干部职工的榜样。
四是建立县委、县政府领导成员联系党外代表人士、交友谈心制度,加强联系沟通,增进感情交流,搭建活动载体,帮助解决困难,引导健康成长,激发他们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建真言献良策,凝心聚力,为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团结和谐的政治局面。
■抓好和谐型统战,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积极争取民族项目发展资金。几年来,争取资金近800万元,落实近100个项目,较好地改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创建,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了18个民族团结示范点。
努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仡佬族祭祖大典和吃新节荣获“最具民族特色节庆”称号,仡佬族舞蹈《打挂子》走出国门,《心心结》走进央视,仡佬族民族体育在第九次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荣获银奖。
■做好联络型统战,增强海外统战实效性
牵线搭桥,引资办校,捐资助学,助困扶危。引资修建学校28所,乡镇卫生院1间,村级卫生室10间,实施中华职教社同心温暖工程,26名贫困学生获在上海接受三年全免费中职教育。经民建遵义市委牵线,为180名贫困孤儿争取到了爱德基金会e万行动的救助,每年分别获1340元、2680元的资助。香港吴星可基金会4次到务川捐资捐物帮助困难群众。
高标准做好服务工作。利用春节等节假日走访全县台属台胞和侨胞、侨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台侨人士的来信来访,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利用中秋佳节开展座谈、茶话、联谊、看发展话成就等活动,加强沟通,增进感情,努力通过台侨眷属宣传家乡的发展变化,积极动员其海外亲人回家乡投资、捐资,支持家乡发展。
积极开展对台交流工作。2011年务川自治县组团赴台进行了经贸文化交流考察;2013年台湾考察团来务川自治县考察民族文化,并签订了农业产业合作框架协议,台湾企业界人士对务川自治县蜂蜜、百合粉等特色食品产生了浓厚兴趣。